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孩有人緣

我家小孩有人緣

《我家小孩有人緣》是由艾永明編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叢書名: 明心書坊·親職教育
作 者: 艾永明 著
出 版 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7-1
字 數: 142000
版 次: 1
頁 數: 150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561760062
分類: 圖書 >> 親職教育 >> 家教方法
定價:¥20.00

編輯推薦

人緣和成績一樣重要,孩子的人緣需要父母來培養。許多家長往往會走進“只有學習成績最重要,交往不是重要的事。”這樣的誤區。然而在這樣一個分工日益精細的社會裡,無論個人的能力有多強,知識有多豐富,也不可能通過單打獨鬥取得成功。每個人都必須學會與別人相處、合作,實現共同發展。那么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本書作者為使父母們更好地理解教會孩子正確交往的意義和方法,引用了大量的諮詢案例,告訴家長孩子需要哪些交往能力,交往中會遇到什麼障礙,怎樣幫助孩子交友以及與異性交往的引導,讓家長們不再陷入僅以學業為重的誤區!

內容簡介

擁有良好社交能力的小孩,在學業以及事業上的表現,勢必於智商相當,但卻無法與人好好相處的小孩。
大多數父母都非常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對孩子的交往能力卻很少在意,“他們常常認為:“學生嗎,學習好就行了,至於交往,將來走上社會再說!”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觀點,如果我們不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當他們走上社會時,就會發現他們很難與別人溝通,也不知道該怎樣與別人打交道,會產生孤獨、寂寞,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失去自信,很難融入到社會當中去。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不要陷入這樣的誤區:“只有學習成績最重要,交往不是重要的事。”
父每是孩子的樣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一位有著豐富教育經驗的老師說過:“我做老師後最大的感受就是,看一眼孩子的言行,家長的為人處事心裡就有譜了。”

作者簡介

艾永明,青少年心理發展問題專家,中國發展心理學會會員,多年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諮詢與輔導工作,有著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教育孩子的誤區
1.不要忽視孩子的交往能力
2.善於交往的孩子更快樂
3.善於交往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4.交友可以幫助孩子補償性格上的弱點
5.交友可以幫助孩子形成合作精神
6.會交往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7.怎樣了解孩子的交往能力
8.孩子是懂事好,還是幼稚好?
第二章 孩子需要哪些交往能力(上)
1.孩子的假牙
2.欣賞同伴
3.學會分享
4.表達自己
5.和別人溝通
6.講禮貌
7.團隊合作精神
8.遵守紀律
第三章 孩子需獸嘟些交往能力(下)
1.誠實守信
2.獨立自主
3.關愛別人
4.學會道歉,贏得尊重
5.有責任心
6.自我保護能力
7.有技巧地拒絕
8.合理地協商
9.雙贏思維
第四章 孩子交往中會遇到哪些障礙
1.不敢與別人交往
2.不會與別人交往
3.退縮行為
4.自我中心
5.攻擊性強
6.害羞
7.自卑
8.受欺負
第五章 怎樣幫助孩子交友
1.朋友的類型
2.不喜歡孩子的朋友怎么辦
3.孩子之間的衝突
4.給孩子選擇朋友的權利
5.孩子交友不慎怎么辦
6.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7.孩子該不該承擔班級工作
8.警惕孩子的交往成人化
第六章 怎樣引導孩子與異性交往
1.孩子與異性交往的發展規律
2.孩子總問與異性有關的問題怎么辦
3.孩子和異性交往密切怎么辦
4.孩子早戀的原因
5.與異性交往中的心理障礙
6.以正確的方式引導
第七章 讓我們與孩子一起改變
1.家庭,孩子人際交往的第一課堂
2.父母,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3.正確的親子關係
4.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5.讓我們與孩子一起改變

媒體評論

人生的美好在於人情的美好,人緣一定有助於人情的美好。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 劉翔平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小時候孤僻、不合群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會表現得同樣孤獨、憂鬱。
——兒童心理專家 埃里克森
我們常常過於關注孩子們對於知識的需求,卻忽視了他們對於愛、友善與關懷的渴望,而這些,卻恰恰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財富之一。
——瑞士心理學家 讓·皮亞傑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每一位父母都有這樣的責任:在言傳身教中使他們的孩子獲得交往與共贏的能力。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 卡羅爾·貝拉米

