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這顆小行星以希臘神話中的愛神厄羅斯來命名。發現
由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古斯塔夫·伊特於1898年8月13日發現。特徵
愛神星並不呈球形,而是像馬鈴薯一般,此表面引力各處不同。愛神星向陽面的溫度可達100℃,而背陽面則低至-150℃。它的密度為2.4克/立方厘米,與地球的地殼相近。NEAR的科學家發現布滿愛神星表面的大石頭可能源自10億年前一場撞擊,這場撞擊濺射的碎片也可能填滿了細小的隕石坑,以致NEAR觀測到愛神星上有40%的區域,缺乏直徑小於500米的隕石坑。從隕石坑的分布來看,較平滑(即較少隕石坑)的地區均在撞擊點方圓9千米的範圍內(注意此範圍已達到小行星的另一面),但平滑區不連續而呈斑駁狀,不能純粹以濺射物覆蓋來解釋,因此引起天文學家的興趣。
有理論認為撞擊造成的震波使隕石坑壁的碎石掉到坑底而填平隕石坑。由於愛神星形狀不規則,因此即使震波在愛神星內部傳送同一直線距離,對與撞擊點相同距離的表面所造成的震動亦有異,故能較好地解釋隕石坑分布密度不均的現象。(Thomas & Robinson, 2005)
愛神星上有兩座環形山分別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名字命名。
賈寶玉隕石坑
該坑位於愛神星表面南緯73.2度,西經105.6度附近,半徑約400米,2003年被命名為賈寶玉坑。
林黛玉隕石坑
該坑位於愛神星表面南緯47.0度,西經126.1度附近,半徑約700米,2003年被命名為林黛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