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毓峨

愛新覺羅.毓峨

愛新覺羅毓峨,1925年農曆閏四月十四日出生於北京,為清室後裔。太祖是嘉慶皇帝第三子綿愷,封敦恪親王,無子,欽定將道光帝第五子奕誴襲郡王為嗣。鹹豐即位後,又欽批奕誴重歸道光帝位下並封為親王,是為其曾祖。其祖父載瀛封貝勒,官至宗人府右宗正。本人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系,現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簡介

愛新覺羅毓峨 1925年生於北京,字嵋生,號枕石齋,滿族,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系。自幼愛好書畫,秉承家學,師法自然,繼承優秀傳統而又有靈犀獨辟,法度森嚴猶有創新,是現代皇家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為清室後裔。太祖是嘉慶皇帝第三子綿愷,封敦恪親王,無子,欽定將道光帝第五子奕誴襲郡王為嗣。鹹豐即位後,又欽批奕誴重歸道光帝位下並封為親王,是為其曾祖。其祖父載瀛封貝勒,官至宗人府右宗正。

愛新覺羅.毓峨愛新覺羅.毓峨

現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祖父載瀛一生精和專於書畫。為當時名畫家,父溥們,叔溥佺,溥佐,俱工書畫各具風格。堂伯溥儒(心畲)與張大千齊名,有"南張北溥"之稱。

愛新覺羅.毓峨書畫愛新覺羅.毓峨書畫

自幼生長於書畫藝術人才輩出的家族之中,深得薰染,12歲由其父嚴格教導學繪花鳥畫,16歲師承其叔溥佺,學山水畫,童青年即隨父輩舉辦書畫展,其一生以書畫為業,雖經坎坷,終未放棄終身從事繪畫藝術之風願。繪畫風格以傳統宋元技法為本,喜集各家之大成,以大自然為師,細察自然風光,花鳥之神態,對於傳統技法不時加以創新。因此其花鳥畫筆功深秀,清雅、剛健、構圖千姿百態,生動簡俏。作品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愛,為愛新覺羅氏後裔很有影響的畫家。1986年由民政部為聾啞人福利事業捐畫參加在香港舉辦的愛新覺羅氏書畫展,並出版畫山:1987年應日本邀請赴札晃金沢等地舉辦愛新覺羅氏兄弟書畫展;1988年應邀參加日本崗山縣高島屋"大中國展"舉辦六人書畫展。同年參加北京市委舉辦的愛新覺羅氏家族為亞運會集資書畫展,及松本等地舉辦愛新覺羅氏書畫展。1990年應邀赴日本名古屋市舉辦個人畫展。1996年應邀經日本東京、仙台、鹿兒島等地舉辦畫展。

書畫淵源

愛新覺羅毓峨,1925年農曆閏四月十四日出生於北京,為清室後裔。

愛新覺羅.毓峨愛新覺羅.毓峨

太祖是嘉慶皇帝第三子綿愷,封惇恪親王,無子,欽定將道光帝第五子奕誴襲郡王為嗣。鹹豐即位後,又欽批奕誴重歸道光帝位下並封為親王,是為曾祖。祖父載瀛封貝勒,官至宗人府右宗正。曾祖死時祖父已30歲,對慈禧專權、公王為私利相爭之事甚為厭惡,乃不重為官,專攻書畫。喜養馬、養鳥和照像,馬鳥好者,必拍照下來,作繪畫資料。其畫馬宗唐宋元傳統技法,又有創新,在渲染中注重光點和增染背襯,其花鳥以宋元勾勒為主,多工筆。當時已成為著名畫家,常在榮寶齋、清秘閣等南紙店展售。

愛新覺羅.毓峨書畫愛新覺羅.毓峨書畫

他教育子女必習書畫,以免無所事事,坐吃山空。因其教導,先伯溥伒(雪齋)攻山水、人物、馬、蘭花;先父溥僩(毅齋)攻花鳥、草蟲、馬、竹;先叔溥佺(松窗)攻山水、馬、墨竹;先姑溥靖秋攻工筆花卉、蛺蝶;叔溥佐(庸齋)攻山水、馬、花鳥;比家族中他支攻書畫者較多。於書畫有成就者,本支計載字輩1人,溥字輩5人,毓字輩10人,恆字輩因客觀條件只1人,啟字輩都尚年幼,有二人已學畫。

