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
拱橋鎮位於漳平市西南部,境內地形多樣,東南和西北面山巒聳峙,土壤類型繁多,山地土壤以酸性岩黃紅壤,黃壤為主,稻田以黃泥田和灰泥田為主。境內水系以拱橋鎮(又稱新安溪)為主,支流縱橫交錯,水力資源豐富,水質清淨,是城區居民飲用水的主要水源。拱橋以煤炭、石灰石及水能資源豐富著稱。其中:石灰石儲量3000萬噸,煤炭儲量1500萬噸,水能2.5萬千瓦。另已探明或發現的礦產有:石墨、石英石、鎢、錳、鉛鋅、高嶺土等。拱橋鎮境內生態環境保護良好,自然景點多,八閩名勝龍洞(龍崆洞)就在後壠自然村,適宜建立生態環境旅遊區。
行政轄區
下轄村:上界村 羅山村 下界村 拱橋村 岩高村 高山村 隔頂村 梧地村
轄區代碼
350881105:~201上界村 ~202羅山村 ~203下界村 ~204拱橋村 ~205岩高村 ~206高山村 ~207隔頂村 ~208梧地村
歷史規模
古稱新安社,屬永福里。1951年屬拱橋、高山、羅山、上界4鄉,1957年合為拱橋鄉,1961年設拱橋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106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拱橋、梧地、岩高、羅山、下界、上界、高山、隔頂8個村委會。
鄉鎮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8435
男————————4607女————————3828
家庭戶戶數————2297
家庭戶總人口(總) —7907
家庭戶男—————4176
家庭戶女—————3731
0-14歲(總) ————2053
0-14歲男—————1038
0-14歲女—————1015
15-64歲(總)————5843
15-64歲男—————3304
15-64歲女—————2539
65歲及以上(總)——— 539
65歲及以上男————265
65歲及以上女————27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7442
地理氣候
境內地形多樣,東南和西北面山巒聳峙,屬博平嶺山脈中低山地帶,海拔202.2米。土壤類型繁多,山地土壤以酸性岩黃紅壤、黃壤為主,稻田以黃泥田和灰泥田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熱濕潤,年平均氣溫19.2℃,年平均降雨量1560毫米。
自然資源
拱橋溪從永福流入貫穿全鄉,坑壟峽谷交錯,水力資源豐富。拱橋以煤炭、石灰石及水能資源豐富著稱。其中,石灰石儲量3000萬噸,煤炭儲量1500萬噸,水能2.5萬千瓦。隔頂、岩高等處石灰石、石墨蘊藏豐富。另已探明或發現的礦產有:石英石、鎢、錳、鉛鋅、高嶺土等。
旅遊資源
拱橋鎮境內生態環境保護良好,自然景點多。八閩名勝龍洞(龍崆洞)就在後壠自然村,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為旅遊勝地。
經濟發展
到2005年,該鎮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工農業總產值(現行價)17036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2909萬元,農業總產值4127萬元;該鎮財政收入575.06萬元,其中地方級收入214.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94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429萬元,其中累計引進市外資金2811萬元。到2007年,全鎮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工農業總產值(現行價)30379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4460萬元,農業總產值5919萬元;該鎮全口徑財政收入870.18萬元,其中鎮級財政收入390.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64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29萬元,其中累計引進市外資金3624萬元。
工作措施
做好“三農”工作。一是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二是依法管理林業,合理利用資源。三是加快山地綜合開發,發展規模經營。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是健全各項制度,強化服務意識。二是依託資源開發,強化資源管理。三是實施“旅遊興鎮”戰略,發展生態旅遊。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完善路網建設建設,增強經濟發展活力。二是實施“五通”工程,改善農村生活條件。三是推進鎮村建設進程,改善鎮村容貌。
