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帕斯歷史公園

拉米帕斯歷史公園

在加勒比海有一座被稱為“安的列斯群島之珠”的島嶼。正是在這裡,1492年從塞維亞出發向西去尋找印度財富的哥倫布第一次登上了新大陸。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名稱: 古城堡逍遙宮拉米帕斯歷史公園 英文名稱: National Historic Park–Citadel,Sans Souci,Ramiers 國家: 海地所屬洲: 南美洲批准時間: 1982 批准標準1982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C(IV) (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介紹

在加勒比海有一座被稱為“安的列斯群島之珠”的島嶼。正是在這裡,1492年從塞維亞出發向西去尋找印度財富的哥倫布第一次登上了新大陸。

這是一座大而美麗的島嶼,綠色森林覆蓋,閃爍的白色海灘點綴其間,阿拉瓦克印第安部落出沒在島內高聳的山嶽之中。按他的西班牙先驅哥倫布稱這個島嶼為“伊斯帕尼奧拉”。哥倫布在西北部海濱上岸,豎起了紅黃兩色西班牙旗,建立了他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點。這一天是12日26日,他因基督誕生之故將駐地命名為“拉納維達德”(意為聖誕)。

他在離開時留下了39人,但駐地毀於印第安人之手,只有遺蹟殘存。但有更多的武器良好的白人即將到來,制服並奴役土著人。1697年,西班牙將島嶼西部的三分之一讓與法國,變成聖-多明各殖民地,即今海地。

拉納維達德附近是現在國家歷史公園,占地25平方公里。觀光者在這裡可以看到1811年到1820年的絕對君主亨利一世國王建造的高聳入雲的巨大城堡。從離底座40米高的王后塔頂可以向下眺望遙遠的海地角的屋頂和寬闊彎曲的海灣,1778年法國海軍上將曾在那裡拋錨。

他想尋找1500名青年男子,無論奴隸還是自由人,以支援殖民地開拓者參加反抗英國統治的美國革命。年輕的亨利·克里斯托夫渴望前去。他1767年出生於溫德華群島的格瑞那達,起初在榨糖廠,後來學做磚瓦工。他在12歲時逃跑,被一條奴隸船上的法國上尉抓住,帶往聖-多明各,在那裡被賣給了德斯坦艦隊的一名海軍軍官。這名軍官在美國革命中的經歷啟發了克里斯托夫。他遇到了來自聖-多明各和其他法屬安的列斯群島的自由戰土,有黑人,也有混血兒。他感到,美國移民者能做的,他們島上的奴隸也應能做到。這一夢想隨著法國本土的騷亂變成了現實。

在法國,人們懷著自由平等的熱情推翻了舊的君主制。1792年3月,國民公會在巴黎給予安的列斯群島的混血兒和黑人自由民以公民權,這使法國殖民者非常惱怒。他們同巴黎決裂,呼籲英國援助,並處決所有試圖要求自己權利的人。1794年,來自巴黎的專員廢除了奴隸制,黑人團結起來支持法蘭西共和國將占據太子港的英國人趕了出去。最後,解放了的奴隸起來抗擊所有仍然阻礙他們自由的白人。三名傑出的黑人戰略家,從前的奴隸圖森·路維杜爾、讓-雅克·德薩利納和亨利·克里斯托夫用游擊戰術機智地擊敗了白人。曾經奴役了50萬黑人的4萬名殖民者被推翻、殺死或潰逃。這是新大陸首次也是唯一次成功的黑人暴動。

美洲第一個黑人共和國贏得獨立黑人和白人在數量上極不平衡,在加勒比的任何其他地方都沒有如此嚴重,這是因為法國殖民者的貪婪,他們渴望財富,利用大批奴隸前所未有地擴大生產,特別是糖和咖啡。僅在1787年和1788兩年,就有逾6萬名奴隸從非洲運至美洲。

