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漢語教學與國際推廣

我的漢語教學與國際推廣

《我的漢語教學與國際推廣》是2012年12月1日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廣泉。

內容簡介

《我的漢語教學與國際推廣》講述了相聲是語言的藝術,說學逗唱都離不開語言。語言中充滿了歧義、隱喻、雙關、誇張等修辭手法,相聲藝術正是利用這些修辭手法來調動觀眾的情緒。《我的漢語教學與國際推廣》共七章節,內容包括學漢語應該認知相聲、用相聲的辦法學漢語、用相聲知識提高漢語水平、到處的快樂課堂、弦外音等。

《我的漢語教學與國際推廣》給供相關學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丁廣泉。河北承德人,回族。相聲演員,1973年正式拜師侯寶林先生學藝,成為侯派相聲的傳人。1989年開始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丁廣泉先生,系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美國海外藝術家協會理事、世界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煤礦文聯理事,朝陽區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在中國政法大學等藝術團擔任名譽團長、藝術顧問。在北京大學曲藝團,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任藝術顧問;曾任部隊文工團相聲演員。北京宣武區文化館曲藝教員,中國計畫生育協會電視編導,中國鐵路文工團相聲演員,中國煤礦文工團相聲演員。創作的“二大伯”的角色,成為老百姓所熟悉的一個生動的相聲形象。1989年中央電視台播出了作者創導的相聲小品《新編孔乙己》,從那時開始教洋徒弟說相聲演曲藝。傳播漢語言文化便成了他的主要事業。先後五次按行規舉辦了收徒儀式,中外弟子共二百餘人。在作者指導和創作的一系列中外相聲、小品節目中,洋笑星頻頻出現,洋人說相聲成為中國電視螢屏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作者為漢語和相聲的國際傳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如今已是年逾古稀,認為應該將這些經驗留給熱心傳播中華文化,推廣漢語的老師和朋友。期望能給讀者有益的啟迪。

圖書目錄

第一章學漢語應該認知相聲1

第一節相聲的歷史和淵源1

第二節中國相聲的昨天和今天5

第三節相聲和笑話的同異11

第四節相聲的特點與表演方式12

一、說12

二、學15

三、逗17

四、唱19

第二章用相聲的辦法學漢語23

第一節用相聲來教漢語營造語言環境23

一、漢字和漢語拼音23

二、三番四抖提高興趣26

第二節“說、學、逗、唱”與“聽、說、讀、寫”31

一、相聲中的“說、學、逗、唱”與學漢語中的“聽”的關係33

二、相聲中的“說、學、逗、唱”與學漢語中的“說”的關係39

三、相聲中的“說、學、逗、唱”與學漢語中的“讀”的關係41

四、相聲中的“說、學、逗、唱”與學漢語中的“寫”的關係44

第三節相聲內容豐富,幫助了解中國社會56

一、相聲是寓莊於諧之學56

二、相聲表現了時代的狀況64

第三章用相聲知識提高漢語水平73

第一節相聲增加了漢語辭彙73

第二節包羅萬象的相聲83

第三節相聲是百科全書95

第四節經常聽相聲,當箇中國通122

一、相聲是中國貨,北京的特產122

二、會聽相聲就能更快的提高漢語水平。能當中國通129

三、學漢語必須接受儒家思想134

四、怎么說漢語才能沒有外國味136

第四章到處的快樂課堂163

第一節快樂課堂學說練唱163

第二節收徒也是傳播文化166

第三節走出課堂168

第四節一竅不通也能學漢語179

第五章洋笑星、中國通180

引言:眾說紛紜學漢語。榜樣的力量最無窮180

第一節大山說學習漢語並不難!180

第二節教授,博士生導師談相聲182

第三節一步一步成了華語形象代言人190

第四節讓人吃驚的漢語191

第五節外國人想教外國人說相聲193

第六節把相聲革命推廣全世界!194

第七節不學就難,學就不難196

第八節眾說紛雲話漢語198

第六章弦外音201

一、反對低級、庸俗203

二、女子相聲也可為教學204

第七章教學素材提供207

一、翻譯相聲劇本(中英文對照)207

二、我的創作作品219

序言

知難而進的文化使者 薛寶琨

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得意門生丁廣泉先生,不但以他紮實的功底、幽默的才情以及諸多傳統相聲的優秀名篇享譽業內,並且以他卓越的膽識和義不容辭的使命感,在改革開放伊始當大批留學生來華、漢語幾成世界諸多語種熱點之際,毫不遲疑以其灼熱的政治熱情、深邃的敬業精神和勇敢的探索心理,承擔起因“外國人學相聲”而轉換身份的“中國文化使者”的重任,孜孜不倦鍥而不捨,一乾就是幾十年!

