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目標
“手工益”項目的核心目標是幫扶弱勢群體、扶貧、文化技藝保護、本土設計師培養,“手工益”項目將通過目標的達成體現友成新公益理念和中國新公益的倡導。
運作方式
“手工益”項目的運作方式包括與企業資源的合作、與國際品牌的聯合、與鄉村發展計畫的結合、對手工藝技能培訓等多方位的資源協調。同時,“手工益”項目將給本土設計師提供一個廣闊展示平台,將傳統技藝融入新銳設計,讓中國的手工藝產品更具時代氣息,改變國內手工藝市場的低廉性、批量化。同時進行手工藝人的培訓、手工技藝的採集和研究,舉辦文化傳承相關公益倡導活動等,從而達到幫助貧困地區人群改善貧困環境。
專家評價
李重庵
從各美其美,到美人之美,再到美美與共 。
成的“手工益”文化扶貧項目是在探索新的道路,能夠做到三個結合,即遺產保護和扶貧解困結合、完善外在的保護環境和培養內在的生存活力相結合、商業利益和文化繁榮相結合。我們要能夠認識到這個項目本身生活的潛力和挖掘出來對生命的潛力,信任這裡面的文化,來呵護它的生產力。讓它能夠適應在新時代下的生存環境、生存條件下,能夠有所發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的內涵,真正尊重、欣賞那些文化,體現出民盟前任主席費孝通講的,能夠達到一個各美其美,還能夠進一步做到美人之美,再做到美美與共,在美美與共中間,依然能夠保存各美其美和美人之美的和諧格局。
社會管理體制應該黨統籌全局,政府主導,社會力量的參與,社會公眾廣泛的參與和介入。這個項目是在友成的新公益系統理念指導下的,比如說跨界參與,精神扶貧等等。在推進我們國家的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上也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這個項目不但社會組織自己參與,而且能夠整合、帶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多方參與,優勢互補,形成一個合力。其核心價值不只是它的社會企業的推動模式,對我們國家社會管理,對大的格局的形成也會有很好的作用。
馬盛德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
在眾多的非遺保護方式中,“生產性方式的保護”引起了人們更多的關注,它是特別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部分具有生產性質的項目特點提出來的一種保護方式,主要針對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部分傳統美術類的非遺項目的保護。
與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強調創意和創造、注重文化產品”的理念不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這一個領域裡,重點強調保護方式,更加關注生產過程,關注蘊含和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核心技藝和文化內涵的環節,就是手工生產實踐這一環節,因為只有在真正的生產實踐中,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藝流程、核心技藝才能實現保護、傳承和弘揚。它的前提是生產性方式的保護,而不是生產性方式的開發。
在面對非遺項目的開發上,我們要保持理性的思維,對這種偉大而優秀的偉大遺產要有敬畏之心,在項目開發和利用上需要有所節制,要把握好尺度,適度的開發利用。不能把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文化的項目粗野的開發,這是非遺保護工作的緊迫任務。
王平
跨界合作,共創未來 。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法的頒布是一個社會進步的產物,同時非遺保護問題的出現也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的一部分。拜金主義和純粹的物質的消費主義的泛濫,實際上是物質文明的進步過程當中的精神文明的一種滯後和缺失。由此還導致了一些環境的問題、貧富差別擴大以及社會矛盾激增。這種進步掩蓋了一種危機,就是人和自然脫離,人和社會脫離,人和人脫離。人們不知道我們所用的這些東西,我們每天所賴以生存的環境跟自己有什麼關係。我們現在需要的是怎么樣轉變我們的觀念,需要跳出經濟發展為單一指標的過時理念,找到人類真正的幸福感在哪裡,讓人們重新找到自我和社會、和自然的關係,回歸到一種自然的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是友成新公益的一個天然使命。這個領域政府一家來行政化的保護,一做就死;讓市場來做,一放就亂;傳統慈善在這個領域不作為。友成的“新公益”提出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再加上用創新資源生產組合來放大資源的價值,就是說追求一種邊緣的需求和邊緣供給的結合,產生新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從理念到使命,和友成使命、新公益的理念和我們的工作方式都是天然合一的。
“手工益”文化扶貧項目所創造的“YI”品牌是對新公益與非遺保護的最好詮釋。YI品牌中回憶的“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靈魂,是代表了這種文化的代代相傳和精神的承載。第二個是藝術的“藝”,手藝是一種藝術。要做到第一個回憶的“憶”和第二個藝術的“藝”,非公益莫數、非“新公益”莫屬。所以YI品牌的第三個含義就是公益的“益”。這三者的合一,就是我們的目標和手段的合一就是我們的品牌“YI”。
