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女兒進常春藤

我送女兒進常春藤

《我送女兒進常春藤》是作者李軍對成功培養女兒16歲考入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和“班傑明·富蘭克林學者”稱號的親身經歷的敘述。在書中,作者介紹了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教育理念、原則、方法和技巧,同時作者提出這些理念、方法的本質其實就是作者最為崇尚和追求的教育真諦:“順其自然,順勢而為。”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送女兒進常春藤》作者李軍通過對女兒在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的學習和生活的詳細描述,讓讀者感受到什麼是快樂的成長,什麼是順其自然的教育。

作者簡介

作者:(紐西蘭)李軍
李軍,紐西蘭籍華人;紐西蘭作家協會會員;常春藤教育培訓公司創始人;紐西蘭戴爾—卡耐基青少年項目負責人;曾任紐西蘭電視台親子教育節目主持人;曾任紐西蘭電台親子教育節目主持人。李軍老師是—位成功的“實戰親子關係學家”、“好心情學習法”創始人。她培養自己的女兒16歲就被牛津大學和常春藤大學錄取並獲全額獎學金以及“班傑明—富蘭克林學者”稱號。她曾多次在奧克蘭本地的華人社區、書展上做過多次親子教育講座;多次舉辦過線上親子教育講座。輔導、教育全世界各族裔學生五千餘人,家長近萬名。出版圖書有《孩子“全錯”就對了》。

圖書目錄

引子十六年育女,種瓜得瓜
1.來自牛津大學的驚喜
2.被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
3.高中畢業典禮——所有的掌聲為她而響
4.機緣成書,願更多的孩子快樂成長
第一章隨性、自在:5歲前的幼兒生活
1.離開深圳,初到紐西蘭
2.新結識的小朋友
3.湖邊的每日一游
4.周六去“車庫買賣”
5.準備上國小
第二章自然、快樂:國小在校生活
1.終於上國小了
2.換了新學校
3.自己精挑興趣課程
4.從小書袋開始的閱讀人生
5.一起準備野營清單
6.“格物”不要格出“井繩”來
7.不想去“哲學小組”
8.女兒被男生欺負了
9.當孩子“享受”生病時
10.不以成績論“英雄”
第三章豐富、著迷:國小課外生活
1.去迪斯科舞會湊熱鬧
2.好玩的PJParty
3.“袋袋褲”的故事
4.寓學于樂:動物園之旅
5.電視成了教子的好幫手
6.廣告單里練就生活技能
7.參加生日派對
8.女兒去上美容課
9.照顧寵物收穫多多
第四章新鮮、變化:兩年的旅德生活
1.初到德國漢堡,先學語言
2.被“重用”讓女兒進步更快
3.“德國媽媽家”的課後生活
4.在漢堡,逛商場是一大樂事
5.在周日興趣班學中文和小提琴
6.生日派對上大方獻唱
7.開闊眼界的“環歐之旅”
第五章忙碌、飛越:充實的國中生活
1.回到紐西蘭上學了
2.兒童金頭腦智力大賽
3.飛往惠靈頓參加半決賽
4.電視大賽播出後的巨大反響
5.CCTV—4《華人世界》欄目組的採訪
6.為上高中做準備
7.忙碌和豐收的八年級
8.恢復雙語自由運用的狀態
9.別讓孩子活在壓力中
第六章緊張、抉擇:曲折的高中生活
1.九年級開始了!
2.跳級,艱難的選擇
3.萬事開頭難
4.攻克數學難關
5.當青春期遇到更年期
6.青春期的親子關係
7.150個小時的CAS活動
8.假期的“韓劇馬拉松”
9.架起孩子與老師之間的橋樑
10.用信任陪伴孩子
11.隱惡揚善,快樂為先
尾聲 奧克蘭——我的新起點
後記 感謝女兒——教育了我十六年的好老師
附錄
1.CCTV—4《華人世界》解說詞
2.世界名校簡介
3.Linda的作文
4.牛津大學與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通知書
索引

