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日起源
格多 戲魚節,起源於明洪年間,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相傳苗族祖先最早以守獵為生,當進入深山守獵發現野稻並成功培植,種植過程中發現田裡有魚的稻穀就會長勢較好,苗民據此認為鯉魚是上天送來的“福份”,所以崇拜魚。戲魚節是對魚崇拜的一種表現形式。
二、各地習俗
貴州從江縣廣西融水縣“鬧魚節”,貴州福泉、貴定、龍里縣“殺魚節”過程都與戲魚節相似。
戲魚節是黔南苗族格多苗寨獨有的民族節日,他源於當地苗族祭天神活動。每年秋天時節,當地苗家都舉辦祭天神,因祭祀用魚而產生戲魚節。每當節日來臨,苗民便提前開田放水集中比較大個的稻花魚進入本家族靠井邊魚塘里,然後邀約各戶中午進行捉魚比賽,可以使用各種抓魚工具,比如魚叉、魚籠、魚匡等,以抓到最大魚多為勝。戲魚節還同時進行祭天神、鬥牛賽馬活動。
格多 戲魚節,起源於明洪年間,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相傳苗族祖先最早以守獵為生,當進入深山守獵發現野稻並成功培植,種植過程中發現田裡有魚的稻穀就會長勢較好,苗民據此認為鯉魚是上天送來的“福份”,所以崇拜魚。戲魚節是對魚崇拜的一種表現形式。
貴州從江縣廣西融水縣“鬧魚節”,貴州福泉、貴定、龍里縣“殺魚節”過程都與戲魚節相似。
在二十四節氣中,立夏系夏季開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
簡介 來歷 習俗 食俗 養生《戲魚堂帖》是宋元佑七年(1092)劉次莊的“淳化閣帖”10卷臨摹本。該本因摹刻在臨江戲魚堂壁上,故稱為"臨江戲魚堂帖",也稱為"臨江帖"等。
陽朔漁火節:“灕江漁火”是陽朔八大美景之一。昔日,灕江中的漁民夜間捕魚,常常有數十上百的竹筏出動,匯集白沙河灣中,漁翁們點亮竹筏上的漁燈,以此引魚上鉤。...
簡介 風俗 漁火節主要活動內容 歷屆陽朔灕江漁火節簡介 交通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神 祭灶 填倉 年關 年事準備蓮誕節,又名荷花生日、蓮花生日、觀蓮日。是個地方性節日,專以觀賞荷花,進行與荷花有關的遊藝娛樂為節日內容,至今尚有影響。
起源 發展與詩詞 文化內涵 各種習俗 相關詞條歌圩節,又稱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三...
簡介 起源 傳說 習俗 慶祝方式左權小花戲是產生於山西省左權縣, 流布於左權縣及其附近的榆社、和順部分地區的一種漢族歌舞小戲。其風格為:一步三顛膝要顫,上下起伏似波瀾,輕盈靈巧扭擺甩,...
起源傳說 舞蹈內容 藝術特徵 分布範圍 代表人物花炮節是三江境內各民族共同歡慶的盛大傳統節日,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舉行花炮節的日子因地而異。程陽花炮節在農曆正月初七;林溪花炮節在農曆十月二十六。三月三花...
概述 歷史沿革 健兒搶花炮 侗家姑娘救龍女 全族吹奏蘆笙的日子墜子戲是安徽的稀有劇種,它是以民間說唱的單口墜子為基礎,經過“大揚琴”“道情班”和“曲藝劇”的過程發展而成。 墜子戲的演員還多次在國家級和省部級的重大藝...
墜子戲簡述 墜子戲源流歷史 墜子戲的藝術特色 墜子戲的主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