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品第六

《懺悔品第六》出自唐代惠能的《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記述了惠能向信眾講解懺悔,即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瞬間生出的每個念頭負責,永遠去惡從善。

原文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升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其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1),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2),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3)清淨。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誑染,從前所有惡業�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罪不滅,後過又生,前罪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4),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么道,且不是慧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儘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痴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覓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5);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競,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瞭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自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慧型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痴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頌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注釋

(1)胡跪:即北方少數民族的跪坐方法。胡,指北方少數民族。
(2)攀緣:如猿猴攀附樹枝藤蔓,比喻人的心思隨外物而變化。
(3)三業:身業、口業、意業。即做的壞事,說的惡語,想的邪念。
(4)四弘誓願:大乘佛教中菩薩為拯救眾生出苦海,立下四個誓言和願望。這裡指禪宗的明心見性。
(5)兩足尊:對佛的尊稱,意為佛在兩足、多足、無足之中最尊,而兩足為貴。

譯文

當時,慧能大師看到廣州、韶關等四面八方不少讀書士子和庶民百姓,都聚集到山裡來聽講佛法,就升上法座對大眾說:“來吧,各位善知識,修行佛法必須從認識自己的本性做起,在任何時候,在每一個念頭中,都要讓自己的心清潔,自己修行,明白自己的法身,認知自己心中的佛,自我超度,自覺持守戒律,這才不虛此行前來聽法。既然大家都是遠道而來,能夠一起於此聚會,可見我們都是有緣分的,那么大家現在都右膝著地跪下,我先為你們傳授自性五分法身香,然後再傳授無相懺悔。眾人現在都跪下。”大師說:“第一,戒香,就是自己心中沒有是非,沒有善惡,沒有嫉妒,沒有貪婪嗔怒,沒有搶劫傷害之心,這就叫戒香。第二,定香,就是看到各種善境惡事的相狀,自己能保持心不亂,這就叫定香。第三,慧香,自己的心中自由通達而沒有阻滯,經常用智慧觀照自己的本性,不做各種惡行,雖然做了許多善事,但心中並不執著自得,仍然尊敬長輩,關心晚輩,體恤孤獨和貧窮的人,這就叫慧香。第四,解脫香,就是自己的心並不追逐什麼,既不想善,又不想惡,總是自由自在而沒有障礙,這就叫解脫香。第五,解脫知見香,自己既不追逐分辨善惡,又不可以沉溺空虛耽愛寂寞,而必須多多學習,擴大見聞,認識自己的本心,通曉各種佛理,與世俗和睦相處,不把自己和別人的區別放在心上,直接達到菩提境界,真實的本性一點都不改變,這就叫解脫知見香。善知識們,這些香都要各自在自己內心薰染,不要到外面去尋求。”“現在再給你們傳授無相懺悔,除滅你們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罪孽,讓你們的身、口、意三業都得到清淨。善知識們,每人都要跟著我說,一起說:弟子等人,從前的念頭,現在的念頭,以及今後的念頭,每一個念頭都不要被愚蠢所污染;從前所有作惡造下的孽和愚蠢痴迷等罪孽,都一起懺悔,希望立刻消滅,並永遠不會再發生。弟子等人,從前的念頭,現在的念頭,以後的念頭,每一個念頭都不要被驕傲狂妄所污染;以前所犯的驕傲狂妄等罪孽,全部懺悔,但願馬上消滅,永不再有。弟子等人,從前的念頭,現在的念頭,還有今後的念頭,每一個念頭都不要被嫉妒之心污染;過去犯下的所有嫉妒等罪孽,也全都懺悔,但願即刻消滅,永遠不再產生。”“善知識們,以上就是無相懺悔。什麼是懺?什麼叫悔?所謂懺,就是反省以前的過錯。從前所有犯下的惡業,愚蠢、痴迷、驕傲、狂妄、嫉妒等罪過,全部反省,永遠不再產生,這就叫懺。所謂悔,是警惕以後可能犯的錯誤,從今以後可能犯的所有惡業,愚蠢、痴迷、驕傲、狂妄、嫉妒等罪過,現在已經覺悟了,全部永遠斬斷,再不會犯,這就叫悔。所以叫懺悔。凡俗的人,只知道反省以前犯的過錯,卻不知道警惕今後可能犯的過錯,由於不知警惕後來,以致以前的罪孽沒有被消滅,以後的過失又發生了,前邊的罪孽不能消除,後邊的過失又產生了,還說什麼懺悔呢?”