但是,當時法國的首席執政官拿破崙·波拿巴派遣了一支由26,000名老兵組成的軍隊和一支有60艘戰船的艦隊去奪回這顆“安的列斯群島之珠”。在拿破崙的妹夫勒克萊爾帶領下,法國人擊敗了黑人的抵抗,圖森落入陷阱被擒,在汝拉山的一座法國地牢內被處死。黑人的短暫自由似乎己告終結。突然,一場黃熱病災難性地襲擊了法國人。從1802年2月到6月一度是勝利者的入侵軍隊此時幾乎難以維持對聖-多明各的控制。勒克萊爾本人在10月死去,他的妻子、拿破崙的妹妹帕烏利內將他的屍體運回法國。黑人在德薩利納和亨利·克里斯托夫的指揮下再次起義,1803年11月18日在海地角附近的維蒂耶爾取得了決定性戰役的勝利。1804年1月1日,德薩利納在西海岸的戈納伊夫宣布海地共和國成立,還它以印第安原名“山地之國”。海地是美洲第一個黑人共和國,也是第二個贏得獨立的殖民地。10月,德薩利納仿效拿破崙自稱皇帝。他首先構想在農民稱為“主教帽”的山峰上建造一座威力無比的要塞。

但1806年,新皇帝成了混血將領亞歷山大·佩蒂翁挑起的暴亂叫犧牲允。亨利·克里斯托夫接過了這一計畫。他你選為總統,1811年成為亨利一世國王,統治海地北部。搜尋天邊的法國三色旗在亨利國王的黃金時期,這位君主常常在科伊達維德的城牆上佇立良久,身著優雅的藍色燕尾服,上綴金色鈕扣,淡黃馬褲和黑色靴子,頭上戴一頂兩頭尖的英國式船形帽。身邊是他的忠實助手,混血的蓬佩·瓦斯提,他帶著一個皇家黃銅望遠鏡,亨利用來觀察他的領地。在城堡下面的北部平原上伸展著由無數黑人臣民照管的種植園,種植咖啡、甘蔗、稻和棉花。勞動時間十分嚴格:黎明到上手8點,然後是一小時的祈禱和早飯;9點到12點,然後是兩小時的午飯;下午2點到日落。

國王常常瞭望地平線,搜尋法國的高大船隻和三色旗。他心緒不寧。法國人也許會像數年前那樣回來毀滅黑人王國,儘管在某種程度上王國受到亨利的朋友英國人的保護。不過,如果法國人企圖登入,亨利已準備好對付他們。國王在海地工程師亨利·巴雷的幫助下以狂暴的熱情實施建造城堡的龐大計畫。像在鞭笞之又建造金子塔的法老的奴隸一樣,成千上萬的工人搬運磚瓦泥漿或拖運沉重的火炮。學過磚瓦工的亨利有時也親自動手。儘管有人從令人暈眩的山坡上失足,慘叫著墜入深淵,但沒有什麼能阻擋工程的瘋狂進度。

城堡組成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有四個巨大的塔,由八組炮兵保衛,層層排列著配有20門炮的炮台。這些口徑不一的炮放在移動炮車上,可用火力覆蓋所有角落。只有西邊是峭壁,沒有防守炮兵。平均厚度3.5米的牆內是稱為“軍隊廣場”的中心庭院,周圍是總督的宮殿,還有2,000人的營房,緊急情況下可容納5,000人,以及小禮拜堂、彈藥庫和使槍枝冷卻的水井。有一個巨大的水窖儲存飲用水,還有污水系統將廢物排到牆外。在南部的城堡入口處由四個據點守衛,它們位於城堡所在峰頂的突出雷拉米耶平台。平台上還有營房作為城堡設施的補充。國王的全部浩大工程占地一萬平方米,能容納皇室、庭院和政府,以及駐守的數千名士兵。從城堡沿曲折艱險的小徑下來,觀光者便來到距海地角20公里的米洛特村。這裡呈現著亨利的王宮的壯觀的遺蹟;即使在現在,它那發黑的輪廓仍然掩埋著一個神幻的奇蹟。在一個黑人國王指揮下、由黑人建成的王宮似乎在顯示黑人的力量,儘管他們曾是奴隸,卻能向白人君主的宏偉豪華挑戰。

