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州大捷

應州大捷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韃靼小王子再次率五萬人犯邊,正遇上明武宗朱厚燳出關巡邊,於是應州之戰打響。此戰中,朱厚燳體現其軍事天賦,首先派少量部隊引蛇出洞,再不斷增加兵力,牽制敵軍。這一仗打了整整一天,最終以小王子敗退告終。

事件背景

明武宗(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10位皇帝,名朱厚燳,年號正德,正德皇帝朱厚照是明孝宗的長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煒又早夭,是他父親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兩歲被立為皇太子。

朱厚照天性聰穎,但是極好逸樂,縱情於聲色犬馬。是一位以行為荒唐越軌著稱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常常離開北京四處巡遊,尋花問柳,一走就是幾個月甚至長達一年。沿路騷擾,人民逃匿山谷。住在北京期間,又不願住在紫禁城,在宮外建了一座“豹房”居住,親自訓練虎豹。即位之初,曾在莊嚴的皇宮正殿奉天殿以猴坐犬背,燃起爆竹,一時猴跳狗走。1514年正月,乾清宮因玩燈而失火,正德正去豹房,回顧火光沖天,竟然戲笑著說好一棚大焰火。又曾下令在全國禁止養豬,禁食豬肉。他不喜歡上朝,終日與來自回回、蒙古、西藏、朝鮮的異域術士、番僧相伴,還曾親自接見第一位來華的葡萄牙使者。他學喇嘛教,自稱大慶法王。他起初寵信劉瑾、丘聚、谷大用等號稱“八虎”的宦官,1510年平定安化王之亂(朱寘鐇)後,下令將劉瑾凌遲處死,後又寵信衛士江彬等人。

正德還很喜愛弄兵,“奮然欲以武功自雄”。正德十二年(1517年)10月,在江彬的慫恿下,自封為"鎮國公"、"威武大將軍""朱壽",到邊地宣府(今張家口宣化區)親征,擊潰蒙古韃靼小王子,回去後又給自己加封太師。史稱“應州大捷”,安定了明朝北部邊境。

詳細內容

明正德十二年九月

大同總兵王勛收到了一封超奇怪的信,信上要他好好守城,安心練兵。落款更奇怪——“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

誰啊這是?王勛莫名其妙,朝廷好象沒有這么個官職呀!王勛又把相關的文書翻出來研究了幾遍,還是沒有弄明白。

他再看這封信,從口氣上看,雖然很大但也比較嚴肅,不像是開玩笑。後多方打聽,才知道這封號就是皇帝大人自己的。

正德十二年八月,朱厚燳在手下的幫助下,不怎么順利地衝出居庸關,來到邊防重鎮宣府。

在後來的史書中,這次出關成了朱厚燳兄荒廢朝政,不務正業,勞民傷財,超級貪玩的又一次真實寫照。

可是,我們仔細分析,難道僅是好玩才出關的嗎?出了居庸關就是蒙古人的勢力範圍,土木堡之變的慘痛陰影還沒有完全散去。朱厚照雖然貪玩,但為玩而不要命的虧本事是不會做的,再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去哪都比到沙漠吃沙好玩得多。

朱厚照來到宣府,決不是為了好玩。他知道,一個埋藏在心裡多年的願望即將實現。

小的時候,老師就講過先祖朱棣御駕親征,取得輝煌戰果的故事。這些故事在少年朱厚照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發誓,一定要象朱棣同志學習。

可是來到宣府,鬧騰了幾天后,厚照兄鬱悶地發現,這裡別說蒙古人,就是漢人也見不到幾個。

於是,他索性來到真正的邊防前線——陽和,並以此為前線指揮部,向各部指揮官發號施令。

不過,要發號施令必須得有個軍事主管的頭銜,如果以皇帝的身份,這些傢伙可能不會聽,“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的口訣他們背得比誰都熟;再說,用皇帝的身份可能還會被京城的那些不開竅的糟老頭子說成是“外行指揮內行”。於是,厚照兄給自己弄了個封號,而且還一本正經地定了工資級別,於是也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收到了這封信,邊防軍的指揮官們都整天燒香拜佛,祈禱那該死的蒙古人千萬別來,自己戰死了不要緊,還能做個烈士、英模什麼的,要是皇帝死了,自己遭殃不說,還要連累家人。