基礎設施
拱橋鎮在發展交通、通訊、能源等方面為發展經濟打下基礎。鋪設好溪仔口至梧地水泥路面,完成梧地至拱橋碎石路面,大大改善了拱橋至城區路面狀況,打通了岩高村至永福鎮蓋德洋斷頭路,縮短到永福運距近一半。已完成了村村通電話工程,建立手機數字機的基站。利用新安溪、黃固溪的水能資源,建成了拱橋、下界、岩高電站,解決了工業、用電問題。
農業建設
拱橋鎮全鎮現有耕地面積6689畝,其中水田6341畝,旱地348畝,人均耕地面積0.73畝;2001年全鎮農業總產值2263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其中:農業產值1634萬元,林業282萬元,牧業327萬元,漁業1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6元。
2001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125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0458畝,糧食總產量4700噸。全鎮林業用地12.6萬畝,占全鎮土地面積85.1%,其中毛竹面積2.5萬畝,年產毛竹15萬根,林木蓄積量10立方米。
企業發展
拱橋鎮礦產資源分布點多面廣,儲量大,礦種繁多齊全。企業主要圍繞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的開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拱橋有三個水泥廠(拱橋、僑聯、新安水泥廠),三個水電站(岩高、下界、拱橋水電站)三個石灰石礦(羅山、高山、央坑石灰石礦),五個煤礦(中界、後壠、石佳山、石坂坑、 頭煤礦),一個石英石礦(拱橋村),一個石灰生產企業(隔頂聯興石灰廠),一個活性炭廠(上界村),以及即將投產投資規模1200萬元的岩高水電有限公司。
發展目標
主要經濟指標:2010年拱橋鎮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現行價)達28629萬元,比2005年增加11593萬元,增長68.05%,其中工業產值達23000萬元,比2005年增長78.17%。財政收入達969.01萬元,比2005年增加393.95萬元,增長68.51%。
其中:地方級收入345.59萬元,比2005年增加131.01萬元,增長61.0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566元,比2005年增加1872元,增長50.67%。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2010年全鎮人口控制在1萬人以內。
公路改造
由於漳平市拱橋鎮上界村後壠自然村路段路況較差,到龍崆洞旅遊景區,路難走、車難行,要繞道新羅區雁石鎮而行,路遠、坡陡、彎急,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為充分發揮拱橋鎮的旅遊資源,打造“生態休閒拱橋”品牌,構建漳平“北有九鵬溪,南有新安溪”的旅遊休閒業格局,拱橋鎮黨委、政府決定克服重重困難,實施後壠至龍崆洞景區公路水泥硬化工程。該公路按省道山嶺重丘三級路標準進行改造,轄區內長4.5公里,總投資約450萬元。改造完成後,漳平至龍崆洞景區僅26公里,比繞道新羅區雁石鎮縮短50公里以上,到龍崆洞的遊客將更多從漳平市拱橋鎮經過,這將有利於發展拱橋鎮旅遊經濟。
政府工作報告
(一)、經濟實力較快提高
2010年,全鎮完成現價社會總產值61199萬元,比2009年增長25.5%,比2005年增長198.3%;
農業產值7829萬元(現行價),比2009年增長18.6%,比2005年增長89.7%;
工業產值43484萬元,比2009年增長22%,比2005年增長236.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比2005年增加4家,產值完成37253萬元,比2009年增長46.5%;工業產值占社會總產值的72.1%;
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450萬元,比2009年增長27%,比2005年增長152.2%。其中:鄉鎮級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69萬元,比2009年增長26.9% ,比2005年增長211.2%;
農民人均純收入6001元,比2009年增長11.6%,比2005年增長62.5%。
完成招商引資5100萬元,完成任務283%;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757萬元,完成任務110%;
服務好市工業園區企業,為園區企業招收工人67人,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11.7%;同時完成32戶災後重建戶“一戶一就業”和27名追加的建築用工任務。