後記

很多人都問我是“怎么教育好女兒的”,很慚愧我只能告訴大家相反的內容,那就是我這個媽媽是怎么被女兒教育了十六年,而且現在還在繼續接受教育。
我想說我要感謝我的女兒;
我想說是因為有了女兒,我才更加懂得了生命和生命的本質;
我想說是因為女兒明亮的眼睛,我看到了人性的高貴;
我想說是因為女兒可愛的微笑,我看到這世界上最溫暖的愛。這種愛能夠讓你在經歷了人世間數度的虛偽、欺詐,在經歷了蹉跎彷徨的歲月之後,還能為自己點亮一盞心靈的希望之燈;
我想說我要感謝女兒的眼淚,是她的眼淚讓我有了無窮的勇氣和力量,在這異國他鄉重新找到人生的位置;
我想說我要感謝女兒所取得的成就,她的成就讓我覺得我的價值之所在。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更充滿信心,去無怨無悔地追尋生命的真諦;
我想說我要感謝女兒和我之間相差的30年的人生歲月,她讓我一直青春常在,有一顆年輕的心和一種積極的思想狀態。
女兒是我的好老師,是我的鏡子。對著她,我可以“每日三省吾身”,提高自我修養。女兒是上天送給我的最好的禮物,是我一生的福祉!

