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目錄
目錄引言
第一章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理論
第一節 曠日持久的亞細亞之爭
第二節 亞細亞生產方式的提出
基於西方的發展模式
解開東方社會之謎
一種普遍的生產方式
第三節 亞細亞生產方式的確切含義
亞細亞生產方式的經濟特徵
亞細亞生產方式的政治特徵
原生形態的亞細亞生產方式
次生形態的亞細亞生產方式
第四節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農村公社的
三種原生類型
歷史過程多樣性起源於原始社會
(l) 亞細亞所有制形式
(2) 古代所有制形式
(3) 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
農村公社的三種土地所有制形式
第五節 亞細亞生產方式次生階段的三種
不同類型
前資本主義時期的印度社會
前資本主義時期的俄國社會
前資本主義時期的中國社會
第六節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馬克思的歷史
過程理論
歷史單位
歷史環境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歷史過程的多樣性
三大社會形態與歷史過程的統一性
市場經濟的歷史地位
資本的文明面
三大歷史階段
歷史過程的統一性與多樣性
新的視角一交往方式
現實社會主義的正確定位
第七節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東方社會的歷史命運
馬克思晚年的沉思
第一階段:五十年代
第二階段:六、七十年代
第三階段:八十年代
第二章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列寧最初的社會主義實踐
第一節 恩格斯晚年的思考
《論俄國的社會問題》
1894年:事情正在起變化
不要盲然搞“國家社會主義”
第二節 二十世紀的最初爭論
十九世紀末:俄國社會的性質
1906年:“亞細亞復辟”
第三節 十月革命後的最初實踐
1917年:“國家壟斷制”
1918年:“消滅自由貿易”
“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
回到“亞細亞”
第四節 新經濟政策道路
“以市場、商業為基礎,還是反對這個基礎”
社會主義觀念的飛躍
第五節 列寧晚年的思考
走東方社會主義道路
經濟改革思路
文化改革思路
政治改革思路
無盡的思念
第三章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當代中國建國思路
第一節 中國是亞細亞社會嗎?
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性質之爭
抗戰時期:中日之爭
改革初期:重提“亞細亞”
第二節 最初的覺醒――建國大思路反思之一
第一個建國綱領
偉大的七年(1949-1957)
1956年的思想解放
第三節 二十年反思
“左傾”端倪
偏離重心
急於過渡
本質還是社會主義問題
第四章 唯一正確的建國思路
第一節 深沉的歷史反思――鄧小平建國思路
的形成
對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面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反思
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
對亞細亞封建主義傳統的深沉反思
對世界歷史發展共同規律的反思
對蘇聯模式的反思
對市場經濟的反思
第二節 堅定的改革實踐――鄧小平建國思路的拓展
對思想路線的反思
重提價值標準
以民為本
不屈的實踐
重新認識社會主義
第三節 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第四次飛躍
第一次飛躍――馬克思晚年的沉思
第二次飛躍――恩格斯晚年的沉思
第三次飛躍――列寧晚年的沉思
第四次飛躍――鄧小平晚年的沉思
第五章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當代中國
第一節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當代中國改革開放
的艱巨性
中國古代社會性質之爭
亞細亞經濟傳統與現時代
亞細亞政治傳統與現時代
亞細亞文化傳統與現時代
亞細亞傳統與“左”傾建國思路
第二節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潛優性
民族性格
中華民族性格
中華民族性格與中國現代化
一種可行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股份制道路
附錄:馬克思恩格斯論亞細亞生產方式和東方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