皇家書畫是中國書畫藝術的一枝奇葩。歷史上,在北宋時期,便成立了宮廷畫院。有不少皇帝都是書畫愛好者,有的還親灑宸翰,成為頗有成就的書畫名家。特別是北宋趙徽宗、南宋趙構更是重視有加,使宋代繪畫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了燦爛的篇章。宋徽宗在藝術上才華橫溢,但政治上卻是昏聵墮落,最後終於導致家破國亡的悲劇。因此,他的雅好成了玩物喪志的活教材,故其後人少有繼承。清代皇室對書畫藝術的喜好源自康熙乾隆。康乾被譽為明君聖主。是清王朝的楷模與驕傲,其所好也具有巨大的推動力,詩書畫成為皇家子弟的必修課,得到了超乎歷代王朝的普及。與此同時,皇家成員在研習書畫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機會品鑑到歷史上的著多藝術大師的精品力作,受教於一流的教師並與學者名流常相交往。主觀方面的原因還在於內心深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伴君伴虎的生活,深宅大院的孤僻,政治鬥爭的漩渦,遭受排擠的寂寞都會讓人揮毫潑墨,尋找心靈的寄居。自幼所受的環境薰陶與嚴格的訓練,代代相傳的嚴謹學風和正統思想,使皇家書畫的風格具有較大的相似性,這也是愛新覺羅氏家族出現了大批書畫家並形成統一流派的重要原因。其中愛新覺羅溥儒與張大千其名,被稱為南張北溥。
愛新覺羅毓峨承襲了宋代花鳥畫的優秀傳統並賦予新的生機。宋代花鳥畫家注重於自然界動植物的深入觀察和精確描繪,無論是奇花異草還是禽蟲畜獸,都以精妙入微的筆墨塑造出生動逼真的形象。與宋人作品相比,毓峨作品更有其構圖別致、筆法細膩、色澤悅目、境界幽深遠闊的特點,給人以清新、祥和、靜謐之感,閱後使人為之精神振奮、心境暢達。

愛新覺羅.毓峨書畫愛新覺羅.毓峨書畫

古人作畫講究墨分五色,毓峨主張色也分五色,使色的組合更加豐富多彩。潔淨明快、溫潤雅和是他作品的典型風格,簡單的講既是潔與潤。為使作品得到潔與潤的效果,他總結出三點:一是善於用水,水能調節色的千變萬化,換言之千變萬化的顏色需要靠水來調控,這需要在實踐中根據綜合情況靈活掌握。從某種意義上講,用水是在創造畫面的意境。二是用筆用色潔淨,手底下要利落,筆底下要乾淨。三是簡化物象,畫以簡為貴,在能充分表達繪畫語言的前提下刪繁就簡,則格高調雅。這三點把握得好就能使作品耐人尋味。
書畫評論家認為,藝術只有真正的承載其作者所背負的歷史、,所經歷的人生、所蘊藏的情感時,他才變得氣韻生動,才能在筆墨的技巧上展現出力量;也只有在藝術美的同時又包含著作者對生命、生活、社會的深刻思考所產生的作品才是真正優秀的作品。毓峨的作品在此兩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愛新覺羅.毓峨書畫愛新覺羅.毓峨書畫

愛新覺羅毓峨 現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湖社畫會顧問。童青年即隨父輩舉辦書畫展,其一生以書畫為業。1986年由民政部為聾啞人福利事業捐畫參加在香港舉辦的愛新覺羅氏書畫展,並出版畫集:1987年應日本邀請赴札晃,金沢等地舉辦愛新覺羅氏兄弟書畫展;1988年應邀參加日本崗山縣高島屋"大中國展"舉辦六人書畫展。同年參加北京市委舉辦的愛新覺羅氏家族為亞運會集資書畫展,及松本等地舉辦愛新覺羅氏書畫展。1990年應邀赴日本名古屋市舉辦個人畫展。1996年應邀經日本東京、仙台、鹿兒島等地舉辦畫展。2006年12月線裝書局為其出版發行《愛新覺羅毓峨畫集》。2008年初,《人民日報》發表其作品。
愛新覺羅毓峨是一位品德高尚、才識卓著的儒者。他一生坎坷從不怨天尤人,為人和善不計得失助人,謙虛好學不願標榜個人。年已83歲高齡,但他仍然在默默地、致誠地在藝術的征程上作著不懈的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