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花激素

成花激素

成花激素 flowering hormone,推測可誘導花芽分化的構想的植物激素。

簡介

因為對於有光周期性植物的葉,如給與適當的光周期,芽則發生花芽分化,認為這時葉內所形成的成花激素被轉移到芽上。M.H.Chailakhyan(1937)給這種物質命名為成花素(florigen)。其後很多人試圖提取測定這種物質,但至今未能成功。這種激素被認為是葉內形成之後和同化物質一起被運到芽里的,它只是在活組織中移動,不認為是擴散移動。通過接木面的移動也是可能的。

植物體內的一種生長激素,當夜晚降臨時,該激素髮出信號指示植物開花.

由來

植物根據日照時間形成花。感知到日照時間的是葉子。實際上促使開花的是莖端的分裂組織。因此,可以認為成花激素在葉子部生成,通過莖中的篩管運送到莖的尖端。

曾經把它叫做“開花荷爾蒙”。現在已經辨明促成開花的荷爾蒙不是形成花芽的荷爾蒙而是另有別在,因此,為了與花芽形成荷爾蒙區別開來,稱其為成花激素。

雖然通過對眾多的植物荷爾蒙進行研究一一辨明了許多未知領域,但是,成花激素卻很長時間未被發現。

研究成果

成花的部分(花芽)是從接受光刺激的葉子來的刺激產物中形成,這樣“成花激素的學說”是最早在1937年被提倡的。研究家們為了徹底追究成花激素,花費了70年時間。

成花激素

2005年,京都大學的研究小組終於搞清了擬南芥的“FT”遺傳基因具體怎樣形成花芽的構架。FT在葉子的維管束作用,生成FT蛋白質。FT蛋白質在芽部與其他的蛋白質“FD”結合,製成複合體,在調整作用之後,開始形成花芽的準備。但是,FT從葉子被搬運到芽部尚未得到確認。此次,日德兩個小組終於確認了這一過程。

2007年,日本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島本功教授等與德國的馬庫斯·普蘭克研究所研究小組分別特定了水稻和擬南芥的“成花激素”人工讓植物開花。通過叫做“Hd3a”和“FT”的蛋白質,確認了它在葉子部分生成,然後移動到莖部尖端。

這一成果可以用於調節開花時期。並且,經過70多年眾多研究者們探求的“成花激素”終於得到特定,具有重大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