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35年分職業部(五年制)和中文國小部。
1939 年增辦中文中學,命名鮑思高紀念中學。
1952 年改現名。60 年代逐步停辦木工、縫紉、革履、印刷等科。
1964年,正式招收機械科和電機科中學一年級新生。
1972年按照香港英文工業學校編制改革課程。
1992年擴成完全國小部,全校中、小學生共1678人。
起源
慈幼中學現址位處聖老楞佐教堂對開的一幅土地,十九世紀時屬英國東印度公司所有。因該建築門口有八對十六條枝柱,故稱為「十六柱」。後來該建築及其所位處之地段被澳葡政府收回,澳督轉而批示將之撥予天主教澳門教區使用。
1906年,總部設在義大利的鮑思高慈幼會應當時天主教澳門教區鮑理諾主教之邀,派遣雷鳴道神父到澳門傳教辦學。雷鳴道(雷鳴道)於同年乘船從義大利出到澳門,開始慈幼會在中國的事業。雷鳴道最初在聖若瑟修院對面開辦孤兒院,數年後獲天主教澳門教區贈予位於聖老楞佐教堂對開的一幅土地連建築,於是便開辦慈幼會在遠東首所學校——無原罪工藝學院,即今慈幼中學。
學校介紹
慈幼中學為澳門其中一所男子中學,附設國小部。學制為六年國小,三年國中和三年高中。高中設理工科及文商科,並已加入政府免費教育網,提供國小、國中及高中免費教育。中學部依據英國通用教育證書(GCE)內容授課,學生可於中五學年開始報考GCE,而學校亦為GCE澳門考區考試場地之一。
慈幼中學原為一所工業學校。以往因社會環境對人才的需要,多數年青人都要以一門手藝作為職業,故當時慈幼中學以印刷、裁縫(洋服)、製鞋、木工、金工等為工業科目為主流術科。隨著社會發展及人力需求改變,工科於80年代漸被文化學科取代,然而木工、金工被保留併合並成機械科,同時也引入電子科及劃則科。
目前慈幼中學中一至中五提供的工業課程包括電子,機械及工業繪圖(劃則),中六(高中三年級)則只有工業繪圖。國中必須修讀一般中學科目及工業科目,高中則視學生志願進入理工組或文商組。理工組在中四及中五除修讀一般高中課程外還須修讀工科課程,文商組則為歷史、地理、會計及經濟。
校舍外觀
工業學科乃慈幼中學特色之一,其課堂教授理論外,亦會安排實習時間。學校設有機械工場,電子工場及劃則室。為讓學生學以致用,每年四至五月間會舉行一連數日的工科聯展,學生會在一學期內製作由電子、機械、電腦、畫劃四科組合套用的整合習作,供同學及公眾評鑑參觀。近年慈幼中學參加多個校外科技展覽及比賽,得到社會廣泛認同。然而,隨著社會需求,再加上各個實驗室運作開支較一般中學為多。工業學科已經慢慢被邊緣化,授課時數愈來愈少。學生對應否保有工科持不同意見。雖然如此,校方依然堅持學生應在多方面有所涉獵,故未有刪除工業科目的考慮。
該校的文商科創立不足十年,是由第十八任校長鬍德鎏神父因應社會需要而開辦。 二零零七年二月,文商科十多位學生自資競投澳門噴水池的年宵攤位,學以致用,得到了校方和同學支持。文商科學生自2009年,從中四起須逐年參加LCCI(倫敦商會)第一至第三級簿記及會計考試。
目前學校分中學和國小兩部,國小一至六年級共24班,中學Form 1至Form 6共22班,全校共1896人。
辦學宗旨
慈幼中學秉承慈幼會會祖聖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以「理智、宗教、仁愛」教育學生,用多元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髮展長處,並使其在身、心、 靈均有良好發展。
根據傳統,慈幼會事業之所以服務青少年,是基於該會的信念:「要成為天主愛青少年的標記,並將他的愛帶給他們」。作為一個以青年為核心的教育事業,慈幼中學不僅提供學生們知識,同時為他們帶來心靈的滿足。通過團體互動、神長師生的共融和學生間的友愛,讓青年感受到被關懷、被尊重和被愛。使學生們從而自覺奉獻自己、幫助有需要的弟兄姊妹、進而服務社會。
聖鮑思高神父曾言:「我們優先選擇為那些貧苦和被遺棄的青少年服務。」因此,在慈幼會的教育事業中,從沒有學生因貧窮而失去學習機會。慈幼中學並不旨在教育品學兼優、家景富裕的年青人;相反,慈幼中學最關注的是有所缺乏的年青人。
校徽
校徽
慈幼中學校徽主體為一藍色盾牌,盾牌上有紅色十字架,代表跟隨耶穌基督的教導、
以基督作學校的助佑。紅色十字架上有校名的簡寫「I S」。底部一朵白色百合花象徵
學生應有的純潔精神。盾牌和白色百合花代表著「純潔與剛毅」(PURI ET FORTES)的校訓,而盾
牌下的紅絲帶則有拉丁文的校訓( PURI ET FORTES )。絲帶兩端為「慈幼」及「學校」
大事表
•1906年,由雷鳴道神父所創,早期名為《無原罪工藝學校》,以孤兒院形式招收貧苦學生。
•1910年,開始成立木工、縫紉、革履、排版、印刷、釘裝等6項工藝課程,成為一所職業學校。
•1932年,開始擴充校舍。並擴辦為完整的中、國小校。
•1937年,正式獲教育廳批准立案,且易名為《鮑思高紀念中學》。
•1952年,因與「葡光學校」之葡文校名相同再易名為《慈幼學校》,校務自此蒸蒸日上。
