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1.8萬m2,建築面積1.14萬m2,現有教學辦公樓西幢,電教樓兩幢,多功能廳1個(可容納300人)。另外,語言室、電教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室,圖書室,閱覽室,儀器室,電子備科室等一應俱全,學校總資產1200萬。1987年經原慶陽地區行署批准與慶陽地區教師進修學校合併,承擔起了本市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任務;2004年,被省農牧廳批准為全省“陽光工程培訓基地”,擔負起了全市農民工轉移輸出培訓安置工作;2005年,又被市教育局推薦為全國性縣級示範教師培訓基地;2005年又被省電教育廳確定為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基地,現己形成了開放教育、職業教育、教師培訓的三輪驅動辦學模式,形成了下設7個工作站、1個教學點、覆蓋全市各縣區的辦學體系,開設有理、工、農、醫、經、文、外、法等8類30個專業,在校學生近3000人的辦學規模。從而既擔負起了本市“一村一名大學生”教育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任務,又在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以及各種職業技能的培訓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辦學以來,先後被評為“全省電大教學工作先進學校”、“全省電大德育教育先進學校”,已成為本市當之無愧的遠程教育的主力軍。理念
26年來,慶陽電大在辦學中始終堅持“面向社會、面向農村、面向基層”的辦學方向,為改變我市隨著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而日趨嚴峻的人才緊缺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987年開始招收普通專科生,打破了本市普通高等教育的空白,1999年承擔起教育部“人才培訓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的教學任務,彌補了我節本科教育的空白,從1990年起擔負起全市國中、國小校長的崗位提高培訓任務;於2003組織培訓了全市7000多名國中教師;2004年轉移輸出培訓本市農村勞動力800多名;2005年遠程教育項目培訓當地農村中國小教師1047名,尤其是開放教育項目的舉辦,解決了廣大在職人員和社會青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而又因工作忙、事情多無法參加學習的矛盾。它一方面實行的是免試入學,使想學習者都可接受高等教育;二是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使得偏遠山區、殘疾人士、平時工作忙的同志都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學習;三是學員只要修完所學專業的學分就可以畢業,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而且以前學過相同課程者,還可申請該門課程的免修免考。可以說開放教育是一種大眾化的平民化的教學模式,從而深受廣大求學者的青睞。開辦5年來,己累計培養了合格的本科、大專畢業生8000餘人,這些畢業生現已遍布本市的各行各業,許多同志已經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幹。慶陽電大是改革開放的產物,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是電大人的追求。面對日趨競爭的辦學環境,慶陽電大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變封閉式辦學為開放式辦學。在省電視中專招生萎縮的情況下,派專人外出考察了解,一方面為畢業生尋找就業渠道,另一方面尋求校校聯辦的訂單式培養,現已與四川廣元水利水電學校聯合招收中專學員,實行上學就業一條龍服務,在學員入學時就與學員家長簽訂了就業協定。從而創出了校校聯辦的新路子,深受本市國中畢業生的歡迎。
設施
發展要持續,規模要擴大,質量必須要保證。慶陽電大始終把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的永恆主題和無尚的追求,形成了“思想上想著教學,工作上促進教學,物質上保證教學,作風上適應教學”的良好風氣,建立了可行的質量保證體系。一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培訓,提高教師業務素質;二是花巨資創建了我市最大的區域校園網,通過電信網、網通及教育科研網三條渠道接入網際網路,實現了千兆到桌面,並且對所有學員在上班期間及雙休日免費開放;三是研究開發了慶陽電大教學平台,實現了中央、省、市之間的實時互動式教學,加快全市電大各縣區系統平台建設,開通了中央電大IP與VBI教學資源的傳輸;四是實驗、閱覽室、圖書室、實訓基地等一應俱全,並且新征了6畝地作為操場,五是創建品牌專業(數學、中文、英語、國小教育),辦好特色專業(園藝、會計、工商管理、行政學管理),發展優勢專業(法學、計算機、金融),開發急需專業(保險、水利水電、醫藥衛生),並且實行滾動式教學,為求學者提供了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務。由於嚴謹的教學作風,使得電大文憑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電大學生深受各行各業的歡迎。慶陽電大憑藉27年來形成的教育、技術與信息資源,以鮮明的辦學特色和旺盛的辦學活力為慶陽高等教育的發展,為“科教興市”戰略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做出了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