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本書為斯維拉娜·阿列塞維奇代表作。斯維拉娜·阿列塞維奇是世界一流作家,本書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級別的作品。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車諾比。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劇之一。作者訪問了上百位受到車諾比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出他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 本書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巨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當今世界文壇最不可忽視的作家,入圍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最終決選名單。曾獲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當代罕見的紀實文學經典,人類史上最恐怖的科技悲劇,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經歷過這種事,我們如何相愛?
作者簡介
斯韋特蘭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羅斯作家,1948年生於烏克蘭,畢業於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曾做過記者。她的作品以獨特的風格,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車諾比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她曾多次獲獎,包括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等。2013年,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入圍最終決選名單。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國出版,並創作有21部紀錄片腳本和3部戲劇(曾在法國、德國、保加利亞演出)。
媒體推薦
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殘留在倖存者身上的輻射。
——《紐約時報》
如同古希臘悲劇表演的合唱團,本書收錄了眾人的心聲。短期之內,我們恐怕不會再有機會讀到這般真實記錄憤怒、愚昧、英勇和傷亡的文字。
──《倫敦時報》
從受訪者的獨白中,阿列克謝耶維奇創造了這樣一種歷史:無論離這些事件有多遠,讀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膚之痛。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車諾比是歐洲的一場海嘯,這場海嘯不僅是由我們人類所造成的,而且永無止境。如果你對未來抱有好奇心,我強烈推薦這本書。書中的車諾比是個充滿極端與未知的地方,一個現代科技發展造就的戲劇世界。
——《每日電訊報》
口語敘述的歷史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充斥著面對命運時的無奈、艱苦卓絕的勇氣,以及濃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滅的X 光透視著俄國人的靈魂。
──《出版人周刊》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這本傑出著作,忠實地記錄著她那些白俄羅斯同胞的生命與死亡。本書終於將在美國上架……這是無與倫比的見證。
──《國家》雜誌
書中記錄著受污染的世界裡駭人的生活。這些典型的故事分別傳達出不同的聲音:憤怒、恐懼、無知、艱苦、英勇、同情和愛。阿列克謝耶維奇冒著損害健康的風險,深入前線收集這些見證,把故事轉化成令人難忘的精闢著作,我們只能期盼書中的災難不會重現。
──《書目雜誌》
圖書目錄
歷史背景001
序幕
孤單的人聲006
第一部/死亡之地
我們為什麼記得026
和活人、死人聊些什麼029
一生寫在門上的人036
回來的人039
輻射長什麼樣054
沒有歌詞的歌058
三段關於家園的獨白059
祈禱時才真切展現自己的靈魂069
士兵合唱曲072
第二部/活人的土地
古老的預言092
月光下的風景096
耶穌死亡時牙痛的人098
關於一顆子彈的三段獨白104
生活中為何不能沒有契訶夫和托爾斯泰112
戰爭電影117
大叫126
新國度127
書寫車諾比136
謊言和真相143
人民的聲音154
第三部/出人意料的哀傷
我們不知道的事:死亡能有多美168
鏟子和原子172
測量180
可怕的事總是悄悄發生183
答案191
回憶194
對物理學的熱愛197
昂貴的薩拉米香腸203
自由與夢想平凡地死去206
死亡的陰影213
畸形的嬰兒219
政策222
蘇聯政府護衛者的獨白228
指示230
人竟然可以擁有無盡的權力來支配他人234
我們為什麼愛車諾比242
兒童的聲音247
孤寂的聲音253
後記269
後記
我看遍了他人的痛苦,但在這裡我和他們同樣是見證人。這個事件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就活在其中。
我們的國家有三百五十顆核彈。人們還沒有注意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卻已經活在後核戰的時代了。
現在,人們因為其他的戰爭來到這裡。上千名俄國難民從亞美尼亞、喬治亞、阿布哈茲、塔吉克斯坦、車臣等地湧入。這些人從有槍聲的地方來,來到這片被遺棄的土地。這裡還有荒廢的房屋尚未被特殊部隊掩埋。
一共有兩千五百萬僑胞住在俄國領土外─這已經是一個國家的人口數了─他們無處可歸,只能去車諾比。關於那裡的土地、水和空氣能夠取人性命的傳言,對他們來說只是童話故事。這些人有自己的故事,一個古老的故事,他們深信不疑─這個故事是在說人們如何用槍射殺他人。
我曾以為自己可以理解一切並表達一切,至少在大部分事情上可以如此。我還記得,我在寫《鋅皮娃娃兵》時來到阿富汗,當地人向我展示了一些從阿富汗鬥士手裡得來的外國武器。我對這些武器的精美感到很驚訝,他們可以在這些武器上完美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一位軍官就站在我身旁,他說:“你說這個義大利地雷看起來很漂亮,像是聖誕節的裝飾,但如果有人踩到的話,就會被炸得血肉橫飛,要用湯匙在地上刮才颳得乾淨。”
當我坐下來寫這一段的時候,我開始思考:“這是我該寫的嗎?”
我是在偉大的俄羅斯文學的浸染中長大的,我認為作品的尺度可以更遼闊,所以我把這一段血肉橫飛的情節寫了下來。但是在隔離區─那是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與外面的世界不同─那些強烈的感受是文學無法形容的。
三年來,我四處旅行,在人群里訪問:包括在核電廠工作的工人,科學家,前共黨官僚,醫生,士兵,直升機駕駛員,礦工,難民,遷居的人們。他們都有著不同的命運、職業和個性,但是車諾比卻是他們生命里共同的重心。這些人不過是平凡人,卻必須面臨最艱難的問題。
我時常覺得,簡單和呆板的事實,不見得會比人們模糊的感受、傳言和想像更接近真相。為什麼要強調這些事實呢,這只會掩蓋我們的感受而已。從事實當中衍生出的這些感受,以及這些感受的演變過程,才是令我著迷的。我會試著找出這些感受,收集這些感受,並將其仔細保護起來。
書中的人已經見過他人未知的事物。我覺得自己像是在記錄著未來。
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