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元老
愛德華·迪特爾(Eduard DIETL,1890-1944.6.23)。出生在德國上拜恩州,1900年--1909年間,迪特爾在本地學校讀書。畢業後,將軍第1次申請加入軍隊竟被駁回,第2次才被批准入伍。1909年10月1日,他以軍校生的身份加入巴伐利亞第5步兵團,後進入慕尼黑的軍校進一步深造。1911年10月26日,迪特爾被晉升為少尉。1914--1918年,以機槍連的排長,連長職務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5年7月19日,晉升中尉,擔任連長。1918年3月22日,晉升上尉軍銜,擔任副官職務。一次大戰結束時,迪特爾正在醫院養傷,那是他第4次負傷。經過1918/1919年間的動亂,1919年德國革命期間,他加入右翼自由極端主義組織,在弗蘭茲爵士領導的自由軍"Epp"部隊任連長,參加了在慕尼黑襲擊了左翼的蘇維埃共和政權的軍事行動。
就在這一時期,迪特爾加入了德國工人黨,後來,該黨改名國社黨,迪特爾成為納粹黨的元老,他的黨員證號是第24號!比希特勒還要早加入國社黨。 1920年,魏瑪共和國成立,儘管軍隊縮編,迪特爾還是幸運的留在10萬國防軍中,在第19步兵團任連長。
1921年,因為有命令,軍人不得參政,他必須退出納粹黨。但他還是和希特勒及納粹保持緊密聯繫。他同時對慕尼黑的衝鋒隊《的組建起很大作用。1923年11月8日,迪特爾帶領他的連隊在參加了阿道夫·希特勒在慕尼黑組織的那次“啤酒館起義”。雖然起義失敗,迪特爾還是將自己定位成一名“政治士兵”,一切行動充分滿足納粹意識形態的需要。不久,他被調到慕尼黑的步兵軍校任戰術教官。
1928年10月1日,迪特爾開始擔任第19團第3山地營的營長。作為希特勒的同情和支持者,他參加了數不清的各種政治運動集會。1930年2月1日,在當了12年的上尉後,他晉升少校軍銜。1933年2月1日,晉升中校。在瑞根斯堡任駐軍的團長。
1933年,納粹奪取政權後,更促進了迪特爾在軍界的成功。1935年1月1日,他晉升上校軍銜。10月15日,調任新組建的第99山地步兵團的團長。1938年3月10日,他率部參加了吞併奧地利軍事行動。1938年4月1日,晉升少將。1938年5月1日,德國吞併奧地利後,他任由奧地利山地部隊改編而來的第3山地步兵師的少將師長。
一戰成名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迪特爾參加侵略軍事行動。在塔特拉山戰役中有優異表現。1940年4月1日,希特勒決定在4月9日凌晨0515開始發動占領丹麥和挪威的軍事行動,代號“威塞河演習”。在挪威方向,德軍從南到北在挪威的奧斯陸、克里斯蒂、斯塔萬格、卑爾根、特隆赫姆、納爾維克6個主要港口同時登入。除了斯塔萬格港是由傘兵負責占領外,其餘5個港口都由海軍運載陸軍進行兩棲登入攻擊。10000名德軍陸軍分成5組攻擊5個港口。負責最艱巨最危險的占領納爾維克港任務的是德軍海軍第一組編隊。10艘驅逐艦執行護送任務。船上搭載的是由迪特爾指揮的第3山地步兵師第139山地步兵團的2000名士兵。根據將軍的日記,1940年4月6日0310,他率師部,第139團團部和一部分防空人員乘火車出發,當日1300到達港口。1700時第139團第1營和第2營抵達,當晚德軍在威悉河上船出發,目標是1200英里以外的納爾維克。每艘驅逐艦搭載200名山地兵或海岸炮兵。由此開始了將軍生命中最輝煌的一段日子。
1940年4月9日,德海軍消滅了挪威海軍2艘軍艦,到0815時,納爾維克已經被德軍占領。但是將軍也知道,英軍的反攻馬上就要開始了。 第2天,隨後趕到的英軍發動了反擊。到4月13日,經過2次海戰,10艘德軍驅逐艦和1艘潛艇全部被擊沉。3300名海軍官兵中的2500--2600名倖存者上岸,被組成了5個“水兵山區陸戰”營,穿上繳獲的挪威軍隊的制服,利用繳獲的挪威軍隊的武器,加入了山地兵的行列,一起抵禦盟軍的進攻。此役後,倖存的德海軍U64潛艇官兵決定用火絨草來作為他們的新潛艇的標誌符號。另一方面,一些德軍水兵被俘後,因為身穿挪威軍隊的制服而沒有被當成戰俘對待--被當成間諜而槍決。
