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的價值之維

《憲政的價值之維》,作者 陳俊,由 江西出版集團,江西人民出版社 於2008-12-01出版。描述的是憲政價值問題的凸顯 。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當代學術文叢。憲政、科學發展觀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顯然是當前政治話語中的熱點,但是,正是因為它是熱點話語,所以更需要對其進行理論上的思考。事實上,人類進人文明社會後,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理想社會的思考和追求。遠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思想家就對理想社會進行過思考,不管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太平盛世,還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初民社會,都是我國思想家對人類社會未來的思考,對世界文化思想界的貢獻。在西方,對此的思考遠至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著名學者。在柏拉圖看來,最好的政治制度是獨裁制,但是它的獨裁者必須是個年輕、記憶力強、聰明、勇敢而又運氣好的人。但是,由於道德風險的存在,這種人僅僅是理想的化身而已,在現實生活中是無法找到的。因此,他認為第二好的是立憲君主制,第三是民主制,最後是寡頭制。恰恰相反,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卻充分地肯定了“共和”的重要性。他強調民主政治,認為最好的政體應由議事、行政、審判三要素構成,從而開了現代憲政的先河。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憲政價值問題的凸顯

一、政治文明與憲政價值研究

(一)中國近年來的憲政研究

(二)社會轉型與政治文明視野下的憲政

(三)對我國近年來憲政研究的簡要評析

二、憲政研究的價值學視野

(一)目前的憲政研究缺什麼

(二)自由與民主:憲政價值研究的基本問題

三、憲政價值研究的方法與思路

(一)價值學方法

(二)基本研究思路

第二章 憲政的本質與特徵

一、憲政要義

(一)憲政及其思想來源

(二)憲政與共和

(三)憲政與民主

二、憲政的本質與特徵

(一)關於憲政本質的一般認識

(二)憲政平衡論

(三)憲政平衡論的現實意義

第三章 憲政的歷史發展

一、西方憲政思想與實踐的簡單回顧

(一)西方憲政發展歷程簡述

(二)戰後西方憲政的發展和變革的基本趨勢

(三)西方憲政的發展及其變革對我國憲政制度改革的啟示

二、中國的憲政思想與實踐

(一)中國憲政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階段

(二)20世紀中國憲政思想的特點

(三)20世紀中國憲政發展的經驗教訓

第四章 憲政的目的性價值

一、民主與自由

(一)自由:憲政的終極價值

(二)民主:憲政的形式價值

(三)自由民主的憲政意義及其思辨

二、正義與秩序

(一)憲政正義的價值分析

(二)憲政秩序的概念及其內涵

三、人權的保障

(一)保障人權:憲政的首要價值

(二)人權保障:憲政價值的最高追求

(三)人權的憲政意義

第五章 憲政的工具性價值

一、權威與責任

(一)公共管理與憲政的相關性

(二)在憲政平台上重建公共管理的權威

(三)建構以憲政規制和導引的當代中國公共管理的責任意識

二、規範與程式

(一)目前憲法學者對程式問題的研究概況

(二)程式在憲政建設中的地位

(三)憲法程式的價值及其獨立性

(四)憲法程式的建構模式

三、穩定與適應

第六章 科學發展觀的憲政價值

一、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涵

二、科學發展觀對憲政建設的指導作用

(一)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憲政發展的科學理論

(二)科學發展觀指導憲政建設的體現

三、科學發展觀對憲政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一)憲政要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二)權利至上:科學發展觀要求社會主義憲政要更加尊重公民的憲法權利

(三)權力制約:憲政視野下政府職能的轉變

(四)憲政實施要更有力地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第七章 中國憲政的科學發展

一、關於憲政發展的一般思考

(一)憲政發展與政治發展

(二)關於中國憲政發展理論的初步探索

二、中國憲政發展的核心分析

三、中國憲政發展的基本條件

四、我國憲政發展的科學之路

(一)進一步加強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二)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憲政模式

(三)培育憲政文化,轉變憲法觀念

(四)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建立違憲審查制度

(五)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修訂憲法

參考文獻

後記

·收起全部<<

前言

憲政、科學發展觀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顯然是當前政治話語中的熱點,但是,正是因為它是熱點話語,所以更需要對其進行理論上的思考。事實上,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理想社會的思考和追求。遠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思想家就對理想社會進行過思考,不管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太平盛世,還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初民社會,都是我國思想家對人類社會未來的思考,對世界文化思想界的貢獻。在西方,對此的思考遠至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著名學者。在柏拉圖看來,最好的政治制度是獨裁制,但是它的獨裁者必須是個年輕、記憶力強、聰明、勇敢而又運氣好的人。但是,由於道德風險的存在,這種人僅僅是理想的化身而已,在現實生活中是無法找到的。因此,他認為第二好的是立憲君主制,第三是民主制,最後是寡頭制。恰恰相反,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卻充分地肯定了“共和”的重要性。他強調民主政治,認為最好的政體應由議事、行政、審判三要素構成,從而開了現代憲政的先河。

中國人雖然很早就創造了“憲法”“行憲”等詞語,但是,了解現代憲法、追求民主共和卻始於清末。最早使用現代意義上的“憲法”一詞的是鄭觀應,他在《盛世危言》一書中首次使用了具有現代內涵的“憲法”一詞,從而也引導了無數的仁人志士為追求民主共和而努力。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