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張潔寫作散文]

我的四季[張潔寫作散文]
我的四季[張潔寫作散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我的四季》是現代作家張潔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第一段點明生命猶如四季,四季猶如人生。第二到十四段闡述生命的播種、艱辛勞作、收穫與反思,並向讀者交代自己對人生歷程的感悟。這篇散文意象鮮明,語言生動,細膩深摯,優雅淳美。 這篇散文被選入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必修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出版的《語文·七年級·上冊》 、冶金工業出版社社出版的《大學語文》 等課本中。

作品原文

我的四季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這片土地上,用我細瘦的胳膊,緊扶著我銹鈍的犁。深埋在泥土裡的樹根、石塊,磕絆著我的犁頭,消耗著我成倍的體力。我汗流浹背,四肢顫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剛剛開墾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沒有權利逃避,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所給予我的責任。我無須問為什麼,也無須想有沒有結果。我不應白白地耗費時間。去無盡地感慨生命的艱辛,也不應該自艾自憐命運怎么不濟,偏偏給了我這樣一塊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緊牙關,悶著腦袋,拚卻全身的力氣,壓到我的犁頭上去。我絕不企望有誰來代替,因為在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

我懷著希望播種,那希望絕不比任何一個智者的希望卑微。

每天,我望著掩蓋著我的種子的那片土地,想像著它將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如一個孕育著生命的母親,期待著自己將要出生的嬰兒。我知道,人要是能夠期待,就能夠奮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乾旱,站在地頭上,焦灼地盼過南來的風,吹來載著雨滴的雲朵。那是怎樣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吶!盼著、盼著,有風吹過來了,但那陣風強了一點,把那片載著雨滴的雲吹了過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過,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雲,求它給我一滴雨。那是什麼樣的痴心妄想!我終於明白,這妄想如同想要拔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大地。於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賴以生存的這塊土地上,尋找泉水。

沒有充分地準備,便急促地上路了。歷過的艱辛自不必說它。要說的是找到了水源,才發現沒有帶上盛它的容器。僅僅是因為過於簡單和過於發熱的頭腦,發生過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慘痛的過失——真的,那並非不能,讓人真正痛心的是在這裡:並非不能。我頓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麼用呢?再重新開始吧,這樣淺顯的經驗卻需要比別人付出加倍的代價來記取。不應該怨天尤人,會有一個時辰,留給我檢點自己!

我眼睜睜地看過,在無情的冰雹下,我那剛剛灌漿、遠遠沒有長成的谷穗,在細弱的稻桿上搖搖擺擺地掙扎,卻無力掙脫生養它,卻又牢牢地鎖住它的大地,永遠沒有嘗受過成熟是什麼一種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張開我的雙臂,願將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張大幕,為我的青苗遮擋狂風、暴雨、冰雹……善良過份,就會變成糊塗和愚昧。厄運只能將弱者淘汰,即使為它擋過這次災難,它也會在另一次災難里沉沒。而強者會留下,繼續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別人一樣收穫。望著我那乾癟的穀粒,心裡有一種又酸又苦的歡樂。但我並不因我的穀粒比別人乾癟便灰心或喪氣。我把它們捧在手裡,緊緊地貼近心窩,仿佛那是新誕生的一個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鄰人,感嘆我收穫的微少,我卻瘋人一樣地大笑。在這笑聲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種特別的量具,它不量穀物只量感受。我的鄰人不知和穀物同時收穫的還有人生。我已經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體味過,徹悟過……細細想來,便知晴日多於陰雨,收穫多於勞作。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黃昏,難道就沒有什麼事情好做?只是隔著窗子,看飄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數點那光禿的樹枝上的寒鴉?不,我還可以在爐子裡加上幾塊木柴,使屋子更加溫暖;我將冷靜地檢點自己:我為什麼失敗,我做錯過什麼,我欠過別人什麼……但願只是別人欠我,那最後的日子,便會心安得多!

再沒有可能糾正已經成為往事的過錯。一個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來的四季將屬於另一個新的生命。

但我還是有事情好做,我將把這一切記錄下來。人們無聊的時候,不妨讀來解悶,懷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災樂禍地罵聲:活該!聰明的人也許會說這是多餘;刻薄的人也許會敷演出一把利劍,將我一條條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數人將會理解。他們將會公正地判斷我曾做過的一切。

在生命的黃昏里,哀嘆和寂寞的,將不會是我!

