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上網會得病

隨著上網時間不斷延長,患者會出現記憶力下降,有些患者晚上起床解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打開電腦到網路上“溜達溜達”,專家們將此稱為網路性心理障礙。網路性心理障礙,最初只是表現為精神上的依賴,渴望上網,後來發展為軀體依賴,表現為睡眠障礙、生物鐘紊亂,每天起床後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和食欲不振,只有等上網以後精神狀態才能恢復正常,該病晚期,患者出現與生理因素無關的體重減輕,外表憔悴,非要連續長時間上網,一旦停止上網,就會出現急性戒斷綜合徵,甚至有可能採取自殘或自殺手段,危害個人和社會安全。
網路性心理障礙的發病年齡介於15~45歲,男性占總發病人數的98.5%,女性占1.5%,23~30歲的單身男性為易患人群。根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理論,網路性心理障礙的起因應追溯到口唇期,嬰兒通過哺乳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並保留了對代表母愛的溫暖、關懷、安全等美好感覺的回憶和思念,而患者通過上網,重新獲得這種從口唇期結束後就似乎消失而又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滿足感。成年後,受到挫折如工作上失利、社交恐懼、失戀等,為了尋求解脫,而沉溺於網路之中。
對此病的治療尚處於探索階段,目前主要採取的措施有:鼓勵患者積極參力社交活動,逐步擺脫對網路的依賴,也可套用抗抑鬱藥如丙咪嗪、多慮平及精神療法等綜合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