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創時期
開業後,商號根據本地枸杞、甘草、皮毛、髮菜、大煙土等土特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向民眾大量放款,預定收購,加工外銷。然後將外地的布料、糖、茶、煙、酒及五金雜貨運回寧安堡、中衛、吳忠等地批發、零售。
清末民國初,這些貨物的主要輸入渠道是包頭、山西、平津地區,貨物中洋貨占相當大的比例。從天津購進的洋貨中,紡織品有“金洋牌”漂白布、“人頭牌”斜紋布、“五馬牌”粗布、德國緞、泰西寧綢、直貢呢、花達呢、花嗶嘰、巴黎呢等,糖果香菸有荷蘭白糖、德國方塊冰糖、英美生產的“三炮台”、“哈德門”、“單刀”、“紅錫包”、“老品海”等香菸。國貨品種主要有土布、水煙、旱菸、紅糖、海味等。抗日戰爭後,慶泰恆進貨路線改走西安,主要購進商品有:湖北雲夢永機布、杭湘綢呢絨、陝西棉花、湖廣茶葉、廣糖、桂花醬等。經過商號同仁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到民國初,已有3萬兩銀子的資本。到民國10年,號上資本已達10萬銀元。此間郭福慶、楊思儉因年事已高,於民國2年辭職回山西。民國11年,武經理也辭職回山西。行前武經理把號上的事務交給了張子修,並要求張子修在處理號內重大事務時,必須及時向他匯報;他對號內事務的處理意見,張子修必須照辦執行,要求頂住各股東的胡支亂用,這些要求張子修自始至終照辦執行。
張子修(1883年~1957年),名文泰,號寧璞,字子修,山西臨猗縣焦家營人。他14歲在固原太和店當學徒,15歲經人引薦入慶泰恆當學徒,後升為司帳,民國18年任經理。
張子修膽大心細,長於謀略,能夠不失時機地捕捉商品信息。他與武經理小心自守的經營作風截然不同,他抓大事,也抓小事,儘管商號生意興隆,財源廣進,但他還是處處精打細算,連殘次商品的處理、廢舊包裝物的再利用,他都親自過問,妥善處理,但在生意上的正當花費他從不吝惜。
據范子用回憶,早在張子修任司帳時,號上有兩個比張子修年齡大的人,想以優裕的條件讓張子修出號,共同經營生意。此事被武經理髮覺,他對張子修說:“他倆走了無關緊要,你要走,我就拿這張老羊皮換你個羔皮,把你的皮給我剝下來!”張子修見武經理執意不從,就打消了出號的念頭。
民國18年(1929年)武經理去世,張子修接受經理職務,從此慶泰恆號上的一切事務由張子修全權管理。他任張斌卿(陝西朝邑縣人)和董錫亭(山西萬榮縣人)為副經理。這兩人於民國初年進號,民國10年(1921年)頂人力股。張斌卿常駐上海,指揮廣州、長沙、杭州莊客,大量採購茶葉、蔗糖、湘繡、春綢、呢絨,產品適銷對路,頗受顧客歡迎。董錫亭能言善辯,對馬鴻逵軍政要人應付自如,上街賣貨手腳麻利。常駐蘭州的范子用也是經商的里手,對慶泰恆的發展起過積極作用。
分號和設莊
運銷土特產品和分號、設莊、輻射經營是慶泰恆經營範圍、經營方式的特色。
光緒年間,在吳忠堡設立了最早的分號慶泰恆。解放前夕改為永昌隆,鬍子久負責,資金10萬元。
民國15年(1926年),在中寧縣恩和堡設泰興西,3萬元資金,李自高負責。
民國17年(1928年)左右,在甘肅省平涼設慶泰遠,後改為忠義永,5萬元資金,田德生負責。
