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沙馬達伊,彝族畢摩 (祭師)的傳人。與母親相依長大。尚未出生父親便離家遠行,去找尋彝族人傳說中的白色聖地。8歲時第一次見到的父親,卻是一具死不瞑目的屍體。父親是怎么死的,為何而死,死在何方,都成了不解之謎。達伊在父親的眼中讀解到了寄望,也從他留下的珍貴祖傳經書上,看到了父親的足跡,於是,他苦讀經書,最終在二十歲時成為名聞四方彝寨的大畢摩,23歲這年,他也像父親一樣,告別母親,按照父親繪製的路線圖開始了尋找聖地之旅,在父親足跡的終點、一個神秘的地方---布希萊托,達伊經歷了人生的別樣歷練。最終,達伊背上行囊,踏上了繼續尋找彝人聖地的漫漫聖途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諾布釷呷 | 沙馬達伊 | 簡介 彝族畢摩(祭師)的傳人 |
陶多多 | 阿幾 | 簡介 沙馬達伊的戀人 |
曲木古火·秋風 | 紐特 | 簡介 阿幾的哥哥 |
馬嘿·阿依詩莎 | 阿果 | 簡介 薩和頭人的女兒 |
穆懷虎 | 啞叔 | 簡介 阿幾和紐特的父親 |
查爾木嘎 | 曲木 | 簡介 曲木 |
巴莫布哈 | 薩和頭人 | 簡介 阿果的父親 |
職員表
出品人 | 劉康、龍隆 |
製作人 | 孫宇 |
導演 | 張蠡 |
編劇 | 張蠡、克惹丹夫 |
攝影 | 滕德軍 |
配樂 | 小壯、洪川 |
剪輯 | 張一凡 |
美術設計 | 吳睿凡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幕後花絮
•《我的聖途》全片採用彝文對白,包括彝族民眾用以表達情感、替代言語的說唱 。
•全片除了主要演員儘可能由會母語的彝族演員擔綱,還要求演員必須在開機前深入大山深處的彝寨體驗生活,觀察和揣摩彝族人的生活習俗,掌握他們的言談舉止方式。為此女主角陶多多刻苦練習彝文發音,最後的成果獲得全組上下點讚 。
•男一號等主要演員都是來自涼山的彝族演員,在服裝、背景、道具上,也儘量“用紀錄片的要求”還原出當年的場景 。
獲獎記錄
獎項 | 屆次 | 類型 | 獲獎對象 | 備註 |
最佳導演獎 | 第十一屆 | 加拿大中國電影節 | 張蠡 | 獲獎 |
最佳人文精神獎 | 第十一屆 | 加拿大中國電影節 | 影片 | 獲獎 |
最佳男主角 | 第十一屆 | 加拿大中國電影節 | 諾布釷呷 | 獲獎 |
最佳女主角 | 第十一屆 | 加拿大中國電影節 | 陶多多 | 獲獎 |
海外影片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 | 第十屆 | 安山Evergreen國際電影節 | 影片 | 獲獎 |
影片評價
《我的聖途》立足中華文化,藉助一個神秘懸疑的彝族傳奇故事,向世界生動展現了東方民族的魅力。影片通過重複展現彝人史詩《勒俄特依》,生動刻畫達伊誦經祈福、治病救人等情節,表現了彝族鮮明的原始宗教色彩,對彝族做出了深度的呈現和註解。個性的民族服飾、獨特的彝族婚嫁習俗、古老的彝族文字在影片中盡皆展現,向觀眾揭開了神秘的民族密碼,發掘了錯過的民族之美。除此,影片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商業元素。懸疑的故事、血腥的戰爭、跨越生死的虐戀、挑戰倫理的孽緣,種種奪人眼球的爆點結合在一起,恩怨糾纏與情感糾葛似乎一觸即發,完美演繹了一段“走心又走腎”的傳奇史詩 。 (網易娛樂評)
《我的聖途》具備了所有該有的商業元素:懸疑、暴力、血腥火拚、性的誘惑、民族風情、生死愛戀、禁忌的欲望和挑戰倫理的孽緣。這部看似普通的電影穿越了天堂和地獄,潤物細無聲地爆發了極致化的故事張力 。 (新浪娛樂)
《我的聖途》商業元素運用得恰到好處,卻並不影響該片的深度。通過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運悲歌,影片展現了人性的複雜、命運的掙扎、可貴的堅守,其中蘊含著對人性核心的思考 。 (騰訊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