•1964年9月起為了適應時代進步的需要,而增設了電機與機械兩科工業課程。
•1972年,正式廢除舊日之工藝科目,並使其成為一所完全依照香港英文工業學校編制課程的英文工業中學。
•1975年9月,獲準成為英國普通教育證書( GCE ) 的考試中心。
•1988年3月,獲準成為英倫城市工聯會普通工程( City and Guilds of London Institute )考試中心。
•1990年9月,成立國小部
•1994年9月,增設預科班P6,至此,慈幼中學已成為一所完整的中、國小校。
•1995年9月,加入政府免費網路,同年初步完整學校的行政架構,校政更趨完備。
•1996-1997年度起獲澳門教育暨青年司批准頒發中三畢業證書。
•1997年6月10日,榮獲澳門政府頒授《文化功績勳章》。
•1999年,國小部新建成一幢有24間課室的新校舍。
•2000年9月起取消「英小六年級」。高中增設「文商科」國中部整合工業課程為「工業設計」科。
•2002年1月8日,獲澳門教育暨青年局批准成為一所文法中學。但仍須保持原有工科課程。
•2003年6月,首批三、三制中六年級學生畢業,同年重建圖書館。
•2006年2月,13日慈幼會總會長查偉思神父親臨慶祝慈幼會來華一百周年。同年12月8日,邀請到第十四任校長陳日君樞機共同慶祝建校一百周年。
•2011年,慈幼會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聖髑親臨學校。
•2017年,開始重建國小部舊大樓,圖書館及中學部機械工場。
校歌
本曲由奧地利籍慈幼會會士司馬榮神父(Rev. Fr.Guilherme Schmid, SDB)編曲
澳門慈幼中學校歌
“
維我鮑思高慈幼學校
時代青年訓練場
四育並重國粹精良
師生友愛永無疆
校譽日隆學匯中西
滿門朝氣樂洋洋
秉承會祖鮑思高遺教
取法聖多明我表樣
我青年 步武聖賢
效忠聖教作棟樑
願同學 敦品勵學
揚我校風增榮光 ”
歷任校長
中文名稱 | 外文名稱 | 開始擔任年份 | 最後擔任年份 | 備註 | |
1 | 雷鳴道神父 | Fr. Louis Versiglia | 1906年 | 1918年 | 於2000年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為聖人 |
2 | 金以義神父 | Fr. Vicent Bernardini | 1918年 | 1925年 | |
3 | 路加神父 | Fr. Lucas da Silva | 1925年 | 1927年 | |
4 | 楊春忱神父 | Fr. John Pedrazzini | 1927年 | 1931年 | |
5 | 溫普仁神父 | Fr. John Guarona | 1931年 | 1937年 | |
6 | 陳基慈神父 | Fr. Marius Acquistapace | 1937年 | 1946年 | |
7 | 溫普仁神父 | Fr. John Guarona | 1946年 | 1951年 | |
8 | 時乃德神父 | Fr. Martin Schneidtberger | 1951年 | 1960年 | |
9 | 司馬榮神父 | Fr. WlihelmSchrid | 1960年 | 1966年 | 慈幼中學的校歌作曲人 |
10 | 馬耀漢神父 | Fr. Alexander Ma Yiu-hon | 1966年 | 1968年 | |
11 | 馬士沖神父 | Fr. Matthias MoTze-tsong | 1968年 | 1969年 | |
12 | 魯炳義神父 | Fr. LuigiRubIini | 1969年 | 1972年 | 因被天主教澳門教區派為聖若瑟教區中學校長而離職 |
13 | 朱懷德神父 | Fr. Marjo Rosso | 1972年 | 1976年 | |
14 | 陳日君神父 | 1976年 | 1978年 | 於2006年被教宗本篤十六世擢升為樞機 | |
15 | 馬耀漢神父 | Fr. Alexander Ma Yiu-hon | 1978年 | 1984年 | |
16 | 麥觀黔神父 | Fr. Jospeh Mak Keun Kim | 1984年 | 1987年 | |
17 | 孔智剛神父 | Fr. Francis Hung Chi-Kong | 1987年 | 1995年 | |
18 | 胡德鎏神父 | Fr. Estanislaus Vu Tak-Lau | 1995年 | 2003年 | 於2003年3月離職,由副校長周伯輝神父署任餘下任期 |
19 | 周伯輝神父 | Fr. Jospeh Chow Pak Fai | 2003年 | 2015年 | 現任慈幼中學校監 |
20 | 余富強神父 | Fr. Jacob Yu Fu Keung | 2015年 | 現正擔任 |
著名校友
宗教界
•林家駿,天主教澳門教區首位華人主教
•潘志明,澳門明愛總幹事、庇道中學校長。2008年獲澳門社會服務獎章
•何廣凌,鮑思高慈幼會中華會省前省會長、澳門慈幼中學校監(卸任)、鮑思高青年服務網路理事長
