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書院

感恩書院,建於2010年,是由河北省贊皇縣孤山村南台莊的八位農民自籌資金3萬餘元建成,村民前後400餘人次參與建設。書院靈感源自央視百家講壇。

簡介

感恩書院坐落在贊皇縣孤山村南台莊東北角,總占地約250多平方米,書院屋內是一個類似於課堂的大廳。
“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
.孤山村是石家莊贊皇縣一個偏遠山村,雖遠離鬧市但不甘步文化之後塵,該村八戶(郭喜志、郭志群、郭永志、郭振山、白國鋒、郝俊鳳、姜心曲、姜素愛)樸實善良農民人家,在山鄉義務宣傳文化、弘揚孝道。
2009年臘月開始,在本村郭喜志等鄉親的支持下,在民眾及社會愛心人士捐資、捐物、出義工的幫助下,克服重重困難,歷經一年多的時間。
2010年臘月14日,弘揚傳統文化、傳播道德愛心的集體場所——“感恩書院”在贊皇孤山村宣告竣工。

名稱由來

書院命名感恩書院,是由郭喜志取的。他說之所以取這個名,是因為想通過書院感動別人,讓人們學會報答,讓村民更懂得尊老愛幼。
“農村文化低,村里一些人不懂得孝敬老人,不會教育孩子的現象很多,想通過這個書院改變村裡的風氣。”感恩書院的創建發起人姜新曲對記者說。

修建初期

據悉,該書院的發起人村民姜新曲十分喜歡看央視的百家講壇。
2009年冬季的一天,她和幾名比較要好的村民坐在一起聊天,其間,姜新曲提出一個想法,在村里建一個百家講壇。這個提議得到在場村民的一致贊成。
隨後,八個村民便每家拿出1000元,村書記聽說此事後,拿出1000元,一名村里50多歲的老人聽說後也捐出1000元。前前後後,總共有150多村民為書院進行了捐款,總共募得3萬多元。
建成後,也得到一些石市商戶的捐助,一名商戶為書院捐贈了一個價值3000多元的空調,但書院目前還缺少桌椅,每次講課,凳子都需要向一些地方借,相關書籍也十分缺乏。

授 課

2010年臘月,陳大惠老師來到感恩書院參加開幕形式,受到全村村民的熱情接待。其後,陳大惠老師與全村村民升起院內那面鮮紅的國旗,並進行了演講。
2011年4月,書院來了200多人來聽課,均是來自本村及周邊七八個村的村民。書院屋頂上立起大喇叭,屋內、院子裡坐滿了人。他們邀請了河北廣播電台王鶯、省教育廳陳曉青、石家莊市郵政學院張彥麗、張彥青、縣老幹部局王增芹等來此演講傳播傳統化文化知識。
2011年8月13日,百餘名村民在認真聽取石家莊學院吳國斌老師,為他們講授傳統文化。

愛心人士

“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慾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
8月13日下午,吳國斌老師結合現實社會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講述了道德愛心對於家庭、社會的影響。
“諸事不順皆不孝”、“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不如禽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等等傳統文化精髓名言,震撼著在場的每一位民眾。
天氣悶熱,六十多歲的大媽,從自己家裡煮好綠豆湯,端到現場,為大家解暑止渴;石家莊鹿泉書法協會李少朋捐來1000本弟子規及四副書法條幅;秦皇島中國家庭官方網站董事長唐嘉祖捐來200冊圖書;贊皇縣檢察院副檢察長王彥芳捐來現金2000元……
2011年8月19日11時許,贊皇縣孤山村感恩書院門前熱鬧非凡。村民們紛紛聚集到書院門口,迎接著即將到達書院的一份“愛心大禮”。“這是100把椅子,還有一台家裡的舊電腦。”一位中年男子說,看過《燕趙晚報》的報導之後,他被深深感動。“聽說你們還缺不少椅子,我就過來送一些單位淘汰下來的舊椅子,都很結實。”

心懷感恩

郭喜志:“書院不是我們某個人的,它屬於全體人民的,誰能讓書院作用發揮更好,就是誰的。”他們希望更多的博學之士來此講座,讓更多的村民學到文化知識。
南台八賢”之一的姜新曲說,他們建造書院的事情被報導後,不少社會上的愛心人士紛紛向書院捐款捐物,很多人都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對此,她代表孤山村村民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謝。“現在書院的配套設施基本完善了,我們會更加努力地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孝道思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