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羊區文家街道

成都市青羊區文家街道

(二)統籌推進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方面。 (四)統籌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方面。 (六)統籌推進城鄉管理體制一體化方面。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介紹

文家街道位於成都市西郊,距成都市區8公里,轄區幅員面積22.22平方公里,轄14個社區(其中12個涉農社

區),103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3.87萬人,其中城鎮居民8231人,農村居民30485人,流動人口2萬多人,是青羊區推進城鄉一體化的主戰場。自2003年推進城鄉一體化以來,文家街道按照市委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的部署,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抓試驗區建設機遇,堅持系統謀劃、市場推動、民生為本,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初步實現了“產業支撐強勁、社會事業均衡、民眾普遍受益、資源集約利用、市場活力增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的綜合效益,促進了城鄉同發展、共繁榮。
截止目前,文家轄區共拆遷(流轉)土地16000餘畝,拆遷農戶5000餘戶,涉及全部12個涉農社區。今年1-6月,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995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數的53.8%;招商引資完成到位市外資金(省口徑)41000萬元,完成目標任務數的63%;雙代工作1-6月預計完成12萬元,完成目標任務數的60%。
近年來,在文家這片熱土上,湧現出了一批創新探索的典範:在全省率先探索市場化配置資源、民營企業興辦工業園區的青羊蛟龍工業港,有效破解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中創辦工業園區“錢從哪裡來”的問題;在全市率先提出發展工業總部經濟的青羊工業總部基地,先後榮獲“2007年中國最佳總部基地”、“2008年中國總部經濟傑出貢獻獎”等殊榮,走出了一條與中心城區相適應的都市型工業發展新路子;以產業為支撐,在“198”生態綠地發展高端服務業,大力提升生態效益、產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198”生態綠地項目建設,成為全市學習和推廣的樣板;社區廉政文化建設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的肯定,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春城做客央視《對話》節目介紹康莊社區文化建設的實踐與經驗;在全國社區文化建設經驗交流會上,康莊經驗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讚譽;創新探索的“3Z+1”新型社區治理模式,在全市推廣。

統籌城鄉發展綜合示範的“文家試驗”

2003年以來,我們按照市委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緊抓試驗區建設機遇,堅持系統謀劃、市場推動、民生為本,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初步實現了“產業支撐強勁、社會事業均衡、民眾普遍受益、資源集約利用、市場活力增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的綜合效益,促進了城鄉同發展、共繁榮。2009年至今,我們圍繞“綜合示範、成熟提升”的目標,以八個示範項目為載體,強力推動統籌城鄉發展綜合示範項目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三個集中”縱深推進

以“三個集中”為核心,以城鄉統籌為根本方法,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全面推進試驗區建設各項工作,堅持將產業發展壯大、農村居民安居樂業、土地規模經營整體推進,“三個集中”的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綜合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一)工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方面。以青羊蛟龍工業港為發軔,我們在全市率先邁出探索工業向園區集中的步伐,7年來,工業集中發展開創了嶄新局面,成為全市推進工業向園工集中的典範:2005年,全市“三個集中”現場會在青羊工業集中發展區召開,2007年,在全市工業集中發展區座談會上做交流發言,2008年,全市工業座談會在青羊工業集中發展區召開。目前,園區交通幹道網路基本形成,電力等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工業集中度達到89.1%。
(二)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方面。自2003年以來,文家街道按照市委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的部署,集中開始進行農村土地的大規模拆遷。截止目前,共拆遷(流轉)土地16000餘畝,拆遷農戶5000餘戶,涉及全部12個涉農社區,有效地促進了132廠民品基地、中航成飛民機、非遺公園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成效明顯,規模經營率達90%以上。結合土地流轉,著力構建農村居民長效增收機制,轄區農村集體經濟總量和農村居民在集體經濟中的收益分別較上年增長全面實現“兩個大幅度增長”,股金、租金、保金等穩定收入占農村居民總收入的1/3以上。
(三)農民向集中居住區集中方面。推進農民生產、生活和居住方式的根本轉變是城鄉一體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將農村居民“身份轉變、利益維護、素質提高、就業充分、生活改善”進行系統設計,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有效引導農民融入城市,將農村新型社區打造成農民安居樂業的樣板區。