民國19年(1930年)在中衛縣設西順成,資金4000元,王歲豐負責。民國21年王歲豐又用3萬元資金在甘肅景泰縣扎莊,由於管理粗放,年底虧損1萬多元。民國35年,為了避免繁重的差稅,將分號西順成從中衛遷回中寧,並改號永昌隆。
民國25年(1936年)在山西新絳縣設慶泰裕,資金1萬元,負責人耿子忠。
民國25年(1936年)在李磐菴操持下在西安設立誠記花莊囤積棉花。民國28年(1939年)又成立了聯興仁、合隆義、集茂忠、聚盛信4個錢莊。取聯合聚集,興隆茂盛,仁義忠信之意。資金總計80萬元。
民國31年又在西安南關購地58畝設義達公司,在民樂園購地20畝成立建新織布廠,生產地毯、花布、呢子等,解放時散廠。
民國初年,在山西解州設立慶泰公,負責人不詳;又設慶泰合,負責人張希賢。在山西夏縣曹張鎮設慶泰長,負責人晉鋪臣。三家分號資金各為1萬元。
抗日戰爭中在天津設慶泰和,資金和負責人不詳。
為了避免做賠錢生意,慶泰恆在全國一些主要的商業發達地區都派人住莊,調查商品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網路,進行信息反饋,分析市場行情,負責調運貨物。
清末民國初到抗日戰爭爆發,慶泰恆在外設莊的地區有:香港、上海、西安、成都、鄭州、禹州、漢口、廣州、包頭、蘭州、固原、靖遠、涼州等地。一般每莊1至2人,住莊人員除了解商品信息、發運貨物外,還代其他字號和個人兌匯款,匯費一般為2%至3%。
慶泰恆在民國15~26年間(1926~1937年),總號約有170萬兩銀子,到極盛時期的1938年~l941年間,其資金(不包括西安的四家錢莊)達500萬銀元。可與寧夏八大字號相抗衡。總號、分號及住莊人員達300多人。
事業發展了,但號上東家內部的矛盾也出現了。到民國24年(1935年),李、楊兩家已無法共事,楊家情願出號,抽去股金8萬元,李家將原號慶泰恆改為慶泰亨,李、楊兩家58年的合作結束。
民國26年(1937年),慶泰亨在寧安堡南關(今中寧縣畜產品公司收購門市部所在地)購地62畝,大興土木,修築寨子,次年落成,花銀元4萬元,寨子坐東北,面西南,分前後兩院,內修土木結構樓房20間,出廈平房120多間。寨子竣工後,抗日戰爭爆發,北平、天津淪陷,慶泰亨平津進貨路線中斷,大部分生意轉西安。寨子除部分號上使用外,其餘由八十一軍做了庫房。
民國30年(1941年),慶泰亨因差事重,又改號永昌隆,同時將大部分生意貨物轉到吳忠,以躲避日益增多的差稅。
店規和股份
慶泰恆的店規與山西的大同小異,每人一年3套衣服,吃、住、看病、理髮號上全包,三年探親一次。號上人如因病而亡,不論花錢多少,均買柩運回原籍安葬。家中如有婚喪大事,店裡還給送去一些禮金。偷盜、貪污、吸菸(鴉片)、嫖賭為店內工作人員大忌,違者開除出店。
慶泰恆的銀股(東家股)為3.9份,7家分,李培敬1份,李湘子0.325份,牛玉平0.575份,李樞臣0.5份,李子青0.5份,陳淑筠0.5份,郝秀清0.5份。
慶泰恆的人股(頂生意的經理店員)為7.25份,23人分,張子修1.2份,張斌卿1份,董錫亭0.8份,王瑞卿0.33份,褚炳卿0.33份,吳智甫0.3份,范子用0.3份,楊松如0.25份,韓慶軒0.2份,張希賢0.2份,董中樞0.2份,王選傑0.22份,王子和0.35份,李子建0.35份,王德卿0.2份,楊旭初0.15份,羅世卿0.15份,高振三0.15份,何仙州0.1份,王心如0.05份,喬適生0.15份,另有2人不詳。
