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愍觀,,為一種調心的修行方法,藉此對治瞋煩惱特重的一種方式,五停心觀之一。
相關詞條
-
慈愍流
唐朝慈愍三藏慧日(680~748)所傳淨土教之流派。與慧遠流(廬山流)、善導流共為中國淨土教之三派。
《 佛學大詞典 》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 《往生淨土集》 -
慈愍派
乘一如,成最正覺。’觀此︰似為禪淨合一說之原始。又慈愍之念佛,即可往生淨土;其他諸行,非所必須;觀於法照《五會法事贊》中所載慈愍〈般舟三昧贊...【慈愍派】慈愍慧日於嗣聖十九年(702)入西域,歷訪碩學大德之後,終於...
-
天台山慈恩寺
天台山慈恩寺位於浙江省天台山南脈龍口處、距離天台縣城六公里的白雲山上,依洞而築,漢時即有梵僧隱修,始建年代不詳。隋開皇十七年(即公元597年)智顗大師的...
簡介 法脈簡介 寺廟藝術 歷任方丈 允許短期出家 -
三國志卷四十九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
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齊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孫家焉。繇伯父寵,為漢太尉。【續漢書曰:繇祖父本,師受經傳,博學群書,號為通儒。舉賢良方正,為般長,卒官...
劉繇傳 太史慈傳 士燮傳 -
朱慈烺
朱慈烺(1629年2月26日-?),順天府人,明思宗長子、母莊烈愍皇后周氏。崇禎二年(1629年)出生,崇禎三年封為皇太子。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
生平經歷 下落之謎 史書記載 家庭成員 -
慈心觀
慈心觀又稱慈三昧、白光明慈三昧、大慈三昧,是大乘菩薩修慈悲行的根本,即去除妄念雜慮、遠離嗔恚怨憎之念,專致於慈悲心,觀一切眾生普遍受樂的三昧。
名詞解釋 慈心觀由來 注意事項 -
五停心觀
能使五種過失停止於心,須有五種觀法,亦即聲聞乘(梵語sravaka-yana) 人,在最初入道時所修的五種觀法。五停心觀就是對治心理煩惱的五種方法,以五...
釋義一 釋義二 詞語由來 相關釋義 -
觀音慈林集
【觀音慈林集】凡三卷。清代弘贊編於康熙七年(1668)。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九冊。本書匯集有關觀世音信仰之經典,及有關信仰者之事跡、感應等而成。卷上為諸經篇...
一、觀音慈林集 二、觀音慈林集分析 三、觀音慈林集記 -
七周行慈
謂非己之冤。 非己之親也。 謂曾害己之姊妹者也。
七周行慈介紹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