(二)、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
1、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工作。我鎮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載體,當成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好。每年年初,召開黨政班子會議,列出“年度項目開發建設一覽表”,明確項目開發建設內容、時間要求。做到每一個項目都有一名領導掛鈎負責,扎紮實實地推進項目工作。連續五年的項目工作都能按年初計畫認真實施、完成,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06年、09年分別獲漳平市經濟建設“五項競賽”活動考評二、三等獎。
2、狠抓項目工作重點。“十一五”期間,我鎮完成了一批較大項目的投資,如:奇峰礦業有限公司、中界石筍坑煤礦、富山煤礦、俊達石英石製品有限公司、永豐水電、萬豐水電、烏石隔石墨礦勘探、下界煤炭勘探、石坂坑石灰石開採等。目前,全鎮共有煤炭企業3家,設計年產30萬噸,基建期間產量20萬噸,產值9800萬元;石灰石企業1家,年產量20萬噸,產值860萬元;水電企業7家,裝機2萬千瓦,產值3333萬元。初步形成了以煤炭、水泥、水電為主的工業發展格局。
3、非資源型招商項目取得突破。在抓好資源型企業服務的同時,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專門成立服務小組,為在談或落地在建企業項目做好“保姆式”服務。目前,電廠粉煤灰選碳綜合利用項目,已完成投資4500萬元;新簽約引進錦翔機械製造,已通過項目評審和選址,總投資8000萬元,今年第一季度可動工建設;得力機械製造已通過項目評審和選址近期可簽約,今年第二季度可開工建設,總投資1.2億元。
(三)、農業產業不斷最佳化
1、糧食生產穩步提高。執行好國家種糧補貼政策,做到供種農戶、供種面積、供種數量公示公開,2010年共發放良種補貼資金9.4萬元、糧食直補資金39.3萬元。糧食種植面積達8715畝,實現糧食總產量3797噸。
2、高優農業有所突破。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普及推廣優良品種和成熟農業實用技術。2010年在羅山村建立水稻超高產示範片100畝和再生稻示範片100畝。在岩高村和羅山村建立水稻配方施肥對比試驗3處;在羅山、岩高等村種植茶葉持續發展,管理水平、加工水平、行銷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日益顯現;岩高村葛根種植獲得初步成功;羅山村成立了番鴨合作社,擴大了養殖規模,提高了養殖水平和質量;同時,岩高山羊、梧地鮮切花和大山土雞、高山油茶和紫羅蘭地瓜等項目的持續發展,不僅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而且為我鎮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四)、民生工程持續改善
1、做好鄉村道路建設和管護工作。“十一五”期間我鎮共完成公路建設32.7公里和投資2500多萬元,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這是我鎮農村有史以來在建設方面最偉大的創舉之一。上界村完成了三元坑的通自然村公路建設,高山至石佳山至桂林黃祠的道路近期也可全線貫通。梧地、拱橋、下界、羅山等村也在做“戶戶通”水泥路工程,有些村已基本完成。同時,我們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公路養護長效機制,每年投入10多萬元,用於公路養護,做到建好路、養好路,方便民眾出行安全。
2、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共投工投勞投資合計30萬元,完成秋冬水利項目108個;投資30多萬元,完成龍崆洞污水處理工程,有效制止水源污染,改善灌溉面積520畝;投資8.6萬元,完成“6.15”水毀水渠修復工程4.8公里和飲水管道修復工程2.1公里。
3、實行“三全服務”,構建“和諧拱橋”。注重經費投入,創建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礦山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村綜治信訪維穩站、警務室建設和聘請輔警員,提高綜治工作能力。認真開展“排查整治突出問題、最佳化漳平發展環境”活動,全鎮共立刑案13起,破11起,查處治安案件65起,我鎮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繼續保持穩定。同時,還成立調處小組,及時調解矛盾糾紛,積極引導民眾走法律途徑,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共受理民眾來信來訪131件,處理131件,成功率達100%;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01起,調處成功201起,調處率達100%,轄區內未發生群體性鬧事事件和越級上訪事件 。