可是,說曹操,曹操到。邊防軍的指揮官們最不願意看到的,還是來了。

同年十月,蒙古韃靼部落小王子率五萬騎兵進犯,目標大同。

王勛急了,他連夜派人告訴朱厚照,希望皇帝大人別玩了,這裡很危險的,趕快回火星去吧。

不料,朱厚照不但不走,還命令王勛集結部隊,北上主動迎敵。

明武宗明武宗

這下,王勛抓狂了,皇帝大哥啊,咱就這點兵力,能守住就不錯了,還要去主動出擊,你當我是超人啊?

可是,君命難違,王勛還是無奈地出發了。

不光是王勛,就連江彬都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他明確地提出了反對意見。這位仁兄是個不折不扣的奸臣,但卻具有超強的軍事才能,在進京之前,他就曾是一個優秀的邊防軍將領。

朱厚照把江彬推開,繼續他的部署:

“遼東參將蕭滓,宣府游擊時春,率軍駐守聚落堡、天城。”

“延綏參將杭雄,副總兵朱巒、游擊周政,駐守陽和、平虜、威武。”

“以上部隊務必於十日內集結完畢,隨時聽候調遣!”

江彬目瞪口呆,此刻,那個嬉戲玩鬧的少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個久經沙場、沉穩鎮定的指揮官。

發布命令後,朱厚照閉上了眼睛,大戰在即,必須充分休息。

百里之外的小王子似乎感到了什麼,他突然下令大軍改道,急轉向南,向王勛的部隊前進。

得知這一變化,朱厚照也相應作出了部署調整:

“遼東參將蕭滓,宣府游擊時春,離開駐地,火速支援王勛。”

“副總兵朱巒、游擊周政即日出發,尾隨韃靼軍,不得擅自作戰。”

“宣府總兵朱振,參將左欽即刻出兵,駐守陽和,不得出戰。”

江彬不敢出聲,只是小聲嘀咕了一句:這樣的兵力是不夠的。

朱厚照笑了:“別急,只是開始。”

正德十二年十月,甲辰。

戰爭在山西應州打響,應州之戰正式開始。

王勛兵力不夠,但遼東參將蕭滓、宣府游擊時春的及時支援給了他希望,他命令全軍決一死戰,堅持大部隊的到來。

同時,為迷惑敵人,拖延時間,戰鬥一開始,他就下令猛衝,這種亡命打法的確迷惑了小王子,他錯誤地認為對手就是明軍的精銳主力,而且人數超多,於是,他沒敢和王勛拚命,而是下令以守代攻。

雙方激戰了一整天,等到了黃昏,小王子突然發現,自己被王勛給忽悠了。

對方就這點人,自己居然被忽悠了,小王子十分憤怒,他下令全軍出動,把明軍包圍了起來。不過此刻已是夜晚,考慮到安全第一,他命令軍隊等天亮看得見時再進攻。

不過,老天爺似乎並不想讓他看得見。

第二天一早,天上下起了大霧,五米之外根本看不見東西。

王勛強忍住笑,借這個機會,從包圍圈的縫隙中鑽了出來,溜進了應州城內。不過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等大霧散開,王勛莫名其妙地發現他身邊多了一群人,那群人也莫名其妙的看著他。原來,負責跟蹤任務的副總兵朱巒,由於大霧看不見,居然稀里糊塗地跟進了應州城裡。

聞此訊息,小王子差點吐血,明軍從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不說,力量反而越來越強。他終於失去耐性,下令攻城。

可是還沒等他準備好,麻煩又來了,那群明軍似乎更不耐煩,居然再次主動出擊,小王子實在搞不清楚這幫傢伙到底在搞什麼鬼,他只有無奈地迎戰。

原來,附近的明軍接到皇帝的調令,相繼前來增援,王勛再次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故伎重演,下令主動出擊,前後夾擊蒙古軍。

