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際競爭力


基本信息
作 者: 張金昌 編
出 版 社: 經濟管理出版社
ISBN: 9787509603628
出版時間: 2008-08-01
版 次: 1
頁 數: 214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管理>管理學
內容簡介
《打造國際競爭力》在對近150年來有國際競爭力企業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總結了有國際競爭力企業的主要特徵,並從國家、產業和企業三個角度分析了決定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強我國企業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一、有國際競爭力企業的主要特徵
具有以下四個特徵之一的企業,容易取得持久國際競爭力:①創造發明了一種新產品、新技術,開闢了一個新市場或創造了一個新的產業。②探索出一種高效的能夠被複製和傳播的經營模式,使自己的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明顯超過同行。③套用了一種新的管理技術或管理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管理效率。④持續追求並保持在自己專業領域的老大地位。
二、決定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在國家層面:一是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決定該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速度;二是創新在一個國家的擴散範圍和速度,決定該國企業競爭力的形成速度;三是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決定該國企業的實際競爭能力;四是國家對企業的扶持和激勵政策,決定企業是否有動力成長為國際型大企業。
在產業層次:一是能否形成產業積聚效應,決定該產業企業能否形成難以被轉移和複製的整體競爭力;二是產業內技術創新和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決定該產業能否形成企業的優勝劣汰機制,使有競爭力企業誕生;三是產業產品的市場規模和質量要求,決定產業內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質量;四是產業內企業的競爭態勢和格局,影響著企業的成長路徑。
在企業自身方面:一是企業的創新能力決定了企業的先天或初始競爭力;二是企業的專業化水平或專一程度決定了企業的後發或後續競爭力;三是企業形成的產品優勢,是企業最基本、最有效的競爭武器;四是企業塑造的市場優勢,讓企業的競爭力潛力轉化為現實的競爭能力;五是企業整合資源的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企業在上述四個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使企業獲得快速、持續發展。
三、打造國際競爭力
(一)改善巨觀環境
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將國有企業監管著力點從產權制度改革轉移到促進企業發展上來,在落後國企率先進行改革試點,會有力地促進我國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政府職能從管理企業向服務企業轉變,會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科技政策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①建立以企業為經費支持主體的科技資金支持體系,由企業決定經費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率。②重大科技項目實行並行立項制度,形成有競爭、有比較的研究創新環境。③科技成果的評獎和評審,應當由委員會負責制轉化為科學家以個人聲譽負責制。④建立科技經費使用和科研成果評獎常設監督機構,治理被腐敗污染的科技環境。
在財稅政策方面建議:①適當減輕企業稅負,減免小企業社會保險費負擔,降低增值稅稅率,擴大消費稅應稅品種,統一內外資企業稅收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企業競爭力的提高。②鼓勵地方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增加國防投資和發明創造投資力度,增加技術創新獎勵性投資,增加教育投資,可為我國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及生存環境的改善創造良好條件。
在金融政策方面建議:①加強上市企業管理、提高上市企業質量,這是促使中國股票市場健康發展的根本。②要認清國有商業銀行國家控股的現實,堅持正確的上市後管理模式,防止商業銀行改革重蹈一般企業上市之後質量迅速下降的覆轍。③適應中國經濟逐漸走強,逐步提高人民幣價值,促進中國企業走出國門,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二)塑造有競爭力企業
要想成為有競爭力企業,有九條道路可以選擇:①應當選擇創造發明一種新的產品和服務,並第一個將其推向市場。②如果做不到,則應當努力做到“第一個向一個新市場提供一種新的產品或服務”。③如果仍然做不到,則可努力做到“提供最優質的產品或服務”。④如果以上三條均做不到,可努力讓自己的銷售額超過競爭對手的兩倍。⑤如果還是做不到,要努力成為競爭性市場上的前三名。⑥如果做不到前五條,可選擇進入一個增長速度在20%以上的產業領域。⑦如果仍然沒有機會,可努力成為市場上最便宜的商品或服務提供商。⑧走專業化發展道路企業,要始終堅持“1+2+1”(市場占有率第一,是競爭對手的兩倍,質量第一)的發展方向。⑨走多元化道路企業,要努力實現“1+1+1”(技術同一,市場同一,質量第一)的經營模式。
要適應信息化、網路化、知識經濟的新形勢,對經營模式進行創新,發揮經營模式的黏合劑的作用。可以借鑑以下創新模式:①最低總成本經營模式。②“直接銷售”模式。③“服務導向”模式。④特許連鎖經營模式。⑤“外包虛擬”模式(OEM型)。⑥“戰略聯盟”模式。
大企業能否發展壯大,組織模式發揮核心作用,建議不同行業的大企業應當選擇適合自己行業特點的組織模式:①便利消費品生產企業,可採用區域性市場事業部組織模式。②耐用消費品生產企業,可採用全球經營一體化模式。③資源類企業可走區域型經營事業部道路。④鋼鐵、化工產品生產企業應當由生產導向型組織向市場導向型組織轉化。⑤以加工裝配為主的大型機械產品生產企業應實行本地一體化組織架構。⑥精密機械製造生產企業可建立矩陣式組 織結構。⑦高科技硬體產品生產企業可建立多維網路式組織。⑧知識產品生產企業可建立矩陣式項目小組式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