二、“八個示範”成效明顯

(一)關於產業發展示範進展情況。按照《青羊區十一五規劃》、《青羊服務業發展規劃》、《青羊區商業網點規劃》的要求,我們統籌區域內工業布局,重點發展以工業總部、航空、模具為主的都市型工業,推進工業發展新跨越,工業集中發展區的產業、基礎設施和能源規劃得到市規委會的充分肯定;積極探索以產業為支撐,在“198”生態綠地發展高端服務業的新模式,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廣;總占地面積約1780畝、預計總投資46億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建設進展順利;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的大學生創業產業園引入企業40餘家,呈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工業總部基地先後榮獲“2007年中國最佳總部基地”、“2008年中國總部經濟傑出貢獻獎”等殊榮。發展區從2005年5月建設至今,總計完成投資72.3億元,已建成廠房面積77.5萬平方米,在建廠房面積近56.8萬平方米;建成農遷房26.9萬平方米,在建6萬平方米。東區已簽約企業188家,規模以上企業32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3家,全國500強企業5家,全國工業行業100強企業45家,工業集中度達到89.1%。目前,園區交通幹道網路基本形成,電力等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為保障成飛民品基地、中航民機等省、市重大項目順利建設投產,推進城鄉一體化以來,我們累計完成土地流轉16000多畝。
(二)關於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示範方面。今年以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安排部署,準確把握改革方向,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堅持主體改革與綜合配套體制完善相結合的原則,精心組織,紮實推進,對所轄12個涉農社區、103個組認真開展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已頒發了92個居民小組集體土地所有權證;完成了對78個居民小組(除征地和無耕地涉及的24個組及已頒證的康河1組)現狀耕地的分戶實測工作;核對、公示了50個居民小組耕保金台帳;簽訂4000多戶農村土地承包契約及2900戶耕地保護契約;頒發了4000多個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目前,正在按照區產改辦“回頭看”及整改工作要求完善相關後續工作。
(三)關於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示範方面。按照市、區推進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工作的要求,我們2009年上半年對康莊、大石橋、快活等3個社區開展公共服務改革試點的基礎上,於8月5日全面啟動了其餘10個涉農社區的公共服務改革工作。2009年,共徵集到意見 3213條,民主確定的273個公共服務項目,民眾滿意率達97%。在堅持和完善組織體系建設、全程公布、全民監督、全民評議等具體工作中已形成的好做法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進社區項目多元化發展。如馬廠社區電影放映隊,針對居民拆遷散居的情況,在馬廠居民聚居點溫江區正宗村放映電影;快活社區的“社區電超市”一站式服務視窗,已有2300多人次來繳納各種費用,不僅方便了本社區的居民,還惠及了社區周邊民眾;張家碾社區整合資源,投資40萬元解決居民生活用水壓力過低問題。目前,2010年度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工作項目經各社區通過議事會和居民代表會商議表決,共產生項目151項,全部遵循民主程式,採用“兩上兩下、三公示”的工作流程公開透明的產生。這些項目主要涉及文化體育、教育衛生、就業社保、基礎設施建設、小區管理等多個方面。
(四)關於提高農民集中居住質量示範方面。我們著眼“全面城市化、率先現代化”的目標,推進農民生產、生活和居住方式的根本轉變,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形態。將交通條件方便、配套設施完善、產業集聚發展的區域科學規劃為農民集中居住區。目前,轄區內規劃建設的農民集中居住區有7個,總計128萬m2,預計可安置3萬人,目前示範項目已累計建成65萬平方米農民新居,可安置農民約1.3萬餘人,已陸續安置農民7000餘人。新建成的新居工程幸福里正在進行分房程式,鹽井三期的分房工作也即將啟動。農民新居均高標準配置了“六站一室一港灣”,英國小鎮、康莊社區等新居工程成為城鄉統籌的亮點;心愿花園新市民自已管理入住社區的模式探索出農民就業新渠道。
