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扁羽小陰地蕨,又名高山獨角蒿、蕨藄、獨腳蒿。拉丁名:Botrychium lunaria(L.)Sw.[Osmunda luna介紹
植株高5—9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有一簇肉質根。葉單生,總柄長3—6厘米,直徑約2毫米,基部具棕褐色鞘狀苞片,營養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自總柄中部或中上部生出,長1.5—2.5厘米,寬0.8—1.1厘米,頂端鈍圓,具短柄,柄長3—5毫米,一回羽狀;羽片扇形至半圓形,下部的稍大,長約0.6厘米,寬約0.8厘米,全緣或微呈波狀,兩側邊全緣,葉脈扇狀分離,不很明顯。葉草質,光滑無毛。孢子葉自營養葉的葉柄基部生出,柄長0.8—2.5厘米,孢子囊穗長0.8—2.0厘米,寬0.5—1.0厘米,狹圓錐形,2、3次分裂,直立,光滑無毛 。主要生於海拔3000m以上的草甸或灌木林下,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雲南、西藏大部分省區;日本、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及北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亦有。其含海藻糖(mycose)。味苦,微寒性,可用於清熱解毒;止咳平喘;止血。主毒蛇咬傷;乳癰;痢疾;肺熱咳喘;崩漏;外傷出血。
長白山陰地蕨
多枝陰地蕨 、薩格拉嘎-蘇格德日音-奧衣麻根狀莖短小,直立,有一簇較翩長的疏根,基部有淡棕色的托葉緊包。總葉柄長16厘米,寬4~5毫米。營養葉片無柄,長5厘米,寬約6厘米,三角形,鈍頭,基部二回深弱裂、上部一回羽裂,基部一對羽片最大,近於對生,長3厘來,寬2.4厘米,卵三角形,無柄,鈍頭,羽狀深裂;裂片2~3對,基部一對稍大,長1.2厘米,寬1厘米,近斜方形,基部楔形,合生,邊椽具圓缺刻或波狀或全徐考第二對翻片和其上的各對羽片為單羽片,形同基部羽片上的小羽片,合生,邊緣有缺刻,小裂片圓頭,全緣;葉軸兩側有狹翅。葉為草質,乾後綠色,無毛,表面平滑,葉脈明顯。孢子葉自營養葉基部生出,全長10厘來,寬5毫米,粗壯,高超過營養葉片,孢子囊穗長6~7厘米,寬5厘米,三回分枝,無毛。
特產於東北(長白山區、大興安嶺)。生山地針闊葉混交林下或樺木林下。海拔1000-1700米。
(圖片無)
勁直陰地蕨
寶蘇嘎-色古特日音-奧衣麻、三太草、抓地虎根狀莖短,直立,具粗健肉質的長根。總葉柄長25-32厘米,淡綠色,多汁草質,乾後扁平,寬約4-5毫米,幾光滑無毛,惟向頂端分枝處有疏毛。營養葉片為廣三角形,長約18厘米,基部寬25-30厘米,三回羽狀深裂或近於三回羽狀;側生羽片7-9對,對生,斜出,下部三對張開,相離2-3厘米,但各羽片彼此密接,或多少呈復瓦狀,除基部一對外、無柄,基部一對最大,水平開展或稍向上,倒卵狀橢圓形,短尖頭,長13-16厘米,中部最寬,7-10厘米,向基部兩側變狹,柄長約1厘米,基部一回小羽片稍下先出或近於對生,二回羽狀深裂或近於二回羽狀;一回小羽片約12對,斜出,密接,互生,或下部的近於對生,基部一對最短,幾等大,長約1-1.8厘米,無柄,多少合生,卵狀長圓形,圓頭,向上各對逐漸加長,到第5-6對最長,達6厘米或稍長,披針形,短漸尖頭,更向上各對又逐漸縮短,寬約1.5厘米,基部合生,一回深羽裂;末回裂片長圓形,長5-8毫米,寬5毫米,鈍頭,斜出,接近,在最長的一回小羽片上有10對,在基部的3-4對,為明顯的下先出,基部下方的一片與羽軸以寬翅合生,邊緣有5-7個三角形粗鋸齒,每齒有1-2脈;第二對羽片起向上逐漸縮短,長12-13厘米,中部最寬處6-7厘米,向基部兩側同樣地漸變狹,無柄,顯明的下先出(即基部下方一片小羽片接近葉軸);葉為薄草質,平滑,乾後為綠色。葉脈明顯。孢子葉自營養葉的基部生出,長几等於營養葉或較短,柄長5-6厘米,孢子囊穗長7-12厘米,寬約1-2厘米,線狀披針形,一回羽狀,小穗長約1厘米,密集,向上,光滑無毛。
產東北、四川東北部(城口縣)、湖北西部(巴東縣)。生林下。日本、朝鮮也有分布。
過去許多學者認為本種同於蕨萁,其實除孢子囊穗出自營養葉基部外,甚少其他共同之點。甘,寒。入心經。清熱解毒。用治毒蛇咬傷、瘡瘍、癤毒、無名腫毒、癰疽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