憍賞彌國

【憍賞彌國】(梵Kaus/a^mbi^,巴Kosambi^,藏Ka^h!u-s/am-bi)中印度古國。 又有跋蹉(梵Vatsa□,巴Vam!sa)、越蹉、拔沙等之異稱。 !a)以其為拘舍(Kus/a)國之王子科珊巴(Kus/ambha)所建。

【憍賞彌國】(梵Kaus/a^mbi^,巴Kosambi^,藏Ka^h!u-s/am-bi)
中印度古國。音譯又作憍餉彌國、憍閃毗國、俱睒彌國、拘參毗耶國、拘舍彌國、拘籃尼國。音譯不靜、藏有。又有跋蹉(梵Vatsa□,巴Vam!sa)、越蹉、拔沙等之異稱。《大唐西域記》卷五敘述其國勢,雲(大正51·898a)︰‘周六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三十餘里,土稱沃壤,地利豐植,粳稻多,甘蔗茂,氣序暑熱,風俗剛猛。好學典藝,崇樹福善。伽藍十餘所,傾頓荒蕪,僧徒三百餘人,學小乘教。天祠五十餘所,外道寔多。’
此外,書中又記述其城內有鄔陀衍那王所造的刻檀佛像、具史羅長者舊園、世親撰《唯識論》時之塼室,無著撰《顯揚聖教論》時之舊址,城外則有如來經行處之遺蹟、發爪窣堵波,以及迦奢布羅城護法伏外道的伽藍遺址。
憍賞彌是古印度有名的都市。《羅摩衍那》(Ra^ma^yan!a)以其為拘舍(Kus/a)國之王子科珊巴(Kus/ambha)所建。《雜阿含經》卷二十五、《摩訶摩耶經》卷下等記述此國比丘因殺害持律阿羅漢修羅他(Sorata)而引起諍論,終招致佛法滅亡。
關於此國之位置,康寧罕(A. Cunningham)修正《西域記》中‘缽邏耶伽至憍賞彌距離五百餘里’的說法,改為‘五十餘里’,並推測它應在阿拉哈巴(Alla habad)西北三十哩,即閻牟那(Jumna)河畔的古代村落科珊村(Kosa^m)。史密斯(V. A. Smith)則依《西域記》及《大慈恩三藏法師傳》所載的距離及方向,認為它是在阿拉哈巴西南、印度鐵路之蘇特那(Sutna)車站附近。又,華特斯(T. Watters)以《經集》〈波羅延品〉所列阿拉卡(Al!aka)至舍衛城的地名中有此國名,而推測它靠近舍衛城,但這也並非定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