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慧明】《 佛學大詞典 》
(一)乃智慧光明之意。又作慧燈明、慧燈。謂智慧能破除迷妄,譬如燈火之袪除黑闇。於經典中,‘慧明’一語,或指佛之智慧,或指比丘之智慧。如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二‘一乘品’(大九·三二四上):‘一切諸如來,說於智慧力,猶如夏中日,亦如世間燈,能竭煩惱海,照除無明闇。(中略)生死黑闇中,慧明能度彼。’法華經卷四授學無學人記品(大九·三○中):‘世尊慧燈明,我聞授記音,心歡喜充滿,如甘露見灌。’新譯華嚴經卷七十二(大一○·三九二中):‘慧燈破諸闇,(中略)普度群生靡有餘,此慧燈者之解脫。’即指佛智慧而言。
長阿含卷十五種德經(大一·九六下):‘“云何為慧?”佛言:“若比丘以三昧心清淨無穢,柔軟調伏,住不動處,乃至得三明,除去無明,生於慧明,滅於闇冥,生大法光,出漏盡智。”’此即針對比丘之慧而言。[長阿含卷十三阿摩晝經]
相關條目
(二)唐代僧。又作惠明。生卒年不詳。鄱陽(江西)人,俗姓陳,為陳宣帝之孫。曾受四品將軍之爵,隸署諸衛,故有將軍之號。幼年於永昌寺出家,於高宗之世,投黃梅山五祖弘忍,初無證悟,後聞大鑒慧能得五祖衣缽,乃躡跡急追,而於大庾嶺會之,承六祖慧能之開示,遂得徹悟本源,故改名道明,並拜留六祖座下三年。其後居於袁州蒙山,聚徒習禪,大宣慧能之旨。[歷代法寶記、曹溪大師別傳、敦煌本六祖壇經、祖堂集卷二、宋高僧傳卷八、景德傳燈錄卷四、傳法正宗記卷六]
(三)五代法眼宗僧。錢塘人,俗姓蔣。幼年出家,初習經教,長而慕禪,歷訪閩、越諸尊宿。後於臨川參謁法眼文益禪師,未久嗣其法,遂隱於鄞水(浙江)大梅山。時禪學雖盛,然多不符於古德遺範,師欲整而導之,乃遷於天台,說法饗眾,四方緇素趨之。錢塘忠懿王聞其道風,特延內殿與之論道,深得玄旨,兩度命師駐錫資崇院、杭州報恩院。於後周世宗顯德年間(954~959)示寂,世壽七十餘。[宋高僧傳卷二十三、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五燈會元卷十]
(四)(1318~1386)明代山國清寺,其後參學於滬、杭之間。三十二歲,開講法華經於法雨寺。此後講經法緣甚盛,多講於普陀山、天童寺、靈隱寺三處。師善於說法,不滯文句,而居處清簡,風格高超,一生力主參禪。其法緣之廣,攝化之深,深獲時賢尊仰,為民國初年滬杭尊宿之一。曾任杭州靈隱寺住持十一年余。民國十九年,示寂於靈隱寺,世壽七十一,僧臘六十三。遺有慧明法師開示錄一書。
(六)(1337~1411)日本曹洞宗僧。相模(神奈川縣)糟穀人,俗姓藤原。號了庵。幼游鎌倉建長寺,從建長寺之不聞契聞得度,乃遍歷諸方,先後參謁永澤寺之通幻寂靈、總持寺之峨山韶碩等禪林尊宿,而於峨山處豁然契悟,其後嗣通幻之法。歷住總寧寺、總持寺、永澤寺、龍泉寺等名剎。應永元年(1394),於相模創建大雄山最乘寺。晚年結庵於大雄山下,應永十八年示寂,世壽七十五。嗣法者有韶陽以遠、大陽明中、大綱明宗、無極慧徹等大德。著有天童小參抄點破、諸岳二代峨山和尚行實等。[洞上聯燈錄卷三、延寶傳燈錄卷八、本朝高僧傳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