社會創新也好、新公益也好,最重要的特點是跨界的合作,完成這樣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肯定不是一個界別的事情,一定要有政府參與,有學界的參與,有企業的支持,還有就是廣大的民眾投入和參與,從設計到培訓到傳播,要有民眾性的參與。比如在社區文化建設當中,我們可以面向社會各界人士開放手工藝的培訓和體驗活動,使人們在非常緊張和浮躁的社會生活中有機會下靜下來做一些手工,這也是一種精神扶貧。我們需要跨界合作,共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和繁榮的未來,這是我們今天這個會議的主題。
袁家凱
友創普成,在新的領域創造新的模式
友成社會創新支持中心,在支持了草根組織三年之後,發現頂層設計、跨界合作和模式建立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從去年開始組建了友創普成,希望對公益行業能夠有更深入的支持。友創普成在2011年主要是關注三個領域的話題,除了今天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外,我們還要關注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在柔性管理的模式建立方面。第三個領域是關注移民安置,也是希望能夠在能源、發展、社區三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雖然說這三個領域的話題不一樣,但是都秉承著友成基金會的新公益理念。一方面希望在新的領域裡面找到新的模式,另外一方面,希望挖掘出新的公益領袖和發掘民間智慧。我們希望努力搭建各界合作的平台,將文化保護、保障性住房這些需要長期投入的領域,以創新的手段,更可持續的、更有效的開展我們的工作。
丘晴晴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手工益文化傳承基金和“Design for China”
在我們到很偏遠的地區去考察的時候發現,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會看好也不會願意學習這種傳統的技藝,很多當地民族的人對自己的東西都不會認同,我們下去以後看到他們的歌舞和生活行為所謂的原汁原味都是演員演出來的,也是脫離了真正的現實生活的。
現在核心的問題是如何以手工藝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融入現代生活,真正的實現傳承與創新。我們能做什麼呢?今天大家看到的是“手工益文化傳承基金”,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有一個可持續公益基金的支持,去推動支持和資助在這個領域不同方面的研究、倡導、實踐和產品化的結合。
“YI”的品牌是兼顧了藝術性、公益性和文化背景的傳承意義。友成從今年還會初步啟動一個推動公眾關注和參與的活動,叫Design for China,希望年輕人可以下到基層進行調查,不僅是留在學校里學書本上的課程,而是真真正正地接觸到傳承人,接觸到作坊和本身這些手藝所存在的環境,用自己新的力量做更多的傳承。友成同時也會支持和資助一些相關項目,比如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智慧財產權相關課題的政策和文化的研究等。
友成基金會
友成社會創新支持中心
友成社會創新支持中心是友成基金會獨創的探索和培育社會公益創新模式的實驗性平台。 中心專注於支持社會創新的長遠發展,通過建立跨界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機制與平台,發現和支持具有社會企業家精神的新公益人才,培育具有內在造血機制的社會企業,為提升金字塔底部人群的生存狀況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並推動建立社會投資在中國的行業標準。
社會創新支持中心項目
2008年積極開展了”社會創新公益投資基金”的研發;
2008年起與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共同主辦”社會企業家技能培訓”;友成是第一家支持此項目在中國試點運作的基金會;兩年中支持300餘位社會企企業家和公益創業者參與項目培訓, 並向21家不同階段的優秀項目和機構提供了超過300萬的資金支持;
2009年積極參與公益創業比賽的策劃評審、資源對接及資金獎勵支持,包括:Global Social Venture Competition、 聯想青年公益創業大賽、零點大學生公益創業和牛津青年商業發展大賽;
2009年與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合作開設了社會創新學分課程;
2010年與中央編譯局共同進行“中國社會創新藍皮書”的撰寫;
2009、2010連續兩年主辦TEDx Beijing活動;
l 2010年發起策劃並成功組織了以傳播社會創新為主題的首屆”新公益嘉年華”活動;新公益嘉年華活動吸引了三個城市80多個組織和機構直接參與;舉辦了包括公益問題梳理、公益創新工作坊、社會創新發現之旅、上海公益季和新公益論壇等系列公益活動,涉及公益主題22個、公益領域十餘個;發現社會創新案例134個;動員企業近百家;有5960人次直接參與;60家媒體報導;間接影響1600萬人;成為2010年新公益領域的一件最具影響力的活動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