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祁淑英編著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內容介紹:鄧稼先參加、組織和領導了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核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均做出了重大貢獻,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在核子彈、氫彈研製試驗過程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核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核子彈試驗成功後,他進而開始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
圖書目錄
1.秀實之禾 1
2.始於兒時的友情 12
3.七七事變的槍聲 16
4.走向北大講壇 39
5.他選擇了核物理專業 45
6.“迎來燦爛的黎明” 54
7.十月的北京好陽光 63
8.“我愛你,朗潤園!” 68
8.走向秘密世界 76
10.悲憤的“59·6” 95
11.“聽錢部長講故事” 104
12.西花廳的客人 112
13.建造新的長城 120
14.激戰前夜 131
15.羅布泊升起了一團蘑菇雲 142
16.“萬金家書” 150
17.“輪台九月夜風吼” 159
18.一輪新生的“小太陽” 169
19.“你是中國的費米!” 180
20.為了總理的囑託! 186
21.在死神面前 194
22.未聽完的《命運交響曲》 199
23.奮鬥的人生是壯麗的 203
24.《兩彈元勛鄧稼先》 207
25.“功勳澤人間” 219
後記
我眼含熱淚採訪並撰寫了研製我國核子彈、氫彈的功勳科學家鄧稼先的感人事跡。他隱姓埋名28年,將自已的畢生精力,無私地奉獻給了祖國核武器的開創和發展事業。
核武器這種尖端技術首先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發展起來的,大體上經歷了核子彈、氫彈、新型氫彈、核武器小型化及多種效應等四次大的突破。我國是個經濟上不發達的國家,因為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因為出現了以鄧稼先為代表的這樣一批敢於拼搏、富有犧牲精神的優秀的核武器專家,所以,早在20世紀80年代便實現了核武器領域的四次突破,為世人所震驚。當年主持這項工作的張愛萍將軍對鄧稼先評價道:“鄧稼先的名字雖然鮮為人知,但他對祖國的貢獻將永載史冊。他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子,不愧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不愧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這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前不久,美國媒體及議會中的某些政客,造謠生事。無恥鼓譟,誣我科技人員竊取了美國的核機密。顯然.他們過低地估計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鄧稼先》一書可以給世人以明確的答案.也是對造謠者的有力一擊!
翻開百年近代史,寫滿了中華民族受世界列強侵略、欺侮的屈辱史實。“強我中華”一直是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魂牽夢繞的追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強國夢正在逐漸變為現實。我們已經成為擁有現代核武器的軍事大國,我們的綜合國力也在不斷增強。正因為如此,當冷戰結束後,特別是蘇聯解體後,美國便把中國看成它潛在的敵手,看成是它在世界範圍內推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的障礙。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的狂轟濫炸,尤其是對我駐南使館的飛彈襲擊,充分暴露了他們的罪惡嘴臉和險惡用心。我國的尊嚴和主權一再受到西方列強侵犯的事實,再次使中國人民警醒,在強權政治橫行的世界上,贏得尊嚴是多么不容易!從而進一步激起了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強我中華”的決心和行動。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把《鄧稼先》一書奉獻給青少年朋友們,一定會激勵大家像鄧稼先那樣,把自己無私地奉獻給祖國,使我們的祖國早日強盛起來。
本書寫作中,參考了郭北甄和蘇方學兩位作家編著的《娃娃博士》及許鹿希、鄧仲先撰寫的《兩彈元勛鄧稼先》以及報告文學作家李培才、鄭重等撰寫的有關報告文學,特向上述諸位同行表示誠摯的謝意。
作者2000年春於河北石家莊初稿
於2009夏修改
序言
