捧檄 | |||||
拼音: | |||||
解釋: | 1.東漢人毛義有孝名。張奉去拜訪他,剛好府檄至,要毛義去任守令,毛義拿到檄,表現出高興的樣子,張奉因此看不起他。後來毛義母死,毛義終於不再出去做官,張奉才知道他不過是為親屈,感嘆自己知他不深。見《後漢書.劉平等傳序》。後以"捧檄"為為母出仕的典故。 |
相關詞條
-
捧檄橋
此橋是廬江縣內僅存的5孔石橋,且與歷史上著名的孝子毛義有淵源。
基本概況 相關故事 保存現狀 -
《捧檄家山》
《捧檄家山》是宋朝詩人史衛卿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廬江捧檄橋
廬江捧檄橋 位於廬江縣城東門外文昌河,長百餘米,為五孔青石橋...,曾在橋下掘得碑石一塊,上刻“臨仙橋”三字,始得知此橋之古名。更名為“捧檄...子女不孝,其街坊鄰居便將他們帶到“毛公祠”前,先講上一段“毛義捧檄...
-
毛義捧檄
毛義,字少節,東漢末廬江人。自幼喪父,母子相依為命。家境貧寒,年少便為他人放牧為生,簞食瓢飲,奉養其母。母病伺候湯藥,曾割股療疾。遂以孝行稱著鄉里,舉為賢良。
-
捧
釋義:捧〈動〉 (形聲。從手,奉聲。本義:兩手承托。古多作“奉”) 同本義 捧,兩手承也。――《廣韻》 捧饋而哭。――《穆天子傳》。注:“捧,兩手持也。”
部首編碼 字義 相關辭彙 古籍解釋 -
捧檄色喜
成語捧檄色喜拼音pěng xí sè xǐ解釋指接到委任官職的通知而喜形於色。出處《後漢書·劉平等傳序》:“東漢毛義家貧,以孝出名,府檄召義為守令。義捧檄色喜。後其母死,辭職不乾。” ...
成語 拼音 解釋 出處 -
《樂平樊主簿捧檄北行來別賦此奉餞》
《樂平樊主簿捧檄北行來別賦此奉餞》是宋朝著名文學家黎廷瑞 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捧[漢字]
捧,用手能捧的東西。
部首編碼 字義 相關辭彙 古籍解釋 -
《月洲李賈友山捧檄來淦訪我梅下示教禁休物語》
《月洲李賈友山捧檄來淦訪我梅下示教禁休物語》是宋朝詩人鄒登龍的作品。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