“善知識們,無相懺悔講過了,再向各位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大家要用心聽:自己心中的無數眾生我要發誓超度,自己心中的無邊煩惱我要發誓斷絕,自己本性中的無盡法門我要發誓學習,自己本性中的無上佛道我要發誓修成。各位善知識,大家不都說無邊的眾生自己要發誓超度嗎?這么說,就不是慧能去超度。善知識們,所謂心中的眾生,就是邪迷之心、狂妄之心、不善之心、嫉妒之心、惡毒之心,像這樣等等的心思,都是眾生,必須各人靠自己的本性自我超度,這才是真正的超度。什麼叫靠自己的本性自我超度呢?就是自己心中偏見、煩惱、愚痴的眾生,用正確的見識來超度。既然有了正確的見識,就用般若智慧來打破愚痴迷妄的眾生,各人超度各人自己。邪念來了就用正見超度,迷惑來了就用覺悟超度,愚蠢來了就用智慧超度,惡念來了就用善念超度,像這樣超度,就叫真正的超度。再說無邊的煩惱要發誓斷絕,是指用自己本性中的般若智慧除掉虛妄的念頭想法。無盡法門要發誓學習,那必須自己明白了悟自己的本性,經常按照正確的佛法行動,這才叫真正的學習。無上的佛道發誓要修成,就必須經常虛心體會,按照真正的佛法行動,不要刻意偏執地追求所謂覺悟,就能使般若智慧經常產生,不偏執於真,也不偏執於妄,這樣就可以見到佛性了,就可以很快成就佛道了。大家要永遠記住修行四弘誓願的有效方法。”“善知識們,現在已經發過四弘誓願了,再給各位善知識傳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們,歸依覺悟,就能‘兩足尊’;歸依正法,就能‘離欲尊’;歸依淨土,就能‘眾中尊’。從今天開始,就要把覺悟當做老師,再不要歸依各種邪魔外道,要以自己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寶來自證自悟。奉勸各位善知識,要歸依自己本性中的三寶。佛,就是覺悟;法,就是正道;僧就是淨土。自己的心歸依了覺悟,邪迷之見就不產生了。因為不再有邪迷之見,就減少了塵俗的欲望而能知足,就能遠離金錢美色的引誘,這就叫‘兩足尊’。自己的心歸依了正道,每一個念頭都不再有邪見,因為不再有邪見,就不再有別人和自我的區分意識,不再有驕傲、貪戀、愛戀、執著,這就叫‘離欲尊’。自己的心歸依了淨土,所有的凡俗牽累和愛欲的境界,都不會再對自己的本性發生污染,這就叫‘眾中尊’。能夠這樣修行,就是自然歸依。凡俗人不理解這一點,從早到晚,都在形式上接受三歸的戒律,卻不明白說歸依佛,佛在哪兒?如果不知道佛在哪兒,又憑什麼歸依呢?這樣說歸依佛就成了說謊話。各位善知識,要各人自己觀察,不要錯用了心思,經文上說得很清楚,要歸依自己本性中的佛,沒有說要歸依別的佛,不歸依自己本性中的佛,那就沒有找到歸依之處。現在既然已經自己覺悟了,各人要歸依自己內心的三寶,在內調理自己的心性,在外尊敬別人,這就是自然歸依。”“善知識們,講完了歸依自己的三寶,各人都要牢記於心。我再給大家說一體三身自性佛,讓你們見到三身佛,了解自我覺悟自己的本性。現在跟著我說:以自己的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之佛,以自己的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之佛,以自己的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之佛。各位善知識,色身就像房屋,不能說歸向房屋,向來的三身佛,都在自己的本性之中。每一個世人都有這三身佛,只是因為自己的心被迷惑,不能認識自己內在的本性,卻到外面去尋覓三身如來佛,看不見自己身中就有三身佛。你們聽著,讓你們在自身當中見到自己本性中原有的三身佛。這三身佛,是從自己的本性產生的,不是從外邊尋找得到的。”“什麼叫清淨法身佛呢?世人的本性原來就是清淨的,萬種佛法都從自己的本性中產生,但思想意念那些惡事,就會產生邪惡的行為;思想意念那些善事,就會產生善良的行為。像這樣各種佛法出現在自己的本性中,好似天空本是清明的,太陽和月亮本是照耀著,只是因為浮雲的遮蓋,變得上邊明亮而下邊陰暗,忽然遇上風吹來雲散了,上邊和下邊又都變明亮了,天地萬象又都顯現出來了,但世人的本性經常浮游不定,就像那天上的雲。各位善知識,智就像太陽,慧就像月亮,智慧總是照明著。如果執著於外在的境界,就會有妄念像浮雲一樣遮蔽自己的本性,不得明朗;如果遇上了善知識,聽他講真正的佛法,自己除掉迷妄,內和外都變得光明透徹,這樣在自己的本性中萬種佛法都會呈現,認識了自己本性的人也會如此,這就叫清淨法身佛。”“善知識們,自己的心歸依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歸依了真正的佛。所謂自我歸依,就是除掉自己本性中的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自大心、輕蔑心、傲慢心、邪見心、驕狂心,以及在任何時候產生的不良行為,能經常自我反省錯誤,而不說別人的好壞,這就是歸依自己的本性。經常有體恤別人的心,對所有的人都謙恭有禮,這就能認識自己的本性而通達流暢,一點沒有阻滯妨礙,就實現了自我歸依。”
“什麼叫圓滿報身?就像一盞燈能夠除去千年的黑暗,一點智慧能夠消滅萬年的愚昧。不要總是想以前的事,已經過去的就不能再得到了。要經常想以後的事,讓每一個念頭都圓滿和融,通達明亮,這就能自我認識自己的本性。善和惡雖然很不相同,人的本性卻沒有兩樣。這種沒有區別的本性,叫真實的本性(也就是如來佛性),在這種真實的本性中,不會沾染善,也不會沾染惡,這就叫圓滿報身佛。自己的本性中只要產生一個壞念頭,就消滅了經歷萬劫而來的善因。如果在本性中產生了一個好念頭,就能讓恆河裡的沙那樣多的惡業除盡,直到獲得無上的覺悟。每一個念頭中都能認識自己的本性,不失掉本來的善念,這就叫圓滿報身佛。”“什麼叫千百億化身?如果什麼都不思想,人的本性本來像虛空一樣。只要產生了一個念頭的思想,就叫變化,想壞事,就變為地獄;想善事,就變為天堂。想惡毒傷害就會變成兇惡的龍和蛇,想慈善悲憫就會變成救苦的菩薩,想智慧就會變成上界,想愚蠢就會變成下界。自我的本性變化很多,迷惑之人不能反省察覺,每一個念頭都會產生惡的意向,就會常做壞事。如果幡然改想一個善念頭,智慧就立刻產生。這就叫自性化身佛。”“善知識們,人本來具有佛法之身,因此在每一個念頭中都能認識自己的本性,這就是報身佛。從報身佛的角度考慮,就是化身佛,自己覺悟自己修行,積累自己本性的功德,就是真正的歸依。皮和肉構成人的色身,色身就像房屋一般,並不是歸依。只要能覺悟自己本性中的三身佛,就是認識了自己本性中真正的佛。我有一篇《無相頌》,如果能誦讀修行,就能讓你積累下的劫數迷惑罪孽立刻消除。頌說: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慧能大師說:“善知識們,大家都要誦讀理解這篇偈語,按照它來修行,就能在念誦中認識自己的本性,這樣的話,即使和我相距千里之遙,也能像常在我身邊一樣。如果誦讀它仍然不能覺悟,那么就是面對面,也和相距千里遠一樣,又何必辛勞地遠道而來聽我說法呢?大家各自珍重回去好自為之吧。”大家聽了慧能大師講說佛法後,沒有不豁然開朗的,都歡歡喜喜,遵囑修行。