政界
•徐禮恆,前澳門海關關長
•周惠民,澳門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
•林衍新,澳門交通事務局局長
•程衞東,澳門旅遊局副局長
•張德佳,澳門電信管理局電信標準及技術處處長
•譚榮勛,香港大埔區議會議員,香港社會工作者
•鄭明軒,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澳門青年動力副理事長
專業界
•石立炘,澳門澳門律師公會秘書長
•黃偉傑,國際扶輪3450區助理總監、鮑思高青年服務網路會長
•郭華邦,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校長
•王百鍵,澳門大學科技學院機電工程系主任
•呂常新,澳門公職工程技術人員協會會長
•陳桂舜,澳門工程師學會副理事長
演藝界
•麥健才,澳門著名唱作歌手,澳門補習天王,學勤進修教育中心校長,澳門業餘颱風預測專家,澳門心算紀錄保持者,曾於澳門及外地拍攝電影及電視劇集,參演香港電影「福伯」入選多國國際電影節,代表澳門出席中國歌舞團五十周年循回表演,被外地傳媒形容他具有非一般天王格局
•葉嘉文,澳門演藝學院表演課程導師,澳門專業演員
體育界
•譚又新,澳門著名體育記者及足球教練
•陳達燊,澳門足球代表隊龍門員、晨曦龍門員
•區志權,澳門田徑運動員及教練、澳門短跑紀錄保持者,現任教於澳門慈幼中學
•伍雲龍,澳門足球代表隊教練
•梁嘉恆,澳門足球先生、2011年度澳門最佳本地足球球員、最佳年青球員
•廖健早,中國澳門足球代表隊隊員
近年教學主題
•人盡其材 多勞多得(1995-1996)
•目標為本 成長友伴(1996-1997)
•莊敬自強 團隊分享(1997-1998)
•小組凝聚 成功之旅(1998-1999)
•資訊科技 禧年契機(1999-2000)
•無償關愛 桃李盛開(2000-2001)
•家校合作 共融喜樂(2001-2002)
•人生積極 自愛增值(2002-2003)
•放眼世界 熱愛生命(2003-2004)
•承先啟後 教學相長(2004-2005)
•力學修德 共建一家(2006-2007)
•擁抱生命 關愛家庭(2007-2008)
•和悅傳承 麥莠同裁(2008-2009)
•齊心發展自我評價 協力提升學習質量(2009-2010)
•謙和內省 品學提昇 信望愛善 福音傅承(2010-2011)
•主領導 齊和應 標竿人生 活出豐盛(2011-2012)
•步武鮑聖 愛德崢嶸(2012-2013)
•走近鮑聖 活力慈青 簡樸生活 富足心靈(2013-2014)
•承擔盡責 活出鮑聖(2014-2015)
•自律有禮 共建班風(2015-2016)
•學習策劃 策劃學習(2016-2017)
外文名稱
澳門慈幼中學葡文名稱為「Instituto Salesiano」,在英語公文上亦以此作為校名。學校的外語名稱曾產生不少誤會;例如,1998年澳門與葡萄牙教育界舉辦的一次資訊科技交流活動,學校在活動中展出其以英語寫成的網頁作為參展作品,但網頁中的校名仍以公文中慣用的「Instituto Salesiano」字樣出現,參與活動的葡葡牙教育界人士不為意學校正使用葡語名稱,誤以為學校把英文「Institute」拼錯「Instituto」。
90年代中,校內不同班級的英語教師對校名的立場和主張並不一致,有時互相矛盾,令學生感到混亂。1995年曾有英小六(EP6)英語老師在英語課程中,指令學生把葡文校名「Instituto Salesiano」寫成「Institute Salesiano」作英語名稱使用,而有英小六同學在英文測驗把校名寫成「Institute Salesian」被扣分;隨後高年級教師主張沿用「Instituto Salesiano」。
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學校門外曾在葡語名稱的底下標示「Salesian School」的字樣,後因校舍作「紅綠變銀灰」的外牆修葺而抺去。
有英語老師指出,不能直接將「Instituto Salesiano」譯成「Salesian Institute」,否則聽來像是英國或愛爾蘭的少年感化所,又或會令人誤以為「Instituto Salesiano」是一所高等院校;雖然如此,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96年(學校成立90周年)賜與學校宗座降福的英語檔案中卻寫成「Salesian Institute」。
「Instituto Salesiano 」是學校正式葡語名稱;但在政府牌照登記中,以「Instituto Salesiano da Imaculada Conceição」為葡語名稱,意即「聖母無原罪慈幼學院」。
對此,可用引號 "Instituto Salesiano" 或用斜體 Instituto Salesiano 以免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