序言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父母也都有自己養育孩子的想法。我的想法,說來也普通,年近三十的時候,才下了決心要生個孩子。決定生孩子之後,我就想一定要讓我的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快樂是我當時唯一的想法。因為據說童年的快樂能決定一生的快樂。這可能也是一種補償心理,因為我童年時體弱多病,很多時間都躺在床上,很多時候只能看著其他小朋友以及自己的弟弟妹妹玩,而自己卻享受不到那種快樂;身體好一點的時候,我才能加入小朋友的行列。我總是覺得自己因為身體的原因,失去了許多孩子時的快樂,因此我希望女兒能有比我更快樂的童年。
我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初的中國。按著孩子的天性,我也會對新奇的東西著迷。在當時,一塊糖、一根新頭繩(當時好像還沒有橡皮筋做的頭繩)、一塊新手絹都能讓一顆小小的心激動半天,更不用提只有逢年過節才能憑票購買的糯米元宵和中秋月餅了,那實在是來自天堂的滋味。到現在。我一見到元宵的“堂兄弟”——湯圓,還是會有點激動,只不過紐西蘭的湯圓始終只能是中國東北元宵的替代品,裡頭的餡兒也沒有元宵那么豐富。還有就是我最喜歡吃餃子,百吃不厭的餃子,不管什麼情況下,只要有餃子吃。我的心情就會更愉快。一塊糖、一根新頭繩、一塊新手絹、逢年過節才能吃到的餃子、元宵和中秋月餅,基本上是我所有快樂的記憶。
我童年那個時代沒有娛樂這個概念。文化生活基本靠收音機和電影。我小的時候也參加了學校的文藝隊,唱歌、跳舞、詩朗誦等,而且從小就是校電台的播音員,經常有演出,也唱過樣板戲、打過快板,有時候還打腰鼓。記得有次慶祝活動,學校組織我們上街打腰鼓,我們挎著腰鼓走了一下午。現在看來,那是多么好的有氧運動啊!
在女兒小的時候,我經常回憶自己小時候的事情,然而我能記起來的就是上面列出的這些開心的事情,還有一些典型的不開心的事情,當然這些不開心的事情直到現在還記著。我發現自己對童年的記憶基本上就是這兩類:開心的和不開心的,而那些普通而瑣碎的生活細節,我都想不起來了,不管我多么努力去想,也都想不起來。
這個發現,對我而言是一個極其重大的發現,它導致了我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採取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基於自己對童年的記憶,我心裡清楚女兒不會記得那些細微的事,所以,我就會在小事上糊塗、故意忘記或不再提起,大事上清楚。因為自己小時候那些快樂的記憶,所以當女兒快樂開心時,我只需要順水推舟,做啦啦隊,並且把女兒的快樂適時地放大,事後也經常提起,讓她的快樂長久,這樣女兒快樂的時間就會很長,並且是一種持續的狀態;而我的主要任務是應付女兒不開心的狀態,因為我可不想她像我這樣,把那些不開心的事兒,記上半輩子還沒忘記。這樣下來的結果,我的工作量大為減輕,心情也一直能夠保持輕鬆,所以並不需要像很多家長那樣要“忍耐”,我自然,孩子也自然。
女兒高中快畢業時,我開始接觸國學,我才知道我所用的方法在2500年前就由一位聖人總結過了,這叫作“隱惡揚善”。
在我30歲的時候,女兒出生了。她面臨的世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當時的深圳,已經有了麥當勞、連鎖超市,因為臨近香港,還有兒童反斗城可以去玩。女兒一直在深圳長到4歲多,後來就隨著我去了紐西蘭。我出國的原因多一半是為了自己,少一半是為了女兒,我一直想有一個“陽氣十足”的生活環境,我覺得當時我們所處的深圳,有些缺乏“陽氣”。所以經過種種申請手續之後,我們踏上了紐西蘭的土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和人生從此開始。
這期間的風風雨雨、驚濤駭浪不計其數,當時的每一種情形也都有不同的選擇,每種選擇都會有不同的結果。幸運的是,除了一件事之外(事關我自己的健康),我從沒有為做出的任何決定遺憾過。因為那些都是用“心”做出的。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堅守“讓女兒快樂”的底線,一直向前走!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每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都會有無限的潛能,它表現的方式千變萬化。但是這種潛能被發現的過程卻很艱難、漫長。也許需要“格盡天下萬物,並不斷獲得知識”之後,也許是“夢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猛醒。
我這裡所說的天才不是指那種智商(IQ)在160以上的人,我這裡所說的天才是指那種有“內在自行激發的能力,主動地、不斷試圖超越自己的衝動,鍥而不捨、百折不撓的精神”的人。因為“這就是天才所特具的氣質,它不見得是過目不忘、一目十行的高智商,而是一種說不出的,對任何事物與生俱來所持有的懷疑態度和好奇的想法,與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以及近於傻氣的衝勁兒”。(摘自《百度百科》)
從人的大腦來說,每一個人腦都有約1000億個神經元,上下浮動不會超過1%~2%。所以一個人的聰明程度不是由神經元的數目決定的,而是由神經元之間的連線網路決定的(百度百科)。每一個神經元都是一個細胞,有細胞體,訊息由樹突傳入,在細胞體內經過處理,經由軸突(Axon)傳至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和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觸鬚之間,有一個微細的空隙,稱為突觸。訊息在神經元體內傳遞的方式是電行,在突觸傳給另一個神經元所用的方式則是體內自製的生化物,稱為神經傳遞素。現在已知可以做神經傳遞素工作的生化物超過80種,其中的8~9種做了約98%的工作。我們的情緒反應、思想和行為反應,都是被這些神經傳遞素控制著:不同的神經傳遞素便有不同的反應。