4、強化社會保障體系。2010年全鎮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90人,年發放社會保障金31.2萬元;享受定補人員17人,發放定補9.5萬元;發放優待金56.6萬元。繼續實行鎮財投保民房制度,提高農民災後恢復能力。
5、認真抓好家園重建工作。落實重建工作責任制,積極為重建戶提供貸款、建材供應、建築用工服務。元旦前所有分散重建戶全部搬入新居,西園中心鎮安置戶也按市政府要求在春節前搬入新居。
6、加快敬老院建設進度。投資120萬元,新建拱橋敬老院,總面積3000平方米,床位40床,去年底已完成主體工程,目前正在加緊進行室內裝修。
(五)、環境保護力度加大
1、加大新安溪水源保護力度。按“屬地管理”和“一崗雙責”的原則,在2009年生豬污染治理取得較大成效的基礎上,加大保護力度,鞏固禁養區整治成果,落實禁建區、可養區整治措施。2010年完成上界村104戶關閉任務,規範化養殖已驗收3戶,全鎮無新建豬場。
2、積極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加強集鎮管理,把環境衛生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興建了92個垃圾池,2個垃圾中轉站;購買1台新的垃圾清運車,成立垃圾清運隊伍(聘請村級保潔員8個),投入8萬元用於日常保潔工作;各村建立保潔制度,形成村規民約,全鎮衛生保潔工作走上正軌。
3、加強林業資源管護工作。2010年全鎮封山育林56000畝,占林業面積的42%;完成造林2000畝,消滅荒山2500畝;發放林權證891宗、124000畝,占林業面積的93%;同時,認真開展專項整治活動,通過包片負責,派出所、林業站、供電所等所站配合,取締非法鋸台10處,有效地制止了破壞林業資源的行為。
(六)、生態旅遊有效突破
黨委、政府根據我鎮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資源豐富、區位獨特,又是我市城區飲用水源保護地的優勢,提出了打造“生態休閒拱橋”的發展思路,積極探索“水源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雙贏的路子。“十一五”期間,全鎮各村圍繞生態休閒遊發展特色經濟初見成效。如梧地的鮮切花和“大山土雞”(獲08年漳平市美食節特色小吃三等獎)、拱橋集鎮的“拱橋番鴨”餐飲(獲08、09年漳平市美食節特色小吃一等獎)、下界的蘑菇基地和金花茶基地建設、羅山山莊建設、上界的竹山公園和“壟上行”農家樂、梧地陶樂坊相繼開業,“生態休閒”實現了破題。壟上行山莊、羅山山莊、梧地陶樂坊、盛鴻山莊4個農家樂開業以來,共接待遊客3萬多人次,實現營業收入800多萬元,並帶動了周邊農戶配套產業的發展。另外,“十二五”期間還規劃設計3個生態休閒項目,即蕉山度假村、中界親水山莊、烏龍潭峽谷開發等。
(七)、安全生產紮實平穩
2010年在全國“安全生產年”和我省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的各項工作部署下,我鎮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紮實推進政府監管責任(一崗雙責)、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出台了《拱橋鎮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的實施辦法》,強化安全生產綜合治理措施,形成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監督格局。與各行政村、基層單位、企業層層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狀》和《安全生產承諾書》,簽訂率達100%。全年共組織檢查125次,查出隱患93條,已整改93條,取得了較好的成績。08、09年連續兩年獲漳平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一等獎。2010年,全鎮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八)、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1、全力以赴抓好教育“雙高普九”工作。黨委、政府始終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鎮主要領導分片掛鈎學校,堅持每年召開兩次教育專題會,為學校解決實際困難。認真落實中央、省關於農村教育債務化解政策,“十一五”期間共化解教育債務122.5萬元。2010年共投入23萬元,用於中國小、幼稚園樓房裝修。
