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空氣調節器
正文
用於向封閉的房間、空間或區域直接提供經過處理的空氣的一種空氣調節電器。通常簡稱空調器。用於製冷的空調器,其製冷能力以製冷量(即單位時間內從封閉的房間、空間或區域內除去的熱量)表示,單位為W(瓦特)。各國對家用空調器製冷量範圍的規定不統一,中國為9000W以下。發展簡況 1930年美國首先研製成功房間空氣調節器。此後,日本先後研製成落地式空調器(1936)、窗式空調器(1953)、空冷式熱泵型空調器(1960)和分體式空調器(1961)。40年代,美國研製成功用於空調器的鏇轉式壓縮機。70年代,日本生產的空調器已廣泛套用鏇轉式壓縮機,從而減少了體積和重量,提高了製冷能力。80年代初,日本又實現空調器壓縮機的變頻控制,既提高了空調器的舒適性,又節省能源。
1985年世界空調器的產量達1151萬台,其中日本占47.2%,美國占23.6%,法國占5.2%,加拿大占4%。日本空調器以分體式為主,美國主要品種仍為窗式空調器。
中國於1963年開始研製空調器。1965年上海冰櫃廠(現上海空調機廠)生產出第一批窗式空調器。1985年中國產量為12.2萬台,產品多為窗式空調器。
分類 空調器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結構形式分為整體式和分體式兩種。整體式有窗式、穿牆式;分體式分為室內機組和室外機組兩部分,室內機組有吊頂式、掛壁式、落地式、嵌入式、台式等。按功能分為冷風型、熱泵型、冷風除濕型、冷風熱泵除濕型、熱泵輔助電熱型等;按冷卻方式分為水冷式和空氣冷卻式。家用空調器一般都採用空氣冷卻式。
結構 空調器一般由製冷系統、空氣循環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和箱體4部分組成(圖1)。①製冷系統:主要由封閉式壓縮機、節流用的毛細管、熱交換用的蒸發器、冷凝器及聯接管組成封閉系統。系統內充灌製冷劑(一般為氟利昂R22)。②空氣循環系統:主要包括風扇電機、離心風扇、軸流風扇、風道、風門、空氣過濾裝置等。③電氣控制系統:主要有溫度控制器、選擇開關、過載保護器、加熱用的電熱管保護裝置、電磁換向閥、電氣線路等。④箱體部分:主要有外殼、底盤、面板、接線盒等。


空調器工作時的環境溫度通常為18~43℃。熱泵型空調器制熱時,其工作環境溫度最低可達-5℃。但是環境溫度越低,熱泵制熱的效率越低。
發展趨勢 ①熱泵型空調器將優先發展。因它具有製冷制熱功能,利用率高。②電腦化。在空調器上採用遙控裝置(遙控有限距離為7m)和電子恆溫控制器,使空調器運行平穩、合理,控制方便。③降低能耗、提高舒適性。製冷系統和空氣循環系統的合理匹配,蒸發器和冷凝器結構的改進,電氣系統科學、合理的控制等,都可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特別是在空調器上廣泛採用鏇轉式壓縮機和變頻式電機壓縮機組,大大地提高了空調器的性能係數(即空調器進行製冷運行時,製冷與製冷所消耗的功率之比)。變頻式空調器可通過改變供電頻率來調節壓縮機電機轉速,以達到產生不同製冷量的效果。根據房間的溫度要求,空調器自行控制壓縮機的開停次數,使室溫波動小,不但做到運行合理,節省電能,而且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適性。④採用混合製冷劑。在製冷系統的氟利昂製冷劑 R22中加入R13B1。R13B1製冷劑在冰點以下能從外界空氣中吸取熱量,在外界溫度為0℃以下時也可得到較好的制熱效果;而外界溫度高時則由製冷劑R22工作。因此,合理地使用混合製冷劑也可達到節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