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中文學名:扁豆黑斑病病原中文名:蕓薹鏈格孢菜豆變種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扁豆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圓形或近圓形,大小8~15毫米、褐色,微具同心輪紋,病部生有黑色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形態特徵
蕓薹鏈格孢菜豆變種(Alternariabrassicae(Berk.)Sacc.var.phaseoliBrun.),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單生或2~3根叢生,淡欖褐色,頂端色淡,不分枝,基部稍膨大,多數正直,1~4個隔膜,大小32~86×4~5.5微米;分生孢子多為單生,呈倒棍棒狀,欖褐色,嘴胞稍長,色淡,不分枝,孢子具橫隔4~7個,縱隔0~3個,隔膜有縊縮,大小29~54×11~15微米。有人認為此菌別於Abrassicae(Berk.)Sacc.不能把它看作A.brassicae的變種。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叢在病部或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在南方本菌在寄主上反覆蔓延,不存在越冬問題。通常溫暖多濕的天氣或密植郁蔽的生態環境有利於該病發生蔓延。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清溝排漬,大棚栽培注意改善通風條件以降低濕度。(2)生長季節結束後徹底收集病殘物燒毀以減少菌源。
(3)重病地或田塊應及早噴藥控制,花後及時防治。進入開花後,日均溫25℃以上,掌握在發病前開始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隔7~10天再噴1次,連續3~4次。病情嚴重時,雨後補噴可提高防效。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