亨利國王創造了美洲最為精美的官邸,共四層,矗立在寬大開闊的平台之上,噴泉在噴水,花園裡有水渠和水池,恍如凡爾賽宮。連線平台的是雙層大理在扶梯,令人疑為楓丹白露。紅瓦屋頂,桃色磚牆,這座玫瑰色的宮殿仿效弗里德里克大帝稱為“無憂”宮。高高的尖頂窗戶閃耀在陽光下,屋內鋪著打磨光滑的硬木。在國王陛下寬敞的金色馬車裡可以看到太陽的圖案,向征太陽王。在懸掛著法園和弗萊芒花毯的大廳里,在達荷美王國衛隊的警戒下,國王每星期四接見臣民。上午農民們前來申訴冤屈,下午則留給貴族。他們穿著白色外衣,絲綢褲子,紅色鞋子,佩帶金柄的劍,坐在國王金色寶座前的摺疊椅上。所有這些服飾和王宮飾品均來自國外,忙於種植園的貴族們必須為他們的服裝和官邸付費。亨利同英國的關係極好,同他們進行種植園作物和黃金交易,確定了王國貨幣,支出進口費用。英國海軍上將霍姆·波帕姆爵士注意到農民精疲力竭的勞作,警告亨利說他走得太遠太快。亞歷山大·佩蒂翁在南部鬆弛的統治使他深得民心,他擁有一支軍隊,準備在亨利政局不穩的時候進行干涉。對這一警告,國王答道:“如果我們能夠得到我們製造的東西,紀念碑、塔樓、宮殿,我們就能找到我們的自尊。只要我活著,我就會盡力建立我們聽需要的自豪感,並且用白人和黑人都能理解的語言,我將抽打王國每一個人的脊背教會他們自豪!”除了無窮盡的勞役外,亨利付他的人民還另有別的計畫。他的17萬臣民中絕大多數是文盲,包括國王本人。他從英國請求教師,並利用受過教育的混血兒,創辦了免費的國小和中學,有2,000多名學生。如此強有力的統治本應能維持多年,但1820年8月的一次中風使他突然癱瘓。他奮力掙扎,但已不能行走,再也無力控制王國。亨利曾清除過的古老的非洲伏都秘教橫掃王國,他的臣民也拋棄了這位殘廢的君主,而佩蒂翁的軍隊正像那位海軍上將所預言的那樣侵入了太子港。亨利國王意識到統治的終結,用一顆子彈穿透了自己的心臟。修復亨利的遺址修復長期棄置的亨利國王城堡。工程浩大無比。國王死去的時候,他的宮殿遭到洗劫,城堡因1818年彈藥庫爆炸早已被毀,這次再度遭到破壞,內部還起了火。1842年的地震帶來了更加嚴重的災難。但是由於通向城堡的道路十分艱險,18世紀的163門大炮得以倖存。屋頂和宮殿北牆已不知去向,南面牆壁也有了裂縫,沒有了窗戶。屢次洪災損毀了地基。

由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倡議的亨利遺址修復計畫在1980年開始實施。工程指揮為著名的海地建築師阿爾貝·曼戈內,教科文組織技術顧問吉塞勒·伊米爾,雇用海地雇員和工人。由於沒有原始圖樣,必須進行廣泛研究。建築設計、磚石建築、木製品、鐵製品和制瓦車間一一建立起來。位於米洛特的一個車間生產的磚瓦逾15萬塊,另一個車間在城堡里,生產鉸鏈、掛鈎、鎖和油漆。為防止積水,城堡和宮殿的排水十分重要。立起了擋土牆以支撐城垛,並填補爆炸導致的裂縫。大炮安放在修好的炮車上,窗戶尖拱也得到修復。城堡博物館開放時,那3萬枚炮彈將是頗具吸引力的主要景觀。博物館將專室紀念亨利·克里斯托夫和解放者圖森·路維杜爾。工程於1991年結束,基礎工作已告完成,偉大的亨利將流芳百世。

評價

海地的這些紀念建築物是19世紀初海地宣布獨立時建造的。逍遙宮、拉米帕斯建築,特別是古城堡,作為自由的象徵,首次由獲得自由的海地人民建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