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覺禪師
簡介宗賾(1053-1113年),河北西路洺州永年人。元豐五年長蘆出家受具,元佑中住長蘆寺,嗣後至政和三年間,返梓住“廣平普會”,出世真定洪濟說法,“賜紫號慈覺禪師”,世稱長蘆慈覺禪師。其間迎母侍普會東室七載,又制《勸孝文》曲盡哀懇,以孝著聞於世。寶頂山大佛灣第15號龕“十恩德頌”刻之“宗賾頌曰”,疑趙氏即采自宗賾《勸孝文》。
宗賾師承南宗,然不守門戶之見,宋時禪、淨二門,時如《蓮宗寶鑑序》雲“幾同敵國”。賾以“營田開庫”為喻,論說“念佛不礙參禪 ,參禪不礙念佛,法雖二門理同一致……念佛參禪各求宗旨,溪山雖異雲月是同”,從而獲得禪、淨二門的擁戴,被尊為蓮社繼遠五祖。寶頂大佛灣“觀經變”的《普勸持念阿彌陀佛》等變文,亦應似宗賾的佚名著為是。視寶頂“觀經變”的《十六觀頌》與藏經大異,是否趙氏亦采自宗賾《葦江集》(已佚)中的《十六觀頌》?有待探索。
宗賾著述,早在其生前已被門人撰集傳頌,俄藏黑水城文獻的《勸化集》,韓國高麗大學藏的《慈覺禪師語錄》等則是。其身後集刊的《長蘆賾禪師文集》,其如靈芝元照贊云:“覽師集者,則禪師之心可鑑矣!”
宗賾“六時精苦”早去,令靈芝元照感嘆不已。元照政和六年(1116年)方逝,生平著述百餘卷,言賾身事,持之有故。
宗賾,北宋河北真定府洺州(廣平郡)永年縣人。俗姓孫,母陳氏。少業儒文,晚從釋氏。元豐中(1078-1085年)29歲年,投真州長蘆圓通法秀落髮受具。元豐七年(1084年)秀去,師從廣照應夫,遂為夫嗣。元佑中(1086-1093年)住長蘆寺,建蓮華勝會,四年(1089),夜夢二大士幽贊,揚名。嗣後,應待制楊畏請出世真定府洪濟禪院說法,奏賜椹服(椹同葚,桑樹果,熟呈黑紫色。“椹服”,即“賜紫”的別稱)號慈覺禪師,名世。《續傳燈錄》云:“鎮州蘿蔔頭,聲名播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