書摘插圖

第一章 教育孩子酌誤區
1.不要忽視孩子的交往能力
金明有著傲人的天賦,高中畢業的時候,以當地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了一所著名的理工大學。在大學裡,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優異,本科畢業後又保送上了研究生。
在大學期間,他一直努力學習,每天就是在宿舍、教室之間往來。在讀研究生之後,指導教授看到他基礎知識紮實又踏實肯乾,就讓他參與自己的一些研究項目。為了完成這些項目,他需要經常走出校門,到外面的實驗室里去做實驗。
有一天,指導教授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從這個男生所在的實驗室里打來的。電話里,一位研究人員對他說:
“你們為什麼要派金明來呢?”
指導教授感到很驚訝:“因為他是我們這裡成績最好的學生啊!”
那位研究員也很驚訝:“是嗎?可是我們一點都看不出來,只覺得這個人很孤傲,很難相處。”
原來,這個男生雖然有著出眾的專業知識,但因為從小就鑽在書堆里一心苦讀,連與別人相處的基本常識都沒有。在實驗室里,大家都期待他能夠把自己的知識貢獻出來,幫著大家把實驗做好,可是這個男生,性格很孤僻,不善於合作,每天一到實驗室,就一個入圍著設備轉了起來,也不和別人說話。大家在一旁看著,不知道他在忙什麼,想問他,看到他很專心的樣子又不好打擾。
一連幾天過去了,大家都不知道這個高材生在搞什麼名堂,不知道該怎樣與他交流,只好給他的指導教授打電話,要求調換一個溝通能力強的人來參加這個項目。
作為孩子的父母,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啟發?
大多數父母都非常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對孩子的交往能力卻很少在意。他們常常認為:“學生嘛,學習好就行了,至於交往,將來走上社會再說!”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觀點,如果我們不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當他們走上社會時,就會發現他們很難與別人溝通,也不知道該怎樣與別人打交道,會產生孤獨、寂寞感,很難融入到社會當中,也很難取得成功。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不要陷入這樣的誤區:“只有學習成績最重要,交往不是孩子的事。”
有一個心理學家叫加德納,他一心想知道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對其一生的發展到底有多大的影響。於是他追蹤研究了許多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結果得出了一個大大出乎意料的結果:那些在班裡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長大以後,卻常常並不是最成功的人,而那些真正在社會上取得了成功的人,卻往往是那些成績僅僅是中上游,但性格活潑開朗的孩子。
一開始,加德納也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那些學習成績最好的孩子反而不是最成功的呢?經過反覆的調查,他終於明白了背後的原因。原來,那些成績排名前列的孩子雖然學習很好,但他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提高考試成績上了,結果,性格孤僻甚至是怪異,不會和人相處。當他們踏入社會時,雖然具有很豐富的知識,但因為不會和別人合作,自然很難融入到集體當中,不懂得利用集體的力量,甚至被集體排斥在外,雖然有一身才幹卻無處施展。而那些排名中游的孩子,成績雖然不是最好,但他們大多性格開朗、活潑,豁達大度,喜歡與別人合作,很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可以輕而易舉地融入到集體當中,可以藉助集體的合力使自己的努力事半功倍。
加德納因此發出這樣一句感嘆:“千萬不要忽視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的確,千萬不要忽視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有這樣一位母親,她和她的丈夫,抱著“把孩子培養成人才”的想法,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把女兒培養成為一個大學生。女兒上了大學,父母的心愿終於變成了現實。
女兒所上的大學遠在千里之外,必須住校。可是,她從小都沒離開過父母的照顧,獨立生活能力很差。為了能讓女兒安心學習,從小到大,無論什麼事情都由父母包辦了。她也很聽父母的話,一心一意讀書,每天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花在學習上了,和別人沒有什麼交往。在大學裡,環境變了,什麼事情都需要自己去面對,她一下子感到非常不適應。
和別人住在一起,難免會有許多磕磕碰碰。在家裡,父母處處讓著她、護著她,可是到了大學,這些問題只能夠由自己解決了。但她卻一點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還是沿襲著在家時的那些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平時有誰自習回來晚了,有誰打電話聲音大了,有誰用了她的東西,這些小事她都會感到很不高興,覺得她們是在刁難自己。久而久之,大家也都覺得這個女孩太小氣,性格太怪,一點小虧都吃不得。大家怕得罪她,都不敢和她說話。女孩感受到了大家的冷淡,卻以為她們是在故意疏遠自己,於是就更覺得委屈。
由於沒有朋友,她只會給家裡打電話,向媽媽訴苦。她在電話里一哭,母親也心疼了,也覺得是那些同學不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