由於人股大於銀股,銀股不變,人股不斷擴大,促進了經理店員的積極性,他們願意為商號的興旺發達獻計獻策,這也是商號興旺發達的原因之一。
慶泰恆的結帳與山西幫其它商號大體相同,兩年一大結,一年一小結,大結時分紅利,並決定設進帳(頂人力股)的人是否進帳,分紅利要根據商號的利潤多少而定。每年結帳,號外帳不論多少只計1%,路上的貨只計2%,外莊存貨只計3%,號記憶體貨只計3-5%。這種結帳方式使絕大部分資金都變成為積累資金,促進了事業的發展,但是最終得到好處的還是銀股(東家),據說70~80%的積累資金均為東家所有。
屢遭劫難
慶泰恆有它興旺發達的年景,也有因戰禍兵亂蒙受損失的歲月。
民國17年,由於土匪楊老二作亂,吳忠永昌隆被搶財產達15萬元。
民國24年,天津莊號將30萬元放貸給山西幫自立號。自立號稱天津開有70個門口,但8月底見戰事吃緊,人員跑光,李磐菴追收資金,在西安只收回5萬元。
民國30年(1941年),甘肅省貿易公司強購蘭州慶泰恆商品,並強行讓慶泰恆投資,損失10萬元。
民國32年(1943年),汪偽政權在上海莊號提走布匹棉紗,付給黃金券,結果黃金券貶值,損失15萬元。
1949年,重慶“九二”大火災,慶泰恆積貨倉庫被燒,損失10萬元。
1949年解放前夕,馬步芳部隊搶走土布21000匹,價值4萬元。
抗日戰爭中,山西慶泰長、慶泰公、慶泰合全部倒閉,漢口莊號遭到日本飛機轟炸,損失土布9000匹,茶葉800包(每包180斤)。另外日軍還強購土布300卷,每卷30匹,只付20%~30%的錢,損失26萬多元。
馬鴻逵統治寧夏時期,各商號都受其抓兵之苦。以吳忠永昌隆為例,十多年時間雇兵140多個,雇兵時常逃跑,部隊又向商號要兵,商號再雇,許多商號就這樣倒閉了。
與“二馬”的關係
寧夏馬鴻賓、馬鴻逵與慶泰恆有較深的交往,相互利用,惟利是圖。
民國27年(1938年),馬鴻逵以禁菸為名,沒收大量的鴉片,事後將20多萬兩鴉片以每兩1.2元價格賣給慶泰亨,貨款分兩期交清。後來慶泰亨以每兩5元~6元的價格在平涼、固原、西峰一帶賣掉,得利甚多。
馬鴻賓的軍需處設於慶泰亨號內,國民黨中央銀行給馬鴻賓的軍費由慶泰亨管理,2~3個月撥一次,一次10元—20萬元。他們用這些資金互補餘缺。馬鴻賓各部如需用款,只要有軍需處開的條子,不論何時都可在慶泰亨提款。如中央銀行撥款遲,而軍需處急用款,慶泰亨也可以給,不過這種情況極少。
民國36年(1947年),馬鴻賓的兒子馬惇靖由寧夏省城坐汽車回中寧,路過吳忠在永昌隆吃飯,董錫亭讓何仙州在鋪蓋內暗放了七八件大煙帶回中寧,馬惇靖的隨行副官發現,將行李拉回馬公館。第二天號內的楊如松被叫到了軍部,馬惇靖說:“你們董錫亭混蛋,我們的名譽讓你們弄糟了,非槍斃不可!”永昌隆請人說情,賠了3700萬元法幣才算了事。
永昌隆的結局
1948年,張子修令張希賢駐上海,張希賢大搞黃金販運生意。解放後,政府發現,分別在上海、西安、蘭州等地將他們數十條黃金沒收。1950年秋,在西安將李子清、張斌卿逮捕,在吳忠將張子修、董錫亭、王瑞卿逮捕,並處以33.6億元(合人民幣33.6萬元)罰款。後由寧夏八大家作保,才將他們5人釋放。
1956年,中寧各紡織業、百貨業公私合營,成立紡織品公司和百貨公司。永昌隆帶資42714元,參加公私合營。1960年兩公司轉為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