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初時的茶館,單以喝茶為主,後來為了讓更多的人走進茶館,生意更加紅火一些,於是一些聰明的茶館主,便開始絞盡腦汁苦想辦法了。為了聚攏人氣,他們把一些愛唱戲的人請進茶館,在裡面一邊喝茶,一邊唱戲,互相切磋。但這樣的切磋,非常簡單,沒有拉弦的,也沒有打鼓的,大家全都清唱,屬於自娛自樂性質。但這樣的形式,就是從茶館到茶園的最初過渡。因為這個形式,而最終改變了茶館的性質,改稱了茶園,從而有了“聽戲”。同樣,也正是在這個過渡中,誕生了“茶房”這個職業。
茶房——“三行”之一。茶房的職責,主要管沏茶、招待茶客,併兼清潔衛生,除了每月領取固定薪水之外,大多還有小費收入,但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茶水的全部收入,是要歸茶園主的。現在想來,“茶房”有一點像現在酒吧里的“駐唱歌手”,他們和茶園主的關係,既相連又獨立。再後來,茶園又發展成了戲園子,因此除了茶房之外,又隨之誕生了另外兩個行業——糖果案子和手巾把,甚至後來又有了女茶房,也就是所謂的“女招待”,這些“女招待”極盡招搖,在戲園子和電影院裡大肆上演色情服務,絕對屬於“掃黃打非”之列。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在這裡姑且不提了。
還接著說茶園。在我與一些老人的交談中,說到了許多關於茶園的軼事,比如當時最早在茶園裡上演的是什麼呢?其實最初我是以為上演京劇的,但老人們告訴我,演京劇那絕對是以後的事情,開始上演最多的是梆子和皮黃,也有少量的崑曲。
當時梆子和皮黃,屬於“大眾娛樂”。通過這個細節,由此可以推見,當初最早的茶園,別看外面輝煌熱鬧、裡面高朋滿座,但檔次不是太高,即使像“四大茶園”這樣的地方,當時的高官和顯貴,也不可能前去落座,所以當時的茶園,還是大眾消費之地,就是掮客和客商歇腳談事的地方,所以當時最為高貴的京戲,才沒有落腳在茶園,而是後來逐步才進駐的,因此也才有了孫菊仙、譚鑫培、汪桂芬在茶園的諸多軼事,給梨園界平添了許多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