(五)關於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示範方面。結合土地流轉,著力構建農村居民長效增收機制,涉農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組建率達100%,土地租金逐年提高,轉移農民獲得了包括薪金、股金、租金、社保金等在內的多種收入,實現了安居、樂業和增收。康莊社區一年配置的集體資產收益在150萬元左右,其收益足可解決農民入住後的物管支出。2009年,轄區農民人均純收入11897元。已入住的心愿花園和即將入住的幸福里農民集中居住區,都會按要政策要求配置相應的集體資產。目前,我們正在安排著手對涉農社區的“三資”(資金、資產、資源)進行清理。
(六)關於促進城鄉社會事業均衡發展示範方面。均衡發展教育、衛生、文化、勞動、社保等社會事業,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正在形成。高標準抓好學校的軟硬體建設,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示範項目延伸,紅碾國小、綠舟國小、文翁實驗學校等災後重建學校建成交付使用,紅碾國小併入實小教育集團、綠舟國小併入泡小教育集團、文翁實驗學校成為全國國學基礎教育第一校,無論硬體還是軟體,均衡教育的實施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推動區域衛生一體化,文家社區衛生中心整體加入省醫院集團,實現了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實施“文化帶動·文明融合”工程,康莊社區文化建設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的高度肯定,其經驗在全國交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依託青羊工業集中發展區,建立就業信息服務共享平台,農民集中居住區實現了“入住一戶解決一戶就業”。推動城鄉社會保障並軌銜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行“一卡通”服務,參保率達到100%。社區文化蓬勃發展,以大石橋、康莊、快活、董家壩等為代表的社區文化正在蔚然成風,腰鼓隊、舞蹈隊、騎游隊等社區文化社團如雨後春筍蓬勃產生,不斷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七)關於基層治理機制建設示範方面。積極探索農村新型治理機制,率先在全市創新了涉農社區“3Z+1”的社區治理新機制,充分發揮民眾在城鄉統籌中的主體作用,所有涉農社區目前都已規範建立了居民議事會、民主監事會,產生居民議事會成員378人,民主監事會成員89人,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新型基層治理機制進一步理順了社區自治組織與集體經濟組織、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組織的關係,在促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同時,促進了和諧社區構建。創新基層民主載體,先後探索了以“四個民情”(“民情懇談”、“民情茶館”、“民情回音牆”和“民情信使”) 為主,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主管理方式。通過舉辦民情懇談,匯集社區居民構建和諧的智慧;開辦民情茶館,讓社區居民的飯後談資也發揮了用武之地;設定民情回音,形成社區居民意見反饋的場所;選聘“民情信使”,暢通了社區民眾民意訴求的道路。這些措施的實行,促進了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促進社區自治管理方式從“代民做主”向“讓民做主”轉變。街道著眼構建和諧社區,緊扣“文化帶動、文明融合”工程,形成了客廳工坊、文化信使、農家書屋等獨具特色的社區文化,並通過全國社區文化建設工作現場會向全國推廣。
(八)關於發展機制示範方面。在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文家街道積極探索市場化配置資源的辦法,有效解決了“錢從哪裡來”的問題。2000年6月,我們引進香港蛟龍集團成都蛟龍經濟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辦青羊蛟龍工業港,由此掀開了市場化運作的帷幕。蛟龍工業港建設發展的核心,就是利用市場化運作的手段,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形成了工業園區“投、建、管、招”全部由市場主體運作的新模式。從建設至今,蛟龍公司已投資3.3億元,園區入住企業投資9億多元,建成廠房40多萬平方米。以此為發軔,我們創造了“政企聯手”合作開發建設工業集中發展區的“東區模式”,探索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 、產業支撐的“綠地南區模式”,實現了政府以最低成本得產業、得稅收、得就業,企業得發展,農民得實惠的“三贏”格局。

