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拔燈

拔拔燈

拔拔燈是起源於明代的傳統民俗活動,屬於中國九大燈會之一,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拔拔燈集民間信仰、歲時節令、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為一體。

基本信息

簡介

每年正月初九至十五獨特的傳統民俗活動“拔拔燈”,人們把數十燈籠拴在一條大的繩纜上,象徵著當年行船拉縴的大繩,再現當年縴夫逆水行舟拉縴奮力拚搏的情景。英都自古為南安富庶之鄉,素有“金英”之稱。境內英溪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內河驛渡,溪道“九曲十八彎”,水急灘險,來往航運只能用駁船運輸,至逆水行舟時則需船夫拉縴,俗稱“拔船”。後來,這種勞動被融合到了游燈鬧春民俗活動之中,以祈盼河運平安,年豐丁旺。

“燈陣”從吃完午飯後就開始做準備工作,一條近百米長的粗大纜繩上懸掛數十乃至上百盞紅燈籠,稱為一陣。英都洪氏萬餘人,人手一燈,這萬人萬盞燈,匯成的長龍足有千米萬米長。

每個燈陣前方都有一青壯小伙,胸前縛一扁擔,肩負大繩,作船夫拉縴狀弓身拉動燈陣向前行進,狀如拔船,“拔拔燈之說原來由此而來”。拔拔燈的組織者叫燈首,俗稱“燈排頭”,每年一任,由當年結婚的男青年報名參選,在廟中的神壇前擲杯決定。當上燈首是一種榮譽,享有在游燈時親自參加抬仁福王的神轎巡遊的資格。

程式

拔拔燈一角 拔拔燈一角

一、供天。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給天公上供。

二、敬神。做完“天公生”,把供品挑到昭惠廟供仁福王諸神。

三、縛燈。準備“燈陣”,每陣用一條粗大的繩索,上掛燈籠。

四、會燈。傍晚,各燈陣到昭惠廟前會合。每陣各有附帶表演項目在巡行中表演。

五、起駕。燈陣會齊後,仁福王起駕,隊伍出動。

六、脫殼。隊伍首先沿廟前名為“五斗”的田地環行3圈,稱“脫蛇殼”。

七、謁祖。接著,燈陣向洪氏家廟挺進,繞廟巡遊一環,大放鞭炮,表演各種遊藝節目。

八、迎燈。謁祖後,燈陣返回本自然村,開始全境大巡遊。遊行隊伍所到之處,各戶都在門前燃燒篝火“迎燈”。

九、迴鑾。巡遊全境後,留一燈陣為仁福王護駕迴鑾。

十、報燈。仁福王迴鑾入廟,決定下一年燈首,舊燈首當晚到新任燈首家報喜,放鞭炮祝賀。至此,一年一度的拔拔燈圓滿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