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皇帝

扮皇帝

《扮皇帝》是一首安徽黃梅戲[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曲調的歌曲。出自《江山美人》。李翰祥導演的黃梅調電影,趙雷,林黛主演。講述的是明正德皇帝與李鳳姐的故事。其中《扮皇帝》是影片中的經典唱段。

基本信息

歌詞

黃梅戲劇照黃梅戲劇照
做皇帝,你在行,這話說得太荒唐。什麼生意都聽過, 沒聽過皇帝這一行!做皇帝,要專長,我做皇帝比人強。世代祖傳有名望,扮起來準像唐明皇!唐明皇,鬍子長,你齒白唇紅嘴上光。你一點也不像唐明皇,做一個太監倒相當!難道你見過皇帝的面,知道皇帝的鬍子長?雖沒見過真皇帝,可見過戲裡的唐明皇!你沒有鬍子總不像,只有把假的裝一裝!跟我學,照我樣,我教你做唐明皇。皇帝走路要像樣,大搖大擺莫勿忙!做皇帝,要端裝,看人不能太張狂,兩眼盯著人家望,不像皇帝像流氓!

相關介紹

黃梅戲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台灣等省以及香港地區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安慶市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黃梅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在民國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縣誌》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黃梅戲”這個名稱。

黃梅戲在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小戲大都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斗籮》。

解放以後,先後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嚴鳳英、王少舫、吳瓊、馬蘭是黃梅戲的著名演員。

黃梅戲已成為深受全國觀眾喜愛的著名劇種。黃梅戲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早期叫黃梅調,是“自唱自樂”的民間藝術。

發源:黃梅戲是安徽獨特的地方劇種,話說17世紀初,京城皇宮裡的一名樂師與一宮女相愛。為了尋找他們的幸福,樂師帶著宮女私奔,來到了樂師的故鄉桐城。在距縣城三十里的一個山村里過著隱居的生活。他們在桐城這個山青水秀的地方創作了很多曲子。宮女唱,他們的小孩子也唱。這就是黃梅戲的起源。

後來他們的小孩為了生活,登上舞台唱起來。一時鬨動全城,人們問他們唱的是什麼,他們也說不清楚。人們問他們是哪裡人,他們怕被人抓回京城。當時離桐城不遠的黃梅縣正發洪水鬧饑荒。如是他們就騙說自己是從黃梅縣逃荒過來的。人們便稱他們唱的戲為黃梅戲。黃梅戲這一稱呼一直延到今日。

正是由於當時他們沒有說真話,所以現代人對黃梅戲起源一直掙論不休。有安慶版的,懷寧版的,宿松版的,當然人們相信更多的還是湖北黃梅版的。難得桐城吧吧主“桐城暴風”稱黃梅戲起源用“舊時桐城黃梅戲,今昔他鄉作故鄉。”來形容。雖然黃梅戲起源對黃梅戲發展不是很重要。但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必須給黃梅戲愛好者知道歷史的真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