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巾崖摩崖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知府宛嘉祥於崖正中書“赤壁”二字,由推官陳南星監刻。 “赤壁”,每字約1.5平方米。 “赤壁”二字高懸手巾崖,乘客過往抬頭便見,因而遠近聞名,便有古詩讚曰:“赤壁堪乘興,扁舟一葉輕,開頭覺風便,入峽喜潮平。

位於思南縣城南4公里,烏江水道鮎魚峽西岸,石壁平如鏡,岩石赤,白、墨三色相間,形如手巾,故名手巾崖。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知府宛嘉祥於崖正中書“赤壁”二字,由推官陳南星監刻。“赤壁”,每字約1.5平方米。“赤壁”二字的上面分兩行豎刻“口申孟夏”4字,方上豎刻“參議黃大康”5字,左下刻有小字數行,因年久風化不可辨認,右上豎刻“嘉靖三十九年知府宛嘉祥題”,右豎刻“推官陳南星監刻”。“赤壁”二字高懸手巾崖,乘客過往抬頭便見,因而遠近聞名,便有古詩讚曰:“赤壁堪乘興,扁舟一葉輕,開頭覺風便,入峽喜潮平。樹倒婆娑影,魚翻撥刺聲,還疑雪消後,重向剡溪行。”“赤壁”摩崖於1981年被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