創作背景

這篇散文是於1981年1月在北京創作的。張潔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散文創作致力於“愛”與“美”的探索和表現。她將這時期的散文創作命名為“大雁系列”。這組散文輕鬆、自然、冷靜,與當時浸泡著淚水,呻吟著苦楚的文學截然不同。因為她從強硬的政治話語束縛的文園地中轉向純粹的人生層面,並且她的散文充滿著強烈的苦難意識。用直面苦難、咀嚼苦難的本體形式感染著讀者,這一創作理念的代表作品便是《我的四季》。

文學賞析

主題思想

人生四季就是一個歷練的過程,充滿希望地播種,不辭辛勞地澆灌,無怨無悔地收穫,冷靜地檢點。告訴作者要把握人生四季,無論困難、挫折,都要從容品味。

這篇散文為總——分的結構。

總(第一段)點明生命猶如四季,四季猶如人生。

分(第二~十四段)闡述生命的播種、艱辛勞作、收穫與反思。向讀者交代自己對人生歷程的感悟:土地象徵著為之工作、奮鬥的事業。冰雹、找到了水卻沒有帶容器,象徵著困難坎坷、磨難、打擊。風、雨象徵著有利於種子生長的條件、機遇。青苗理解為逃避、尋求庇護。其中(第二~四段)為生命之春季,闡述人在擁有生命的同時肩負了責任、每個人都沒有權利逃避生命的責任。而面對“不毛之地”,應該去播種希望,去咬緊牙關、拼盡全力地奮鬥。(第五~八段)為生命之夏季,盼望風雨、卻希望落空;歷盡艱險,找到水源卻發現沒有帶盛水的容器、谷穗受到狂風暴雨的攻擊,表達了作者為實現理想而受磨難、戰勝磨難做生命強者的欲望。告訴讀者: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可能遭遇坎坷和磨難,都可能有人生的失誤。重要的是趕緊振作精神,從挫折困境中走出來。(第九~十段)為生命之秋,“我”收穫的雖然是乾癟的穀粒,但是終究有收穫,所以快樂,但畢竟我已成熟。作者要表達的是:結果固然重要,過程卻更重要,只要認真的、無愧的對待生命,那么痛苦和快樂,成功與失敗,都是人生的收穫。人們不必用他人的尺度來評判自己的得失。(第十一~十四段)為生命之冬季,在生命的黃昏,作者不會哀嘆。因為在人生的道路上作者曾認真地耕耘過,努力地拼搏過,回顧、反思自己走出的道路,為自己的人生總結。

藝術特色

這篇散文的語言富有生活哲理,能夠引發人們對人生的諸多思考。如“在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其大意就在說明一個人既然擁有了生命,他就有責任為自己的生命地塊耕作即對生命負責。在人生的歷程中不要指望別人來為你的人生做出什麼,自己的生命質量只能由自己來決定和完成,自己的人生只能是自己走過。再如“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這句話形象地表述了這樣的哲理:一個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認真地無愧地經營了,所有的歡樂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穫,他的一生也就不會有什麼人生的遺憾和哀嘆,也不會有什麼生命的愧疚和寂寞。在生活里如果一個人真的這么走過了他的人生四季,人們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評判這個人的人生得失的。

這篇散文採用了“鏡頭組合法”,作者緊緊圍繞“生命如四季”這箇中心,選取了四個具有典型性、形象性、連貫性的特寫畫面,精雕細琢,認真描繪,強化細節,深入挖掘。這篇散文主要選取“耕種土地”這個意象,表達生命在每個時期的追求、困惑、以及體悟。意象鮮明,形象性、表現力強。語言生動,略帶苦澀之感,比較大氣。

這篇散文告訴讀者一個真理,卻不用僵硬的說教,也不舉人人皆知的淺例,只以自己堅韌而不懈的奮鬥,通過形象的比喻和含蓄的象徵,將人生的感受與堅定的信念傳達出來,給人啟示,給人力量,給人鼓舞。由於比喻、象徵手法的運用,散文顯得空靈,不同經歷的讀者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人生經驗去體味、領會和豐富散文的內涵,從而使作品的藝術魅力得到了強化和擴張。

名家點評

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莊若江《中國當代抒情散文欣賞》:“《我的四季》是一篇嚴肅、堅定、進取的人生宣言。”

現代作家、語文教育家溫立三《青少年人文修養》:“本文作者以過來人的身份細數生命四季的種種經歷和痛苦,其中不乏在磨難中總結出的人生經驗,這本身就是一筆收穫。”

山西省語文學科帶頭人劉補明《中學生語文頂尖閱讀訓練·高二年級》:“全文想像豐富,詩意盎然。”

後世影響

《我的四季》被選入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必修一》課本中。

《我的四季》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社出版的《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本中。

《我的四季》被選入冶金工業出版社社出版的《大學語文》課本中。

《我的四季》被選入語文出版社出版的《語文讀本·八年級·下冊》課本中。

作者簡介

張潔,當代女作家,1937年生於北京。現任美國文學藝術院榮譽院士、北京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等。她的《森林裡來的孩子》《誰生活得更美好》《條件尚未成熟》分別獲1978、1979、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短篇小說《有一個青年》、中篇小說《祖母綠》和散文《愛,是不能忘記的》等及一些文藝短論。名篇有《挖薺菜》《拾麥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