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燈禪師

戒燈禪師誕生於一九二四年農曆九月初二日,祖籍福建閩侯大嶼山,系出古靈陳氏,俗諱作傑。師之尊人慈親原居福州城北,素常持齋禮佛,故戒燈禪師未誕先已獲結“胎里素”之佛緣而夙具慧根,不茹葷腥,五歲入書塾,十六歲即至福州鼓山湧泉寺,皈依宏淨禪師剃度,受具足戒,獲錫法會諱開傅,是為曹洞正宗鼓山續派第四十七世嗣法傅衣高足。
逮一九四三年,移錫永泰縣方廣巖寺,避世僻遠深山,遵從唐《百丈清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明訓,農禪苦行,梵修禮讚,暮鼓晨鐘,淨心正性。自給則伐薪種菜,利眾則鋪路修渠。身體力行,一本慈悲,闡奧旨,振宗風,深受四山鄉民敬信。
抗戰時期
抗戰時期,福州淪陷,師行腳於南平、永安等地,每午夜深更即起,沿街走巷,念經誦佛號,祈佑後方平安,直至達旦清晨,鋪戶開張,乃登門施禮募緣,身之所到,不言而信,不化而信,愛國愛鄉之誠,感召之力,豈一朝一夕功行所能至哉。
一九四五年秋,戒燈禪師偕一行僧人跋涉遠赴安徽青陽九華山,既抵山麓,擬拜謁天台寺。卻遭守兵舉槍,喝問口令,禁阻前進。師慨然曰:“未登天台,此行虛矣。”旋聞抗戰勝利訊息,欣然逕返。
與虛雲大師和圓瑛大師相見
一九四七年夏,師復率眾往上海圓明講堂,謁中國佛教協會圓瑛大師,參學佛學經義,因悉大師原亦出家於鼓山,乃曹洞第四十六世,法諱宏悟者,當稱前輩師伯,乃禮謁講論,情誼為篤。爾時共同矢誠尊仰前住持鼓山之大德高僧虛雲大師,欽服其巍巍功業。記誦大師早年題贈湧泉寺大殿之手書聯句:“開闢舊靈源,本自國師先主席;重興新石鼓,後來曹洞續禪宗。”因誓以前輩之宏願,策勵己志,繼承佛教之歷史文化,表示將勇當任,坦對前路之任何艱難困苦。
新中國成立初期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永泰縣縣委宣傳部部長馬德麟視察方廣巖寺,知師苦行力耕,稱讚“這是真正的和尚”,“是新社會僧眾的好榜樣。”隨後師受縣委和政府委託,精心管理這一佛教名山勝跡,一如既往,兢兢業業。
始於一九六六年的“文革”十年浩劫中,縣革命委員會統戰組為保護戒燈法師免受衝擊起見,婉勸師離開此苦守二紀之名山,公函明示:“予以適當安置,給生活出路”云云,由是返居福州巷曲之間,依然誦經禮佛,昕宵罔懈。
重興福州開元寺
福州市區開元寺乃始建於南朝之千載古寺,曾是閩中佛教文化之中心,只是近代以來屢遭兵焚劫難,原寺區內大都淪為廠宅民居。主要殿宇已成廢墟,僅存之鐵佛殿,櫞垣欹罅,靈源閣上雨旁風,周遭茂草沒膝,殿內香火蕭條。再經“文革”破除,法器案幾,百不存一。迄一九七九年秋,為保護古蹟文物起見。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特地函聘戒燈法師駐錫開元寺,恰符其弘揚興復之夙願。此時劫餘觸目,悲感莫名,儘管貲財奇缺,勸募無從。單憑著一雙赤手,一片赤誠,鋤榛翦穢,不辭勞瘁,以感召信眾居士,共圖振興。即於是年冬,首倡主持“開元寺念佛七期道場勝會”。與會者達八萬餘眾,法事持續七晝夜,成為中共在“文革”後落實宗教政策,撥亂反正的生動體現。影響作用及於全閩之外,電訊傳至港、澳、台胞和旅外僑胞,甚至外國之佛教熱心人士間,興起了捐資參訪的多方活動。恰與福建省“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政治經濟形勢相呼應。
嗣後二十餘年間,戒燈禪師老而彌篤,為興復開元寺,傾注心血,所有功業,人所共睹。首先扶立殿閣之危牆頹檁,裝塑金身,重新髹堊,鑄鐘鼎,陳魚磬,置燈幡,建聯匾,隨後建設禪悅齋,給水通電,植樹種花。再則追溯宋代茲寺雕印《毗盧大藏經》之盛舉,手書《創建毗盧藏經閣緣啟》賫發海外,如響斯應,即獲馬來西亞僑商鄉胞郭鶴年之母親鄭格如居士獨資慨助,乃就鐵佛殿後,闢址建設。工程之運籌擘劃,庀材鳩工,指授無紊,一石一木,日計夜巡,莫不躬操。期月而成,高閣巍然。嗣有泰國居士奉獻玉佛,日本高野山真言宗則派佛教學術代表團、成田山新勝寺大僧正,以及多處知名寺院代表等,踵繼前來參訪拜晤。至一九九三年春,日本豐山派有“日中友好空海和尚銅像建立奉贊團”百二十餘人,溯從古代空海入唐足跡,特至本寺隆重舉行“安住儀式”。市政府領導人親臨揭幕典禮,以示支持。肯定戒燈禪師功德貢獻。
近十年間,戒燈禪師壽屆耄耋,退而不休。而戴德感恩,謹言慎行。仍時任唱經講義,闡律引導諸功德,深獲僧俗信眾之敬仰。一生警惕機鋒之語,每出平常,沃於人心。
圓寂
二零一一年六月廿四下午六時,福建省兼福州市佛教協會理事,福州開元寺首座老和尚戒燈禪師安詳圓寂於開元寺禪悅齋,世壽八十八歲,僧臘戒臘七十有二載。
有詩讚曰:
“常得出家修淨戒
普為眾生作世燈”
有輓頌曰:
“耕苦巖居精誠永在
振興名剎功德千秋”
有合十喃呢:
“蓮位高僧
乘願再來”
阿彌陀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