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埃里希·弗羅姆創作心理學著作]

愛的藝術[埃里希·弗羅姆創作心理學著作]

《愛的藝術》是美籍德裔社會心理學家埃里希·弗羅姆創作的心理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56年。 《愛的藝術》主要內容是作者通過簡潔的語言解釋了愛這個深奧的話題,認為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該書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被譽為愛的藝術理論專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在《愛的藝術》一書中,弗羅姆認為,愛情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的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弗羅姆進而提出愛是一門藝術,要求想要掌握這門藝術的人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該書中愛不僅僅是狹隘的男女愛情,也並非通過磨鍊增進技巧即可獲得。愛是人格整體的展現,要發展愛的能力,就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人格,並朝著有益的目標邁進。

作品目錄

章節章節名稱章節內容
第一章愛是一門藝術嗎?(一)、懷疑者的認識誤區
(二)、把愛當一門藝術學習
第二章愛情的理論(一)、愛情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回答
(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
(三)、愛的對象
第三章愛情及其在當代西方社會的衰亡--------------
第四章愛的條件藝術實踐(一)、愛作為實踐藝術應具備的
(二)、規範訓練達到愛的藝術
(三)、論成功愛情的本質
(四)、論合理性信仰
(五)、論信念與勇氣
(六)、愛在於積極的活動

創作背景

20世紀以來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一直是一個危機不斷的地方。弗羅姆親身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尤其在二次大戰時,由於是猶太人而橫遭迫害,流亡美國,因此他對於西方社會的現狀幾乎持一種全盤否定的態度。

弗洛姆在青年時期就開始了對馬克思哲學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研究,並從中汲取了許許多多的精華的東西。在他看來,他所處的時代(亦即資本主義時代)中有太多的不合理的現象值得批判,要批判就得從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入手,《愛的藝術》就是在這樣一種思想的指導下,迎合了西方普遍的社會心理所寫。

作品思想

《愛的藝術》一書的貢獻無疑是糾正了弗洛伊德關於愛情與性有著莫大關聯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後者決定前者的錯誤判斷,同時提出了一個人積極的、引人向上的愛情觀。愛情不再是被朱古力和玫瑰包裹下的生殖衝動,也不再過於褊狹地指向男女之間的性別之愛。

作者認為愛情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統一的不二之途,也是人類擺脫人際孤獨感的必然之路。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統一的前提就是擁有愛的能力,這能力是能將愛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的因素,比如奉獻、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每一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茫茫人海中尋求另一個獨立的個人來實現統一,擺脫孤獨,這就是愛情。歸根結底,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事,而非欲望的事,也非人類本能的事,這裡的人不是被本能與欲望所驅使的野獸,而是能將本能與欲望控制於掌中並以人類高尚的精神性作為應答人類生存問題答案的理性人。

弗羅姆還談了許多愛情的錯誤形式並在書的最後一章詳細闡釋了愛的實踐,紀律、集中、耐心、興趣和相信他人、客服自戀、積極活動分別是必要條件和特殊條件。其實,這些東西與其說是獲取愛情能力的條件,還不如說是一個人理性生活的條件,不論一個人是不是打算去愛別人,只有一個人生活在這世界上並有著擁有美好生活的願望,作為一個個體,一個人需要去獲得這些條件,唯有如此才能在與他人的聯繫中收穫快樂和對生命的感悟,而非如一個庸人匹夫般庸庸碌碌地過一生。

該書指出“愛”是可以通過耐心學習而得來的一門藝術,類似於對藝術的感受力,愛情、母子之愛、朋友之愛,都是走向完善價格、豐富靈魂的人生實踐。從人道主義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場出發,把“愛”看作人類對自我生存的一種思考與回答。愛不是程式,沒有使用說明。全書旨在告訴人類要在愛中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統一,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任何關於愛的企圖和想法都會失敗。而愛首先是給予,是愛他人,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自己永遠不會得到愛的滿足。

作品影響

《愛的藝術》於1956年在美國首次出版即引起轟動,人們爭相搶購,第一版在幾天之內就銷售一空。第二版又由英國喬治·艾倫和昂溫公司出了英國版;1962年又出了新版並連續重印十次。隨後1975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2年分別重版重印。

截至2015年,《愛的藝術》已被翻譯成32種文字。

作者簡介

埃里希·弗羅姆(1900年—1980年),20世紀西方哲學家、心理學家、思想家,西方馬克思主義代表,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市一個猶太人家庭,曾在法蘭克福大學和海德堡大學學習心理學、社會學和哲學,並獲博士學位。二戰期間,為逃避納粹迫害遷居美國,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墨西哥國立大學教授心理學課程和從事精神分析研究。1971年,遷往瑞士,繼續從事心理學研究和寫作工作直到去世。主要著作包括:《逃避自由》《愛的藝術》《在幻想鎖鏈的彼岸》《占有還是生存》《自為的人》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