2、衛生事業較快發展。2010年度全鎮農業人口有8890人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4.3%,共有1321人得到醫療補助120.2萬元;2011年度全鎮農業人口有8813人加入到農村合作醫療行列,參合率達到105.1%。投160萬元,進行衛生院綜合樓建設。
3、計生工作得到加強。通過改革創新工作機制、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體系,全面實現人口與計生工作目標:截止2010年9月份,全鎮共出生131人(其中政策內131人),政策符合率98.47%,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二女出生11人,已扎11人,完成社會撫養費徵收10萬元,依法行政“十大任務”已全部完成。
4、新農保工作積極推進。2010年是我市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第一年,我鎮高度重視,專人負責,確保這項政策落到實處。據統計,全鎮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應參保5256人,截止到2010年12月20日共發動參保3679人,徵收保費38.84萬元,參保率達70.3%,發放保費1070人,全面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5、勞動保障進一步加強。共調解轄區內企業勞資糾紛2起6人,成功調解2起6人,再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助,企業退休職工確認,農村五種人員創業貸款貼息等符合條件的求訴均得到解決,弱勢群體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6、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已全面完成任務,並順利通過龍巖市、漳平市的驗收。經核查,全鎮總人口9471人,常住人口4453人,外出人口5018人。
7、武裝工作全面加強。重視抓好民兵組織規範化建設和預備役登記等工作,加強民兵應急隊伍建設,發揮了處理急難險重任務的主力軍作用。完成冬季徵兵7人(女兵1人),高中以上學歷6人,為部隊輸送了高素質兵員。
(九)、政府自身建設加強
1、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深入開展政務公開、企務公開、村務公開,圓滿完成村級換屆選舉工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行政權力和行政自由裁量權工作紮實推進;實行村級會計委託代理制,建立鎮會計核算中心,規範財政資金和村級集體財務管理。
2、效能建設規範有效。實行政府績效管理,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完善領導幹部問責機制,提高辦事效率,改進政府工作作風。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提高行政透明度和民眾參與度。
3、廉政建設力度加大。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加大對違法違紀案件和私設“小金庫”的查辦力度,嚴肅查處濫用職權、失職瀆職和侵害民眾利益的行為,著力推進廉潔從政。
龍崆洞
龍崆洞硿風景區位於漳平市拱橋鎮後坑自然村,屬喀斯特地貌,形成於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經海洋三次地殼運動和間歇演變而成。四周群山環抱,蒼松挺拔,修竹成林,雲海飄渺,是原野型溶洞山林風景區。為
龍崆洞深2000餘米,最高處50米,有上中下三層,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景物奇異,空氣清新。進入洞內,有一前洞,可納五十餘人,宛如休息廳。進入三仙門後,石床、石象、古猴、石鷹、石蛇、石蛙等景觀,玲瓏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大的是觀音洞,洞景開闊,可納千人,一尊鐘乳石觀音,婷婷立於石壁之上,右有白須齊胸的太上老君,左有揚 的石馬,後有煉丹爐和水簾洞及長達300餘米的地下河.主洞中央兩牛臥於一汪清水之中,層層梯田,形成一幅秀麗的農家景色。龍崆洞大同套小洞,迂迴曲折,變化無窮,除主洞外還有16個分洞:布帆洞、鍾洞、龍傘洞、田螺洞、冬瓜洞、蛇洞、玉石洞等。洞內鍾乳懸掛,千姿百態,玲瓏剔透。洞洞相通,撲朔迷離,是個天然的大迷宮。 洞外還有龍井、龍蛋石、龍鬚瀑、睡獅岩,龍潭湖等景觀。洞中還有一條地下暗河清澈見底,水質甘甜,流出龍崆洞匯入龍潭湖。
龍崆洞是福建省罕見的天然石灰岩溶洞,許多專家考察後,稱龍崆洞為華東第一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