三、“六個一體化”有序推進

7年來,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我們逐步認清了“城市與農村相互依存共生共榮、城鄉發展必須統籌推進”這條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規律,找到了“城鄉一體化”這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適合文家特色的發展路徑,在推進城鄉一體化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一)統籌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方面按照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2005年,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三規合一的要求,建立了全市21個工業集中發展區之一的青羊工業集中發展區。在文家老場鎮,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推動農村與城市完全接軌,現已完成“城中村”改造 萬平方米。大力實施土地整理,積極引導農民集中居住,目前,我們每年正按3000畝左右的速度快速推進土地整理,確保重大項目的建設。
(二)統籌推進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方面。按照《青羊區十一五規劃》、《青羊服務業發展規劃》、《青羊區商業網點規劃》的要求,我們統籌區域內工業布局,重點發展以工業總部、航空、模具為主的都市型工業,推進工業發展新跨越,工業集中發展區的產業、基礎設施和能源規劃得到市規委會的充分肯定青羊綠地南區的產業詳規已經完成。隨著去年9月非物質文化公園落戶青羊,“198”綠地的品牌得到進一步提升。積極對應市上13個產業功能區和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四大主導產業”、“五大功能區”,努力探索適宜文家發展的產業之路。
(三)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方面。實施網路化城鄉交通體系建設,實現了各社區通水泥路;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向農村延伸,全面實施了農村電網改造、電網輸變電工程、農村骨幹網架改造和城鄉配電網建設,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供電、供氣一體化。推進城鄉生態環境建設一體化,全面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加大環境衛生管理,完善了覆蓋農村院落環衛清掃和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確保了垃圾日產日清。
(四)統籌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方面。均衡發展教育、衛生、社保、文化等社會事業,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正在形成。充分就業成效顯著。建立了城鄉一體的就業培訓體系、就業優惠政策體系和就業援助體系,14個社區保持充分就業,康莊和快活兩個農民集中居住區登記的有就業願望的失地農民就業率達到100%,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社保救助全面提升。不斷擴大農村社會保險的覆蓋面,被征地農民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加快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形成了城鄉一體的社會救助體系。社區文化蓬勃發展。以大石橋、康莊、快活、董家壩等為代表的社區文化正在蔚然成風,腰鼓隊、舞蹈隊、騎游隊等社區文化社團如雨後春筍蓬勃產生,不斷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計生工作不斷創新。通過開展健康講座、知識競賽、趣味遊園、技能培訓等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升人口文化素質。開展“雛鳳春風行動”,為轄區130名女孩申報了人生意外傷害及重大疾病保險。在快活社區啟動了全區第一個“人口文化教育”社區示範基地。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流動人口綜合服務率達90%。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以國學為特色的文翁實驗學校正在成為文家均衡教育的典範,綠舟國小、紅碾國小作為災後重建學校,現已竣工,其中綠舟國小已投入使用。
(五)統籌推進城鄉市場體制一體化方面。積極推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制度,鼓勵將農村節約的集體建設用地指標,等量掛鈎到城市規劃區有償使用。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按照建立現代農村產權制度的要求,開展了農村集體土地和房屋確權、登記和頒證工作。完善了農村產權流轉辦法,為各類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創造了條件。
(六)統籌推進城鄉管理體制一體化方面。建立城鄉一體的行政管理體制,在街道、社區建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建立城鄉一體的社區管理體制,實施城鄉公共配套建設,堅持農村居民新居建設到哪裡,按照城市化社區標準同步配套的“六站一室一港灣一學校”就跟進到哪裡,目前,新型社區打造了15分鐘健康圈、半小時入學圈和15分鐘文化娛樂圈、10分鐘養老服務圈,全部開通了公車。探索建立“3 Z +1”農村新型治理機制,積極探索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堅持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的主體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