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此書通過對大量侵華日軍的訪談,探討日本民族心理中從戰爭“無罪”到有罪過程的轉變,尤其重視作為個體的人的罪感與反省意識之產生,是從另一個角度完善我們對侵略戰爭認識的重要材料。
“過度適應”、“洗腦的人生”、“淹沒於集團中”,以及所謂“不得已而為之”等,都是作者野田正彰先生所著重探討的一些獨特文化心理內容。日本人感情的僵硬,認識罪的能力,意識到罪所花的時間,找回感情,最終成為能夠感覺的人,是此書尤為重視的問題。
本書了介紹了兩名在日本軍隊這個殺人、掠奪、強姦集團中保持了良知的人,通過對他們的調查和精神分析,探討當國家犯罪時個人是否可能拒絕作惡。另外還介紹了兩位父輩參加過侵華戰爭的人,通過他們的眼睛去捕捉上一代人的戰爭犯罪及其心理,告訴人們日本戰後成長起來的人正確認識戰爭歷史、同受害國的年輕一代進行溝通的意義。
通過參加過侵華戰爭的日本軍人的親身經歷揭露日本軍隊的戰爭犯罪,這對於戰後不令沒有反省,而且至今還在美化那場戰爭,美化日本軍隊的日本社會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因此此書受到右翼勢力的攻擊,作者野田正彰先生收到了許多匿名信,有人在信中威脅說“要讓你當不成教授”。
1998年岩波書店出版此書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重印了7次。
作者簡介
野田正彰 評論家、關西學院大這教授,1944年出生於日本高知縣,1969年畢業於北海道大學醫學部精神病理學專業。畢業後曾作為研修醫師留在本校醫學部附屬醫院,不久進入長濱紅十字醫院,成為精神科醫師。1980年開始任長濱紅十字醫院精神科主任。1987年就任神戶市外國語大學教授。其間曾兼任維也納大學客座教授,也曾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高原進行過比較文化、精神醫學的研究。
作為作家,他著有《計算機新人類研究》、《居喪之途》、《犯罪和精神醫療》、《災害救援》、《背後的思考》、《體會他人情感的力量》等涉及不同領域的諸多作品。其作品在日本多次獲獎,1984年獲人文科學協會獎,1987年獲第2屆遠距離通訊社會科學獎和第18屆大宅壯一非虛構文學獎,1992年獲第14屆講談社非虛構文學獎。
目錄
序章 壓抑負罪意識的文化
亢進與衝動的時代
沒有感受到的悲哀
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一章 淹沒於集團中
手術演習
染上時代色調的醫學
自我辯白
在被保護中坦白罪行
認識罪的能力
作為個有隻有一次的人生
第二章 沒有路的路
敢於一個人站出來
面對無數的死亡
“第一線”的孩子
彷徨
找出人生之路
揚棄?詭辯?
死的理信紙
第三章 精神患病的將士們
“教會比任何人都更多地體驗痛苦……”
“戰爭營養失調症”
無視心靈的精神主義
被處死的士兵們
選擇做監獄醫師
不能把人逼到這種程度
第四章 戰犯處理
小島中隊長的戰爭
“捉兔子”的實性
意識到罪所花的時間
第五章 坦白、認罪
管理所工作人員的內心糾葛
謝罪和私心
對罪的進一步體驗
寬大處理
一心回國
第六章 悲傷的心
第七章 過度適應
第八章 對服從的逃避
第九章 單純的惡人
第十章 洗腦的人生
第十一章 並非“不得已而為之”
第十二章 功名心
第十三章 擺脫洗腦子
第十四章 良知
第十五章父親的戰爭
第十六章 被繼承的扭曲
第十七章 找回感情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