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的建築

戰爭中的建築

書中作者列舉了大量鮮活實例來說明,戰爭中對建築的毀滅,不僅是出於軍事目的,而是對一個民族或國家文化、身份認同和集體記憶的破壞;它令人不禁思考:究竟一個什麼樣的文明才是值得我們去建設、擁有、珍惜、保護並與他人共享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封面 圖書封面

貝文聚焦於一系列對建築具有致命破壞性的戰爭和衝突:從16世紀初西班牙征服者將阿茲特克城市夷為平地,到二戰對德勒斯登和東京的地毯式轟炸,以及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戰事,伊拉克清真寺破碎的外磚,9.11世貿大廈的坍倒。當“圖騰”建築被爭端和戰事的蹂躪所毀滅時,垂危的不僅僅是建築本身。本書揭示了一個國家與其景觀是多么息息相關,消滅建築的下意識的襲擊中,潛藏著終結一個民族的複雜目標,以及“宿命地纏繞在一起的種族屠殺和文化屠殺的經驗”。貝文挑戰了“間接破壞”的概念,指出這實際上是蓄意的戰爭行徑,最終提議把“文化屠殺”定為須受國際法制裁的罪惡。作者指出,這樣的毀滅不但是粉碎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民心,而且是在蓄意根除文化記憶——從更根本上說,即文化的存在。

《記憶的毀滅:戰爭中的建築》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和閱讀的書。

儘管書中列舉的事例古已有之,但是20世紀的軍事技術發展以及全球性的國家、民族矛盾加劇,使得報復性的行動愈演愈烈,造成的毀滅程度也比從前嚴重和徹底得多,全世界的文化遺產都面臨炮火的威脅,如果再不引起足夠警惕,人類很可能會毀滅自己所有的文明記憶。可以說,本書描述的是發生在現實世界的《阿凡達》,卻不一定有那么完美的結局。

作者簡介

羅伯特·貝文曾任《建築設計》編輯,敘事明快有力、令人信服。

譯者魏欣出身英語文學和公共政策專業,現居美國。

目錄

引言:建築與記憶的敵人

文化清洗:誰還記得那些亞美尼亞人?

恐嚇:信念、信息與宣傳

征服與革命

隔離牆與鄰居:隔離的破壞性

銘記並警惕1:重建與紀念

銘記並警惕2:保護與迫害

注釋(引用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