神經元之間的連結網路決定一個人的聰明程度
一個人在出生之前,腦中的約1000億個神經元幾乎全部已經準備好了,而神經元之間的連結網路則是十分稀疏的。因為嬰兒未能意識思考。故此。他只會憑外界的刺激而製造連結網路。
任何聲音、景物、身體活動,只要是新的(第一次),都會使得腦里某些神經元的樹突和軸突生長,與其他神經元連結,構成新的網路。同樣的刺激第二次出現時,會使第一次建立的網路再次活躍。就是說,新網路只能在有新刺激的情況下產生。一個人的一生之中,不斷有新的網路產生出來,同時有舊的網路萎縮、消失。
一個舊的網路,對同樣的刺激會特別敏感,每次都會比前一次啟動得更快、更有力。多次之後,這個網路便會深刻到成為習慣或本能了。這便是學習和記憶的成因。在某些情況下,一次學習便能記憶得很久,這便是恐懼症和一見鍾情的成功。每當有同樣的事物出現時,同樣的網路便會啟動。當然,沒有建築出來的網路是不存在的,因此也不能被啟動。這就是說,如果個人有五個不同的網路,我們的腦只能啟動這五個網路,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反應亦只能在這五個中選擇。
大腦做工作具有自動性和高速度,每個人的腦隨著身體和年齡的成長而增長
如果同一件事曾經有過五個不同的發展過程或結果,類似的事下次便會出現:我們大腦的前額葉收到由眼、耳或其他感覺器官傳入的訊息,會馬上啟動所有有關的連線網路。就是說,大腦會自動地在資料庫中找出所有有關的儲存資料,然後做對比節選的工作,最後,把最有可能適合這一次用的資料傳給邊緣系統。就是說,大腦會在那已有的五個網路中選擇最貼切的一個啟動。邊緣系統負責情緒和(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做出決定。上面前額葉做的蒐集、對比和節選工作,在五百萬分之一秒內完成,而且是我們生活中每一刻不斷地做的工作!速度如此之快,只有潛意識才能做到,意識則不能。
從全腦思維的角度來講,天才就是說一個人的大腦的神經元的連結幾乎處於完美狀態,沒有死結(類似於物理中,沒有電阻的超導狀態),也沒有壞的區域(類似於區域網路)。在這種狀態下,大腦思維從一個思維象限轉移到其他思維象限的時候,速度極快。比如說,大腦可以快速地從邏輯思維、技術性思維轉到執行力和系統性思維;或者也可以從情感角度去理解同一件事,然後可以對未來做出規劃。有這種大腦狀態的人的特徵是反應速度快,應變能力強,記憶力好。反映在學習上,這樣的學生注意力集中,領悟力高,一點就透,融會貫通能力強,學習很輕鬆,成績很好,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都很強。
如果我們的孩子有這樣的大腦狀態的話,那么家長朋友們就會欣喜若狂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大腦思維狀態是可以由家長輔助培養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孩子真的都有成為天才的機會,就看家長怎樣輔助培養了。
我的女兒很幸運,擁有幾乎完美的大腦思維連線狀態,或者說她有著“高效的大腦思維方式”。換句話說,她的成功固然來自她自身的努力和人生態度,但同時也得益於她幾乎完美的大腦思維狀態,而這種思維狀態是因為她擁有幾乎100%正面和快樂的學習經歷,尤其是小時候的快樂學習的經歷;以及她在學習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作為媽媽,我總是能夠從積極正面的角度出發,把陷入“問題的泥潭中”的她拉出來,讓她學會用辯證的方法來對待、分析和解決問題。當有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整個大腦的反應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瞬間做出最有效的判斷,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案。
快樂的態度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紐帶,把女兒大腦的各個功能區完美地連結成一個功能強大的網路。快樂的體驗同時又加強了這種連結,快樂同時又刺激大腦催生更多的連結,直至最後產生出“排山倒海”的力量。
女兒是個普通的孩子,2歲開始說話,小時候是“crying baby”(愛哭的孩子);10歲前,除了媽媽,沒有被誰看好過。10歲後,慢慢開始有人表揚她,在她所處的任何一個環境,她都不是最“得寵”的那個,但是她內心的力量使得她能夠笑到最後。而這種力量,來自母親的影響,以及母親和女兒的一起成長。
我的觀念是“生活即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從來不提“學習”二字。這就好比是一個“健康的肺”,當健康的肺在工作的時候,你是感覺不到的,只有當這個肺有問題了,你才能體會得到,因為你會氣喘、咳嗽,甚至上氣不接下氣。所以,當我們提“學習”的時候,學習就已經有問題了。所以不提“學習”才是最好的“學習”。
再者,生活本身提供了最鮮活的學習資料,我們又何必捨近求遠到處去找最好的學習資料呢?但是用生活來學習,對“使用者”本身——家長有一些要求,但這些要求對一個愛孩子的家長來說並非難事。所以,只要你愛孩子,那么我已經做到了的,你也一定能做到!
孩子要學習,學習要用腦。我對女兒所做的就是:幫助她建立了一個“有著積極正面的、快樂的、幾乎完美的大腦思維網路和連結狀態”。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這樣的大腦思維狀態,加上他們的勤奮和努力,他們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