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本領恐慌

打破本領恐慌

本書針對新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臨的新環境、出現的新問題,提出了社會發展六大趨勢和未來要淘汰的七種人

基本信息

書名:打破本領恐慌

作者:路大虎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

定價:38元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新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臨的新環境、出現的新問題,提出了社會發展六大趨勢和未來要淘汰的七種人。為避免被社會淘汰,就要學習本領。對廣大黨員幹部來說,打破本領恐慌就是打破執政能力恐慌,這就要求黨員幹部必須具備十一種能力,即:政治判斷力、思考力、領導力、決策力、法治力、危機處理能力、戰略力、創新力、自我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公共服務能力。本書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思想深刻、理論底蘊深厚、案例豐富,注重實際工作實踐,對廣大黨員幹部的職業修養、能力提升以及黨組織、政府建設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路大虎。專注於未來趨勢、領導力、執行力和政府執政能力研究。著有《新行政精神改變中國》、《中國經濟改革頂層設計》、《中國歷代改革得失》、《學習的力量:跟總書記讀歷史》、《跟總理學經濟》、《好乾部是乾出來的》、《執政力決定中國成敗》、《問題到此為止》、《實幹精神》、《落實力決定成敗》、《做民眾最信服的黨員》、《法治改革,黨員幹部怎么辦?》、《打破本領恐慌》等,譯有《領導力21法則》、《360度全方位領導力》等。

曾為中共中央辦公廳等中央國家機關、地方政府,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等上百家政府、企業授課。主講課程包括“新行政精神改變中國”、“360度全方位領導力”、“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企業軟實力”、“政府軟實力”、“高利潤團隊的九大修煉”、“打造沒有任何藉口的鐵軍團隊”、“從碎片化和熱點讀懂中國夢”、“禪意領導:領袖的九大修煉”等,受到各界普遍歡迎。

目錄

序言提升執政能力,打破本領恐慌

上篇社會發展六大趨勢和未來要淘汰的七種人
第一章打破本領恐慌就是打破執政能力恐慌
不要陶醉在表面現象里
出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識不到問題
加速反腐才能化解執政風險
硬實力、軟實力、潛實力
延伸思考
海南救災現290箱發霉食品,關鍵時刻為何出錯
第二章全國上下都需要一場本領革命
學習力是打破本領恐慌最重要的能力
打破本領恐慌要善於學習歷史
打破本領恐慌要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民眾學習
學以致用,開拓創新
延伸思考
政治局集體學習,吹響本領革命的號角
第三章社會發展的六大趨勢
世界扁平化
社會思潮多元化
危機常態化
社會網路化
行政法治化
國家治理現代化
延伸思考
領導幹部“法外亂為”引發的深層思考
第四章哪些人將跟不上新形勢的發展
思維僵化、觀念陳舊的人
缺乏自我更新能力的人
六商低下的人
六感遲鈍的人
行動遲緩的人
缺乏歷史感的人
影響力弱的人
延伸思考
用軟實力鑄就新時代的政府核心
下篇新形勢下黨政幹部十一大核心能力
第五章政治判斷力
政治判斷力是黨政領導幹部第一核心能力
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政治敏銳度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開拓領先的執政觀
核心能力訓練
政治判斷力決定黨政幹部職業成敗
第六章思考力
從執行者跨越到反思者
深化分析問題的能力
提升調查研究的能力
高效解決問題更須建設性思考
核心能力訓練
從優推理,樂觀思考
第七章領導力
提高領導力要學會自我調適
影響力是領導力的源泉
廉潔自律是領導力的基石
增強領導力,打造高效、廉潔政府
核心能力訓練
職位越高越需要提升領導力
第八章決策力
科學決策的四大支柱
不但要決策,還要進行有效管理
決策者要學會尋找改革的最大公約數
讓決策徹底執行
核心能力訓練
決策要有歷史感
第九章法治力
中國夢的基石是法治
抓住程式法治建設的新契機
依法治黨是化解執政危機的鑰匙
提升法治力要強化法治應責能力
核心能力訓練
重視立法,助力破解提升法治力的難題
第十章危機處理能力
未雨綢繆方能胸有成竹
機制合理才可轉危為安
常態化應對突發危機
聚焦聚力,克服城市發展和轉型危機
核心能力訓練
站在人民的立場應對危機
第十一章戰略力
黨政幹部要有戰略思維能力
戰略能力的基礎是底線思維
提升戰略力要有四大戰略思考能力
戰略執行具有核心地位
核心能力訓練
有“戰略定力”方能彰顯戰略自信
第十二章創新力
基層組織創新將爆發巨大的社會能量
提升創新力要擁抱變化
核心能力訓練
僵化思維嚴重阻礙創新
第十三章自我管理能力
不能掌控自己,如何把握全局
積極進取心態是奮進的泉源
責任感是辦大事的精神動力
適應能力是面對新局面的穩定器
核心能力訓練
自我管理方能善始善終
第十四章組織能力
組織建設能力是組織高效運轉的保障
激勵能力是組織高效運轉的催化劑
完善授權,方能簡政放權
協調協同能力是組織高效運轉的潤滑劑
核心能力訓練
簡政放權,高效為先
第十五章公共服務能力
為什麼要建設服務型政府
著力打造服務型公務人員、服務型政黨、服務型政府
公共服務謹防職能“缺位、越位、錯位、不到位”
強化公共服務力的三大指標
核心能力訓練
公共服務須以新形式迎接新挑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