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戰兢兢做教育

戰戰兢兢做教育

《戰戰兢兢做教育》 是山東齊魯名校長、特級教師趙桂霞的隨筆集。作者在書中記錄了十年來從事“新學校行動研究”實踐中的種種感悟和心路歷程。讀者可以看到一位優秀校長、教師的成長路徑,也可以了解作者對教師發展、學校課程開發、學校管理的見解。 “戰戰兢兢做教育”,是對教育工作的敬畏,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狀態。本書可供中國小教師和校長閱讀和借鑑。

作者簡介

趙桂霞,山東省濰坊廣文中學校長,中學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山東省人民政府督學。兼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全國國中課改聯盟理事長。教育部“國培計畫”專家、首批“齊魯名校長” 。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第二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獎、首屆“明遠教育獎”提名獎等。曾發表調研報告《尋找“痛點”背後的真問題》 等。著作有《建設一所新學校》 。

戰戰兢兢做教育 戰戰兢兢做教育

目錄

第一輯 從成功走向成功

“塑造”而非“雕琢”

從成功走向成功

讓愛在教育中行走

重新發現儀式的價值

心跟“進階”一起走

“老師,我願意待在這裡”

愛與知識一起飛

托高低部,水漲船高

謹防“精神溺愛”

嬌縱,要不得

活動課程給了孩子們什麼

第二輯 老師走多遠,學生就可能走多遠

好教師的三個重要特質

優秀是一種習慣

態度決定高度

教師如何說,怎樣聽

老師走多遠,學生就可能走多遠

永遠做有準備的人

向魏書生學什麼

不妨給學生留個言

問題在學生,原因在哪裡

做強自己的優勢

人,要善於把握主題

好管理要追求“最高級”

有些書要讀上30遍

第三輯 向規律要質量

有所不為,有所為

享受劉衛東老師的課

不要隨意轉換教學環節

老師,請您多等待幾秒鐘

教師該在何時“出手”

什麼樣的課是“好課”

“電輔”≠“電灌”

“閱讀文本”是重要的學習力

找回語文課堂丟失的“讀”

把“五個意識”留在意識里

用數據和圖表說話

高效設計複習課

上好試卷講評課

向規律要質量

第四輯 過度服務也會降低品質

教育現代化,核心是觀念現代化

如果“把學校交出來”

“大校長”怎樣走進“小課堂”

學校的生命力在於教師的成長

校長辦公會該研究什麼

有效溝通的“秘訣”

過度服務也會降低品質

“領導”的實質

校長在校本培訓中的角色定位

僅僅“制度第一,校長第二”還不夠

學校民主管理的8個關鍵字

100-1=0

小校園,大學校

一切皆有可能

把特色做到師生的心靈深處

第五輯 美國的德育在哪裡

感受蘇格蘭教育中的矛盾元素

在熟悉場景中的陌生體驗

我所看到的伊頓公學

遊學,到蘇格蘭去

“有效教學”就在點滴之間

粗看美國課堂的價值取向

教育成敗的關鍵在教師

美國校長:自己培養自己

美國的德育在哪裡

你的校園/教室有多大

一次真正的學習

附錄 幸福像花兒一樣

後 記

戰戰兢兢做教育 戰戰兢兢做教育

序言

走在“智慧型校長”的路上

田慧生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高品質、高境界的校長,可以稱為“智慧型校長”。當下的中國小教育教學改革急需這樣的校長,但這樣的校長卻十分難得。在多年的交往中,在我現有的視域內,山東省濰坊廣文中學的趙桂霞校長就屬於這一類。或者說,她至少正走在“智慧型校長”的路上。讀完她的教育隨筆《戰戰兢兢做教育》,更堅定了我的這一認識:“智慧型校長”應當是有思想、有能力、有胸懷、有個性的校長。

其一,趙桂霞是有思想的,而且,她善於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師生。2006 年初任廣文中學校長時,她就與同事們一起確立了學校發展的戰略定位——建設一所學生喜歡、教師幸福、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理想學校,並通過行動研究共同尋找建設理想學校的基本路徑,最終形成了包含學生適學、教師適教、全員適位、家庭適導、學校適所在內的“適才教育”辦學體系——“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成了她和這所學校的追求。

其二,趙桂霞是有能力的。她善於大處著眼小處落筆,通過一年一度的暑期戰略發展研討會,骨幹教師、中層以上幹部共同謀劃學校發展,解決了執行力不強的問題。她善於進行調查研究,每年與同事一起大量“傾聽服務對象的聲音”,讓這所學校總能找到新的生長點。