評析

本章記述了慧能向信眾講解懺悔,即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瞬間生出的每個念頭負責,永遠去惡從善。車匿辭還為什麼要懺悔?皆因從無始以來,煩惱根深,罪孽沉重,這些都是障道因緣,所以,我們修道之人,既然知道因果可畏,惡業難消,就必須進行懺悔,重識懺悔,認真懺悔!六祖大師說: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可見,懺悔的力量多么強大。懺悔有很多不同的儀軌和方法,有大懺、小懺、心念懺等。比如大悲懺,就是念大悲咒並且要磕很多頭來進行懺悔罪過,像這種靠咒語靠佛菩薩這些外在的力量來懺悔的,是有相懺悔,我們禪宗所提倡的是無相懺悔。所謂無相懺悔,是靠自己的心念,在自性中進行的懺悔,因為佛法在自性中,明心見性,了脫生死,是我們的本分大事,所以懺悔也不能離開自性,而自性本空無相,所以叫無相懺悔!只有做無相懺悔,才更徹底,才更透脫,才能真正起到: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的作用。在這裡,六祖用了相當大的篇幅,闡述了無相三歸依,指出: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依,若言歸依佛,佛今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言歸?言卻成妄……在禪宗,一切都以見性為中心,句句不離本性,事事不離本心。一切時中,一切處所,在在處處,不失正念,六祖開示學人,佛,法,僧三寶在自性中,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禪宗弟子要稱覺為師,歸依自性三寶,才是真歸依呀,而且,六祖還特地講解了要歸依一體三身自性佛。

出處

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錄,世所謂《六祖壇經》、《寶林傳》等皆被焚”等語,似宋遼時期此書已入經錄。現有明清諸藏本、房山石經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壇經諸本集成》,匯集各種版本《壇經》十一種。

作者

惠能(638年-713),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謚大鑒禪師。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禪師的真身,供奉於廣東韶關南華寺的靈照塔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