丁廣泉先生深知相聲這種民族民間藝術,不僅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東方幽默藝術樣式,並且是中國“俗文化”的生動載體。它覆蓋著國人“性-情-理-心”即物態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心態文化的方方面面。在這個圈子生活積久的他,不僅有著深刻的人生體認,並且有著豐富生動故事。

因此,這本專著便具有理論和實踐生動結合的特點。它不僅以點代面由相聲的興衰沉浮概述著中國社會的曲折與動盪。並且,手把手地教他的“洋弟子”何以為“說、學、逗、唱”——“說”是表現形式,“逗”是風格特點,“學”是模仿技藝,“唱”是表現手段。

丁先生的教學方法也是生動有趣採取“相聲化”的。他思路敏捷思辯地闡釋著“說、學、逗、唱”與漢語教學“聽、說、讀、寫”的辨證關係。不僅虛實結合併且張馳有度。漢語的“滋味”就在“三番四抖”的層層迭進,以及漢字的形、音、義,漢語的語音、辭彙、語法的重疊和強調、曲折和變化之中。“滋味說”既融進了自己作為喜劇演員的主觀評論,又自然豐富了許多生活情趣。“滋味”的咂摸對洋人來說是一種生動的文化滲透。

相聲“小百科”的特點主要是通過起居飲食、吃喝穿戴的物態形式,人際交往“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對父母妻子、朋友上司和社會群落的諸多關係中體現的。於是,倫理學、民俗學乃至人類文化學的內容便被攜帶其中。對於異國的朋友而言,也會因對比或對應而感觸良多。而相聲曾經作為“百戲”、“雜耍”的內容,它所包羅娛樂性的、由雅與俗相互滲透至雅俗共賞的藝術走向也更清晰。“俗”不是低俗、粗俗、庸俗,而是大俗、美俗、真俗;“雅”也不是媚上的附庸風雅。應該說,相聲作為文化教材其生動、豐富和真實性是任何其它訴諸文字的教科書所不能比擬的。

相聲是語言的藝術,它生動地傳達了漢語表意傳情的特點。相聲語言的地方風格、民族風格、時代風格和因人而異的情採風格,都不止表現在內容的採擷上,更且表現在它對民間熟語、諺語、歇後語等以及“稍稍歪曲”或誇張的喜劇色彩的塗抹上。“洋弟子”只有深入底里到這種程度,他才可以成為“中國通”。丁先生在長期的教學中自己研磨的教學方法諸如“交流法”、“詠誦法”、“讀背法”、“遊戲法”、“歌唱法”等都是秉承前賢獨出機杼,有針對性和創意性的,並且在教學過程篩選揚棄日臻成熟。而他編撰的教材不僅是教學邏輯的不斷深入,並且是時代和社會意緒的生動記錄。

丁廣泉先生的力作《我的漢語教學與國際推廣》確是一本他一生教學心血的終結,一本既是外國人如何學中文、中國人怎樣學相聲的絕好教材。

丁廣泉《我的漢語教學與國際推廣——相聲傳播與漢語教學研究》序

笑話人人愛聽,幽默人人喜歡。但是不能說相聲人人愛聽,只能說好的相聲人人愛聽。近年來丁廣泉先生和洋弟子說的相聲人人愛聽。

相聲是歡笑的藝術,相聲是幽默的藝術。人們在歡笑中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人們在幽默中感知社會的光怪陸離。

相聲是語言的藝術,說學逗唱都離不開語言。語言中充滿了歧義、隱喻、雙關、誇張等修辭手法,相聲藝術正是利用這些修辭手法來調動觀眾的情緒。好的相聲有很多看似平常的“包袱”,抖開之後滿場笑聲。好的“包袱”是利用語言技巧建立起來的,寄託於情理之中,出乎於意料之外。

相聲是中國特有的語言藝術,日本的“落語”(相當於“單口相聲”)、“漫才”(相當於“對口相聲”),美國的“脫口秀”也都是語言的藝術,但是與中國的相聲大異其趣。漢語歷史悠久,方言眾多,中國的語言文化環境賦予相聲持久的生命力。

利用相聲進行漢語教學這是丁廣泉先生的一大創造,也是他的一大貢獻。近十幾年來丁先生收了不少留學生跟他學相聲,其中很多是北京語言大學的學生。令人欽佩的是,丁先生不僅教相聲,表演相聲,還研究相聲,研究相聲與漢語教學的關係。我於相聲是純粹的外行,但是我於漢語教學這件事淵源還是很深的。相聲中的“貫口”可以作為語言練習的素材。

有一件事情我百思不得其解:侯寶林的相聲為什麼百聽不厭?那些“包袱”已經沒有懸念了,可是聽的人還是會笑。而有的相聲極盡“搞笑”之能事,聽的人還是一身雞皮疙瘩,笑不起來。所以,相聲值得研究,相聲作為漢語教學的載體也值得研究。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在北大中文系讀書,侯寶林先生是北大的兼職教授。聽侯先生正二八經地講課我們都忍不住想樂。很多話並不是精心設計的“包袱”,侯先生說的時候一直“繃著”,可是大家還是笑聲不斷。我想這種現象本身就非常值得研究。

侯寶林先生不是學者,丁廣泉先生也不是學者,但是他們都很嚮往那樣一種境界:讓相聲藝術雅俗共賞。丁廣泉先生的書中講到了相聲的歷史,講到了相聲藝術與漢語教學的關係,也講了不少他親身經歷的故事,嚴格地說,這些段落是不能當作學術著作來讀的,但是它的價值在於一個相聲表演藝術家對學問的追求和嚮往。書中的很多相聲片段是可以用來作為教學素材的。

丁先生是藝術家,因此他的書是可以作為藝術家的心得體會來讀的,其中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正是藝術家本色的反映。很多“段子”令人忍俊不禁。

我說過我是外行,說多了就露餡了。就此打住。

崔希亮

2012年10月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