不過別忘了,他們的對手是五萬精銳的蒙古騎兵。

小王子不愧是優秀的軍事人才,他在極短的時間內,就作出了準確的判斷:敵軍雖然得到增援,但兵力還是不足。

他冷靜地下令,部隊分成兩部,分頭作戰,並保持一定距離,防止兩支明軍合流。

王勛這次再也無法忽悠下去了,最後他們被分割包圍。

完了!沒啥指望了。

陽和。

朱厚照叫來江彬,下令集合部隊,出發增援王勛。

江彬疑惑地望著朱厚照,意思很明顯:哪還有兵?

朱厚照說出了答案。

“我之前命令張永、魏彬、張忠率軍前來作戰,他們現已經到達。”

江彬終於明白前幾天朱厚照到底在等什麼了。

丁未,朱厚照親率大軍,自陽和出發,向應州挺進,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包圍圈內的王勛似乎已經絕望了,因為從哪方面來看,都不可能再有人來增援他了。

當然了,他是不敢指望朱厚照的,因為這位皇帝兄是個不靠譜的主。

天亮了,蒙古軍再次發動衝鋒,王勛率部抵抗,但還是抵擋不住進攻。

奇蹟發生了,就在這一刻,朱厚照終於趕到了,他非常夠意思,沒有作任何的休息,當機立斷地命令大軍向蒙古軍衝擊,蒙古軍促不及防,全線撤退,三支大軍就此匯合。

小王子這下徹底糊塗了,明軍怎么越打越多?居然還來了個大傢伙!

不過,這事沒完,我倒要看看,這個什麼威武大將軍有什麼本事?

從史料來看,小王子很可能不知道這位對手的真實身份。不過,他還是不敢輕敵,暗中集結主力,準備和這位“威武大將軍”決一死戰。

第二天,仍然是大霧瀰漫,可見度極低。蒙古大軍布好陣型,準備最後的衝擊。等大霧散開,小王子驚奇的發現,對面的明軍早已列陣整齊,正虎視眈眈的等待著他。

面對著寒光閃閃的刀鋒,朱厚照感到了一絲恐懼,雖然自己對這種金戈鐵馬的日子十分嚮往,但畢竟過慣了嬌生慣養的日子,這種情況還是不能一下子就適應。

難道就此放棄,收兵回家嗎?不,決不!沒有人是一生下來就不怕死的。先祖能做到的事情,我為什麼不能做?

在那一瞬間,朱厚照似乎是靈魂附體,他繼承了朱棣的優良傳統。那一刻,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他拔出配劍,大喊了一聲:“衝鋒!”

戰鬥開始了。

面對明軍的突然衝鋒,小王子也拼了命,所有蒙古騎兵象潮水一樣沖了出去,雙方近十萬人在應州城外展開了殊死拼殺。

事實證明,朱厚照絕對是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官,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他始終保持鎮定,來回狂奔為手下打氣。還多次衝到交火線上和敵人直接對砍。在他這種無畏的精神鼓舞下,明軍士氣大振,始終占據著戰場的主動權。

面對著越戰越勇的明軍,蒙古軍隊開始頂不住了,到了下午,小王子實在撐不住了。他本來是想弄點戰利品回去的,沒想到卻虧了大本。他越想越划不來,無奈之下只有下令:“退兵!”

