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遠人:馬嘎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衝突

本書中何偉亞開宗明義地表述了他不是在提供一種中國歷史研究的新模式,也不是在提供替代傳統衝突論的描述方式,而是嘗試對“馬嘎爾尼使華”事件進行重新審視。傳統上人們偏愛把“馬嘎爾尼使華”解釋為不同文明間的碰撞,如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等等。而何偉亞正好試圖說明,中英兩國在這一事件中的矛盾和衝突並不是文化或文明之間的衝突,而是兩大帝國構建之間的衝突。

作者簡介

何偉亞(James L.Hevia),美國學者,芝加哥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

目錄信息

譯 序/1

中文版序/1

第一章 導言/1

第一節 帝國主義研究的新模式/2

第二節 偉大的轉變與以中國為中心的歷史/6

第三節 朝貢體系及其評論家/7

第四節 禮儀問題/12

第五節 超越象徵性和功能性禮儀/16

第六節 開展本項研究的若干考慮/20

第二章 多主制:清帝國、滿族統治權及各領土之間的關係/24

第一節 18世紀的清帝國/25

第二節 多元中心,多元權力/26

第三節 清帝國的亞洲腹地/30

第四節 海疆/38

第三章 計畫和組織英國使團/44

第一節 導論/44

第二節 喬治三世致乾隆帝的信函/46

第三節 公共領域與馬嘎爾尼勳爵的智者世界/48

第四節 國民性/51

第五節 有關品味和中國形象的討論/52

第六節 典禮、主權和外交/58

第七節 禮儀外交到商業外交/62

第八節 從聖?詹姆斯宮廷到中國海岸/64

第四章 光彩炫目的所羅門王:英國使團在中國/66

第一節 博物學家的觀察/66

第二節 第一次會面/70

第三節 表演舞台/75

第四節 覲見談判:談論公共領域/76

第五節 禮物與英國製成品/80

第六節 馬嘎爾尼覲見乾隆皇帝/82

第七節 談及商業/85

第八節 在北京發生的事/86

第五章 賓禮與各領土之間的關係/91

第一節 清帝國話語中的“賓禮”/92

第二節 禮儀的形上學和帝國禮儀/95

第三節 君主權力與賓禮/97

第四節 賓禮和統治權的構建/100

第五節 作為行為的禮儀/102

第六章 沿中線而行:問候與準備/105

第一節 初次接觸:通告與進入帝國的請求(1792年10月22日~12月3日)/105

第二節 準備接待(1792年12月~1793年7月)/108

第三節 英國禮物與帝國賞賜/112

第四節 為使團覲見做準備/120

第五節 禮儀危機Ⅰ:帝國官員的管理不當(1793年8月29日)/123

第六節 禮儀危機Ⅱ:重新估計英使之來意(1793年9月9日)/125

第七章 匯聚:覲見、上諭和贈禮/128

第一節 為英國使團而對帝國覲見所做的改動/130

第二節 帝國覲見/132

第三節 皇帝的介入Ⅰ:皇帝的詩/135

第四節 皇帝的介入Ⅱ:贈禮/136

第五節 熱河的大朝和宴會/137

第六節 禮儀危機Ⅲ:重新評價英國使團

——貢使始終不能理解禮儀中的關係/138

第七節 1793年9月23日的上諭/140

第八節 準備離開及對英國人稟性的更進一層的評估/145

第八章 結束賓禮過程/147

第一節 皇帝對馬嘎爾尼六項請求的答覆/148

第二節 從北京到杭州:松筠與馬嘎爾尼(1793年10月10日至11月9日)/151

第三節 從杭州到廣東:長麟和馬嘎爾尼(1793年11月9日至1794年1月)/154

第九章 賓禮與外交/161

第一節 賓禮與清帝國的形成/162

第二節 馬嘎爾尼勳爵與外交/167

第三節 一次交鋒/169

第十章 從事件到歷史:中西關係史上的馬嘎爾尼使團/172

第一節 作為清帝國先例的英國使團/173

第二節 作為英國先例的馬嘎爾尼使團/175

第三節 歐美話語中的磕頭問題/178

第四節 乾隆皇帝的信與朝貢體制綜合體/182

第五節 從帝國常規到民族-國家的敘述性歷史/183

第六節 歷史的視野/187

附 錄/191

文獻目錄/194

漢語資料/22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