她帶領團隊不斷改革創新,課程內容更加適合學生髮展,課堂教學更加滿足學生成長,終使這所建校不到十年的學校在全國範圍內產生重要影響。2013 年 7 月之所以將廣文中學列入首批“全國課程改革骨幹教師研修基地”,就是因為看中了這所學校的研究能力以及頗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其三,趙桂霞是有胸懷的。這首先體現在她對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突出、特質明顯”的培養目標定位上。“為每個學生的終生幸福奠基”,體現了教育的恆久性和終極性價值。她狠抓課堂改革,讓學生在課堂中享受精彩人生 ;獨創“入校課程”與“離校課程”以及豐富多彩的社團課程、活動課程、特色課程,讓每個學生體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定期“頭腦風暴”,在與教師的互動分享中傳播先進理念 ;設立學術積分,把教師引導到科學研究的幸福道路上來。

其四,趙桂霞是有個性的。她不斷發現問題,始終改革創新。她還因為善於“用數據說話”,形成了獨特的管理藝術。她的團隊學會了用數據發現問題,表達觀點,呈現規律。她的與人為善、助人成長,“讓想幹事者有舞台,會幹事者乾成事”得到了廣泛認同。用趙桂霞的話講,叫作“把鞋子的製作權給最需要穿鞋子的人”。

解讀趙桂霞和她的《戰戰兢兢做教育》,可以給校長們很多有益啟示。

一是要勤于思考。冷靜思考是智慧形成的核心,書中所選無一不是思考的成果。比如《過度服務也會降低品質》《“領導”的實質》等,都是從細節中反思出來的教育智慧。趙桂霞與老師們有個約定,把隨筆當作自我反思的載體和成就自我的途徑。當我們每個人都能沉靜下來,持之以恆地認真思考的時候,眼光和境界就能有更大提升。

二是要敏於實踐。“把自己的行動拿出來研究,把研究的成果轉化為行動”是廣文中學的學校文化之一。

趙桂霞堅持給學生上課,不間斷地走進課堂聽課,《“大校長”怎樣走進“小課堂”》《老師,請您多等待幾秒鐘》等,都是在一線實踐中產生的靈感火花。關鍵是,她總是帶著研究的眼光走進課堂,所以有一般聽課者得不到的感悟,而對於課堂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她又善於在行動研究中推動持續改進。

三是要勇於創新。創新是“智慧型校長”的重要標誌。趙桂霞主導開發的“引橋課”、“339 綜合素質評價”以及從“分班而教”到“選班而學”等,讓“適才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她帶領團隊開發的“離校課程”、“入校課程”登上了中央電視台的專題節目。

四是要善於總結。在幾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組織的會議上,她的發言都很精彩,給人以思索和啟迪。她用魚骨圖、格線圖、排序法和賦分法、回響數值法、匯總統計法、頭腦風暴法 6 個方法闡述廣文中學的測量工具,用“客戶、測量、診斷、改進、流程”5 個關鍵字論述廣文中學如何《從優質走向理想》 。這都是她不斷總結的結果。

五是要樂於學習。認識趙桂霞的人都知道,她總是帶著書和筆記本電腦,抓住一切時間、一切機會汲取營養。到國外考察她也及時記錄、整理。她的《有些書要讀上 30 遍》《有所不為,有所為》,都是不斷學習的結果。

《戰戰兢兢做教育》出版之前,有幸先睹為快。寫下這些文字,是為序。

後記

2014 年 8 月,在任校長滿 8 年的時候,為了給自己畫一個分號,我靜心整理了一部分平日隨手寫的文字。

這些文字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廣文中學從 2006 年一路走來的發展歷程,記錄了學校的改革創新史 ;一部分是我個人在行動實踐中的思考感悟,記錄了我個人的心路歷程。

這年 10 月,源創圖書的吳法源先生建議我整理成書,於是我把第一部分整理成了《建設一所新學校》,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出版後得到了同行的認可,6 個月內重印了 3 次 ;同時,還有不少校長和老師追問 :“廣文中學在變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思考?”

基於此,我將第二部分文字整理成了今日大家看到的這本書。

《戰戰兢兢做教育》是基於對教育、教師、教學、校長、境外教育的感悟結集而成的,時間跨度較長,有些成文在 10 年前,但正是這些感悟促使我和我的團隊不斷變革,一點一滴地改造著這所學校,使之更快地走向“新學校”。

感謝團隊里的每一個成員,是他們的故事和創造引發了我的這些思考。

深知“新學校”是永遠要追逐的“理想學校”,在這條路上,仍會有很多感悟,仍會有很多創新實踐,我願不斷記下來,與各位分享。

趙桂霞

2015 年 5 月

戰戰兢兢做教育 戰戰兢兢做教育

書摘

“塑造”而非“雕琢”

創造一尊美麗的塑像,有兩種方法:一是找一塊大理石般的原材料,然後進行雕琢;二是用黏土一點一點塑造。就藝術創作而言,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創造出精美的作品,但對教育孩子而言,我們只能選擇後者。