應州之戰就此結束。

然而,這樣的一場大戰,在史書上卻只有寥寥數語,究其原因,是由於朱厚照是偷跑出來的,身邊沒有史官,他自己又是個半文盲,身邊的江彬、王勛等人比他還差勁,總不能指望這些傢伙吧。

值得一提的是戰後發生的事情。

朱厚照回到北京後,曾經搞了一次很隆重的回城兼閱兵儀式。儀式一結束,他就迫不及待地找到首輔楊廷和,激動地拉著楊老師的手說自己親手消滅了一個蒙古軍官,楊廷和立馬跪下去祝賀皇帝取得的成績。然而,不久之後,京城裡開始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應州之戰失敗了,皇帝不厚道,吹牛撒謊。”幾天后,當東廠匯報此事時,朱厚照沉默了許久,半晌才下詔,替自己請了十天假,表示要休息休息。朱厚照就是要用這種消極怠工的方式來報復大臣。

可是,朱厚照做夢都沒有想到,他死後不久,大臣們按照傳統編寫《武宗實錄》時,寫下了“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不要小看這句話,雖短卻暗藏玄機。表面上是在描寫雙方傷亡情況,但卻暗示著應州之戰其實是明軍失敗,同時也暗示了朱厚照是在吹牛,至於他的那句口述,則成了他自我吹噓的表現。

那么真實情況是什麼呢?對不起,當時我不在應州,所以我不知道具體情況。不過我可以推測。

其實這是一個常識問題,編書的人似乎忽略了一個數字,那就是交戰雙方的兵力配置。還是這本《武宗實錄》,記載了當時雙方共約十萬人參戰,除去預備部隊和後勤人員,當天直接參戰的應該不少於六萬人,這個數字換到今天,也差不多是六個師的人馬。試想這么多人擠在一起近距離肉搏,而且一直從清晨打到下午,蒙古軍怎么可能只有十六人陣亡呢?要知道,雙方既沒得到過神靈的庇佑,也不是什麼陸小鳳之類的絕世高手,至於防彈衣之類的高檔貨,我想那時蒙古軍隊還沒有裝備的吧。

其實從史書上看,大臣的做法還是很矛盾的,他們所說的傷亡人數少到了可以,其實大臣們也不是什麼傻瓜,就算編纂,也會要編纂的真實一點,可是為什麼史書上寫的傷亡這么離譜呢。其實可以這么理解,照兄所說的都是實話,應州大捷也的確是沒有摻水的一場大戰。戰後的百官認定了他只是在吹牛,也是大臣對於皇權的挑戰,然後,卻也不乏能人志士,在朝堂之上,與百官爭論,最後他們達成了共識,大臣在史書上留下的這一筆,似乎讓人清楚直白地看到了應州非大捷而乃敗退。但是那些保皇派,從小受教育,要忠君愛國的人也很有辦法,於是史書應州大捷這裡的傷亡人數上留下了一筆“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看起來是明軍敗了,其實不然。讓人看了只覺得實在是鬧劇,覺得這本是個笑話,任誰也不會相信這么離譜的傷亡。實在是哭笑不得,那也只能是笑而不語了。

再看朱厚照兄的表述:“我親自消滅一人。”有人認為是在吹牛。但仔細分析一下,他說的很可能是真話。

他貴為一個皇帝,在萬軍之中十分顯眼,大家都在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當眾撒謊是非常掉價的。更何況,如果他要撒謊,也不用只說殺一個,隨便吹自己殺了幾十個,豈不是更有面子?

所以,結論是:朱厚照被抹黑了,應州之戰被人抹黑了。

是誰抹黑的?我不好猜測,卻也不難猜測。

可笑的是,這個人抹黑的時候破綻百出:“是後歲犯邊,然不敢深入。”

才死了十六人,蒙古軍隊居然就幾十年“不敢深入”,這小王子的名聲也太圖有虛表了吧。

在明代的所有戰役中,本來就不顯眼的應州之戰在人為因素作用下變得可有可無。但就是這場毫不起眼的戰鬥,成了朱厚燳勇猛無畏的唯一證明。

《明史》

《明武宗本紀》

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梁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韃靼列傳》

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萬騎自榆林入寇,圍總兵王勛等於應州。帝幸陽和,親部署,督諸將往援,殊死戰,敵稍卻。明日復來攻,自辰至酉,戰百餘合,敵引而西,追至平虜、朔州,值大風黑霧,晝晦,帝乃還,命宣捷於朝。是後歲犯邊,然不敢大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