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戴燿(1542~1628年),字德輝,號鳳岐。明代福建長泰縣彰信里(今陳巷鎮)儒塘坂(今侍郎坂)人。
主要成就
26歲考中舉人,27歲考中進士。戴燿初任江西新建縣(在南昌西面)知縣。3年任滿,調補戶部主事,轉任戶部郎中。奉命往密雲縣(在北京東北面、潮白河上游)督運軍糧,力主改陸運為水運,以便加速運輸、降低運費。隆慶六年(1572年)疏河完工,漕船暢行。萬曆元年(1573年)舉行京官考績中,戴燿名列第一。不久,奉旨加四品服俸。萬曆八年(1580年)戴燿任四川布政使,繼任江西參政、雲南提刑按察使、陝西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所在都有政聲。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朝廷封黎維譚為安南都統使,促使安南安定,民心悅服。此事戴燿有功,受封為太子少保,又蔭錄一子,得到6次金帛賞賜。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戴燿56歲,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兩廣。戴燿到任後,於險要關隘設立堡卡,稽查行人,並對將士實行教戰,從此防備鞏固,軍紀肅然。他統率兵員20萬,嚴厲懲治冒領、剋扣軍餉的不法之徒,終使給養充足,官兵聽從調遣指揮。戴燿在兩廣任內,糾正一件錯捕冤獄,人數多達50餘人。其時,廣東雷州、潮州等沿海地帶常受倭寇騷擾,戴燿曾先後出兵擊退。為捍衛南海海疆,奏請朝廷準予創辦水師,盛期擁有水兵1.3萬人,戰船數百艘。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倭寇轉犯朝鮮,戴燿令部屬陳?率水師北上,與朝鮮愛國名將李舜臣合擊倭寇,焚倭船百餘艘。
人物經歷
戴燿任兩廣總督,前後達13年。他理政不求苛細,僅求大體,棄掉無名之費,豁免不急之役,努力促使民力舒張。但他對少數民族鬧事,一向主張哪裡有反叛,便該出兵鎮壓,以致加深民族矛盾。早先他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命巡撫粵西時,岑溪(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逢荒年失收,少數民族群起鬧事。朝臣中有人主張稍給制抑,有人主張等秋後觀望;戴燿卻主張大舉進剿,得到批准。他急馳梧州調遣地方兵員4萬餘名,分兵3路,征伐得勝,而被擢升為兵部侍郎。上任兩廣總督不久,府江瑤民突襲官庫,戴燿先發檄文,示眾不要附和鬧事,分化一部分;後進軍圍剿,斬首首要者90人,殺脅從民眾3000多人,還捕捉他們的血親600多人。又一次,海南島黎民造反,戴燿派兵進剿,搶割夏稻為軍糧,並一路乘勝追殺,屠戮400多人,俘虜870多人,捉拿黎民血親600餘人。戴燿因此升任兵部尚書。湖南、貴州交界處皮林寨苗族作亂,戴燿派兵進剿,斬首2000人,俘獲無數。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安南莫氏宗黨突犯欽州(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戴燿年已68歲,派遣總兵楊應春迎敵,又飛檄安南出兵配合作戰。此役,欽州被敵攻陷,戴燿被劾失職,朝廷把他削職回鄉。不久,莫氏黨羽同揚、扶南為楊應春所俘,部下被殺千餘名。廣東御史王以寧上疏為戴燿申辯昭雪,恢復他的政治名譽。但戴燿年邁,又吃了大虧,已無心再起,只在故鄉遨遊山水,流連於詩酒之會。他穿布衣,戴破舊角巾,自甘於野老生涯。崇禎元年(1628年)戴燿病逝,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