2007年寒假過後,青島市一個初三學生想轉學到廣文中學就讀初二。家長提出這樣的要求,就可知道這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不理想。我跟學生聊了一會兒,發現這個學生並非智力存在問題,相反非常聰慧,也很懂禮貌。單獨跟孩子的媽媽交流,媽媽說出來的竟然全都是孩子的不是:“作業完不成,午夜才睡覺,早晨不起床,房間一團糟……”好不容易待媽媽說完,我提出了一個要求:“能否說出孩子的三個優點?”這位媽媽想了半天,說:“在我的眼裡,他一點優點也沒有。”這位媽媽就是在“雕琢”孩子,她手裡始終有一把鑿子,眼睛始終不離孩子左右,一旦發現孩子有問題,馬上用鑿子鑿一下。媽媽的理由很簡單:“我要不提醒他,問題會越來越多,他還怎么發展?”

可是,提醒的結果是怎樣的呢?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多!來廣文中學之前,已經發展到天天遲到、天天不能完成作業、天天跟父母吵架的地步。每天早晨,家裡必然有一場大戰:孩子睡晚了早上起不來,媽媽一個勁兒地叫起床,母子倆吵鬧不斷。等到孩子趕到學校,一節課已經過了大半。

這樣的家長為數不少,雖然有些沒有嚴重到這種地步。我聽到不少家長跟我訴委屈:“我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培養孩子身上,他怎么就不能發展成我理想的樣子?”因為,他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雕琢”上。很多家長善於指正孩子的不足和缺點,而當孩子做對了什麼時,卻往往視而不見,總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如果我們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多數為否定的,孩子就不可能建立起自信。如果我們把“雕琢”作為常規教育手段,我們就會不斷鑿去孩子的自尊和安全感。即使你有理由——“我是為了孩子好”,即使孩子表面上理解你——“媽媽這是為我好”,但孩子的自尊也會被家長的鑿子一點點剝離下來。一旦孩子沒有了自尊,教育就很難發揮作用了。

這個學生來校後,我和家長“約法三章”:第一,從今往後,只看優點不說缺點;第二,兩周一次回家時不要問學習上的事情;第三,多在細節上向孩子表達愛。每個孩子都有優點或優勢,哪怕這個優點在家長眼裡不值得一提,但孩子可能會引以為豪,家長應該給予鼓勵。學業成績的提升非一日之功,如果家長眼睛緊盯著學業成績,就難以做到第一條。善於“雕琢”的家長,孩子很難有被愛的感覺。“約法三章”為教育方式的改變奠定了基礎。

我和班主任商量對策:第一,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第二,安排他與自律性強的同學住一個宿舍,兩周內允許遲到;第三,每天和孩子談心、交流,讓他感覺到老師的愛;第四,和各科老師打招呼,一個月內不要關注學業成績。“塑造”就從這裡開始了。

一周后,我問班主任:“這個孩子表現怎么樣?”班主任說:“哎呀,他人緣太好了,只一周,幾乎全班同學說話都向著他了;而且他特別善於幫助別人;對老師和同學也有禮貌;上課聽講很好,從不搗亂。”班主任及時在班上進行了表揚他。等一周后我再見這個學生的時候,他臉上明顯多了笑容。

後來,他逐漸改掉了早上不起床、作業完不成等習慣,學業成績也開始提升。

孩子的問題往往不在孩子本身,而在我們的教育方式。

如果我們的教育方式是“雕琢”,採用“假如我不指出他的錯誤,他就永遠不會進步”的態度,企圖將孩子“雕琢”成我們期望的模樣,孩子就會越來越厭煩我們。雕刻家通過不斷發現問題,鑿去無用的部分,然後雕刻出一件藝術作品來。而孩子是有思想、有個性的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雕琢孩子”,眼裡只看問題,就會放大孩子的缺點;“雕琢孩子”,追求完美形象,難以尊重個性,就會影響孩子的自信;“雕琢孩子”,用的是消極行為和消極語言,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假如我們採用“塑造”的方法,多給孩子積極的評價,不斷放大學生的優點,就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塑造家和雕刻家不同,他不是發現問題,而是看哪裡需要添加、修補;他還會把最應該表現的地方,盡其所能地表現到最極致的狀態。“塑造孩子”,會不斷張揚孩子的優點,激發孩子的自信;“塑造孩子”,用的是積極行為和積極語言,就能培養孩子的自尊;“塑造孩子”,會極力發現孩子的個性特長,極盡所能地幫助孩子展現最精彩之處,能很好地保護孩子個性的發展;“塑造孩子”,會奠定一個堅實的愛的基礎,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對孩子而言,家長和教師都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我們肩負著為國家培育未來一代的重任,我們希望未來一代有能力、有信心,迎接、應對並戰勝越來越多的挑戰,我們就必須“塑造”而非“雕琢”學生。

如果教育方式發生改變,孩子就一定會發生改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