祁淑英先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傳記文學作家。近年來,她以飽滿的激情,超人的毅力,撰寫了一批中國傑出科學家的傳記,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被中國傳記文學學會評選為“首屆當代優秀傳記文學作家”,其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級大獎。最近,她的《兩彈元勛鄧稼先》作為“感動中國的科學家傳記”之一,即將出版,索序於我,我很高興把這本書推薦給讀者朋友們。
閱讀《兩彈元勛鄧稼先》,也包括她撰寫的其他科學家的傳記,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她特別注意深入挖掘科學家成功的文化基因,這是她的傳記文學作品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我猜想這應該是她的作品產生廣泛影響、深受讀者歡迎的原因之一。
在西方有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語:“三代人培養一個貴族。”這句話可以借用來比擬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培養。我們從書中敘述的鄧稼先的家世淵源、成長曆程就可以看出來。鄧稼先的六世祖是鄧石如。鄧石如(1743~1805年)原名琰,字石如,號完白山人,以字行,一生布衣,潛心書法藝術,遍訪海內名家,是清的嘉時期的書法、篆刻大師,其書法四體皆工,有人推為清朝第一人。他的藝術成就在書法藝術史占有重要地位,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現在中國書法家協會就在舉辦“鄧石如書法獎”。鄧稼先的祖父鄧藝蓀,民國元年曾任安徽省教育司長,與蘇曼殊等名士是情投意合的摯友,在安徽學界享有盛譽。他的父親鄧以蟄(1892~1973),字叔存,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一生從事文化教育事業,在世代書香門第的家庭,他從小就受到傳統的文化藝術的薰陶,這為他後來從事美學和中國書畫研究奠定了最初的基礎。鄧以蟄先後到日本、美國留學,研究哲學和美學,回國後曾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任教,他與魯迅有過交往,《魯迅全集》第14卷有他和魯迅談話的記錄。他是最早在中國研究、傳播美學的奠基人之一。有《鄧以蟄全集》傳世。
在這樣的家庭出生的鄧稼先,他的文化基因中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連他的名字都是鄧以蟄苦心孤詣起的,取“禾之秀實,在野曰稼。”預示他“根植於中華大地,並且早早地秀實和成熟於中華大地,成為造福民眾的滄海之一粟”。有中國傳統文化做基礎,後來到美國留學,充分汲取了西方文化的精華,掌握了物理學、核科學的最新成果,為後來研製核子彈、氫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閱讀本書,我們可以不時看到中外文化對鄧稼先的影響,成為他成功的助推器。他在最艱苦的環境中帶領一批科學家開始艱苦卓絕的研製工作,同時還要對妻子、父母保密,忍受至親至愛的人的誤解。我們不是看到先賢“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教誨的直接影響嗎?而他和“青椒”、“小白”等年輕人親密無間的相處,他成為兵團級幹部後依然有專車不坐,自己坐公車外出的事例,不是可以看到一生布衣的藝術大師鄧石如的影子嗎?和人們熟知的陳景潤類型的科學家不同,在科研生活之餘,鄧稼先的生活是豐富的,他不僅是花樣滑凍的高手,對放風箏、逗空竹也很在行。他喜歡梅蘭芳的《貴妃醉酒》、馬連良的《四進士》,同時又酷愛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每當遇到困難時都會反覆傾聽那昂揚、激越的旋律,從中汲取無形的力量。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鄧稼先青少年時期的好友楊振寧談到鄧稼先時說:“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去世後,楊振寧在致鄧稼先夫人許鹿希的電報中說:“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雖然楊振寧近年的行事多有爭議,但他這兩句話確實是深刻理解鄧稼先的。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認真端詳書稿中的鄧稼先照片,我很自然地想起這句古語。鄧稼先自少年到老年表現出來的本色自然、質樸無華,能夠讓讀者在合影中立刻找到他,他的風度氣質有一種天然的親和感,讓那些矯飾作態的人相形失色。即使到了老年,他功高蓋世,他的笑容仍然有這個年齡段罕見的稚氣。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鄧稼先無疑就是科技界永懷赤子之心的大英雄、真名士。
如何進行親職教育、素質教育,加速培養創新型人才,對於讀者朋友,包括家長和領導幹部,《兩彈元勛鄧稼先》會給我們很多啟示,我很高興把它推薦給朋友們。
2010年11月29日
於石門靜遠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