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紹
箭鏃,俗稱就是箭頭,就是箭的鋒刃部分。鏃字在古代就是族字,“族”字的甲骨文可以看出是一根旗桿下的兩支箭矢,取其聚集的含義。而說文解字中說”族”:族,矢鋒也,束之族族也。”“矢”所叢集謂之“族”。從而引申出眾多、成群、群體之意。現在常用的一些詞比如上班族,民族等用的都是族字的衍生意思,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族右下的矢字看出它原本是和箭有關的字。愛好箭鏃的人群可以把自己叫做族族。說到箭鏃,就必須先說弓箭。弓箭的發明,是人類史上一次偉大的進步,在原始時代,它可以讓人們避免和猛獸直接搏鬥,擴大了狩獵的範圍,大大增加了人類對蛋白質食物的攝入,有力的促進了人類的文明的進化。自然而然的,人們在爭鬥中也用到了狩獵的武器,箭鏃很快成了兵器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左轉》中提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說明在古代祭祀和戰爭是國家機器的頭等大事,而“言武事者,首曰弓矢,在冷兵器時代,弓矢是兵器之王,戰爭之王。無論穿上多厚的甲冑,手中揮舞多鋒利的刀劍,都無法抵擋呼嘯而來的弩箭。歷朝歷代,軍隊都對弓箭非常重視,武舉考科中必考的就是騎射和步射,軍隊中更是裝備了大量的弓矢,唐代《神機制敵太白陰經》裡面有唐軍的箭支配備記載,唐軍戰士的弓箭配備是每人三根弓弦,三十六支箭,供十天作戰之用,而弓箭手更是攜帶百支以上的箭以加強攻擊火力。弓箭的精良與否,射程的遠近,射速的高低,往往能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比較極端的例子如在阿金庫特戰役中,英國的長弓手重創法國的重裝騎兵,以500人代價射殺了近萬名法軍。戰國著名的長平之戰中,最後也是因為趙軍首領趙括被秦軍射殺,導致了數十萬趙軍的最終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