1940年4月14日,第一批英軍地面先頭部隊(第24衛隊旅)兩個連在納爾維克西北方55公里的哈爾塔登入。此後的6周內,盟軍對納爾維克的德軍發動了連續的圍攻。當時德軍的情況是:海軍被消滅後,在納爾維克北面和南面,還駐有挪威軍隊,海上和陸上交通都斷絕了,補給只能依靠空軍。而且4月11日後,挪威軍隊的抵抗變得有組織和頑強起來。在缺乏兵員補充和物質補給的條件下,面對兵力占有絕對優勢的盟軍,4500名德軍很難守住現有陣地。由於德軍主力被部署在挪威南部,距離納爾維克最近的德軍部隊是650公里以外的挪威中部港口特隆赫姆,而且他們也只是一支1700人的登入部隊,也要面對兵力占優的盟軍。4月15日,德軍情報部門得知英軍重兵已經抵達納爾維克附近的羅弗敦群島,希特勒非常慌張,都已經打算命令迪特爾將軍放棄納爾維克,後撤到特隆赫姆了。但是由於約德爾將軍的力諫---南撤行不通,飛機運只能一小批一小批的進行,損失會太大----才作罷。趁著英軍行動緩慢,到4月16日,迪特爾將軍已經率部隊沿鐵路推進到瑞典和挪威邊境,控制了整個納爾維克地區,並且盡一切的可能修築防禦工事,為以後的戰鬥打下良好的基礎。
4月18日,迫於壓力,瑞典政府允許德軍借用瑞典北部的鐵路,向迪特爾將軍的部隊提供醫療用品,食物,衣服,和醫療衛生人員。結果,1050名偽裝成醫療衛生人員的德軍戰鬥部隊攜帶彈藥乘火車抵達了納爾維克。一直到5月17日瑞典政府才不許德軍過境。同一天,元首再次打算命令迪特爾將軍率部向東退入瑞典境內。在撤退前要毀掉鐵路,以避免在一段時間內為敵人所用。命令已經讓參謀發出,但是有兩位遠見卓識的德軍軍官沒有執行這個命令。約德爾將軍也再次強調,撤退會極大影響迪特爾的信心。唯一可行的上策就是堅守待援。元首在恢覆信心後,守回了命令。但是鑒於迪特爾將軍的特殊地位,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則懇請在危急時刻將迪特爾將軍單獨接出來,一定不能讓他被俘。
盟軍不斷增援,最後盟軍兵力計:英軍1個旅,法軍3個營,法軍外籍軍團2個營,波軍4個營,再加上當地的挪威軍隊3500人(4月9日後在Omdahl指揮下),還有海空軍總計25000人。
德軍方面也沒有閒著,4月11日,德國派出12架容克-52運輸機在港口北部16公里已凍結的哈特維格湖上著陸,運來了一個山地榴彈炮連,以支援占領灘頭陣地的部隊。1940年5月15日,剛參加完入侵荷蘭的德軍第1傘兵團第1傘兵營的大部在瓦爾德少校的率領下,在納爾維克空投前來支援。 5月21-24日,第137山地步兵團的2個連的山地兵在“Fallschirmjagerschule Stendal”傘兵學校經過突擊培訓後傘降到納爾維克。 德軍通過各種途徑一共增援了大約1500人,使德軍兵力達到6000人。這一點增援兵力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對德軍而言,精神上的鼓勵可能更大。
由於此時,在歐洲大陸上,德軍於5月10日對法比荷發動閃擊,席捲了比利時和荷蘭,5月下旬幾十萬英法軍隊被圍在敦克爾刻地區。在納爾維克的英法聯軍不得不撤退保衛自己的國家。避免和德軍的滅頂之災。 5月24日,盟軍決定從挪威全境撤退。但是在撤退前一定要占領並納爾維克港,以便2萬盟軍登船,在撤退後也要摧毀港口,目的是短期內不能為德軍所用。
5月28日凌晨,在海軍炮火支援下,法軍外籍軍團的部隊利用登入艇在納爾維克半島北部和南部同時登入,打退了德軍的反撲後,挪威的後續部隊也上岸了。5月28日0700,迪特爾將軍被迫指揮部隊撤出了納爾維克城,向東退守城外的620高地。 盟軍緊追不捨,迪特爾的部隊只剩1500人了,山地兵再勇敢,也是寡不敵眾,只好繼續沿鐵路撤向瑞典邊境,在山地和森林中與盟軍周旋,外圍的挪威軍隊也壓迫上來。6月1日,北進支援的德軍第2山地師的部隊已經距納爾維克只有85英里了,給了德軍一線希望。
6月7日,迪特爾撤到距離瑞典邊境只有3公里遠了。迪特爾回憶說,如果盟軍再堅持攻擊2個小時,他就要被迫進入瑞典境了,聽候瑞典人的處理了。但是盟軍於6月3日展開撤退的行動,雖然德軍空軍竭力阻撓,但是英軍仍成功地撤出了 24,500 人,包括所有的重裝備在內。
6月9日,迪特爾指揮德軍第二次占領了納爾維克。 納爾維克之戰結束後, 迪特爾中將立即成為德國公眾眼中的一位傳奇人物。1940年7月19日,迪特爾因在納爾維克的卓越表現成為德武裝力量中第一位獲得橡葉騎士十字勳章的英雄。
溫斯頓·邱吉爾曾坦率承認:“在納爾維克,一個混合的,臨時湊集的德國部隊,為數僅6000人,竟能頑抗盟軍20000人達6星期之久,在這次挪威戰役中,我們一些精銳部隊---蘇格蘭和愛爾蘭衛隊,被希特勒的精壯的,勇往直前的和訓練有素的年輕士兵擊敗了。”
為表彰納爾維克戰役中德國官兵的英勇頑強行為,德軍統帥部專門設計並頒發了“納爾維克盾章”。這也是德軍首次頒發此類戰役役紀念臂章。
雪國將軍
納爾維克戰役後,1940年6月14日,迪特爾上將擔任駐挪威的德軍山地軍司令。1941年6月22日,德軍進攻蘇聯,迪特爾率領山地軍進駐芬蘭,沿蘇芬邊境的的拉普蘭一線展開,在北冰洋沿岸作戰。他率第2和第3山地師向六十英里以外的摩爾曼斯克發起攻勢。保衛該城的只有蘇軍瓦列里安·亞歷山的德洛羅維奇·弗羅洛夫的第14集團軍的兩個步兵師。迪特爾的攻勢並末奏效。蘇北方艦隊十分活躍,把蘇軍部隊運到了德軍後方。德軍照相偵察不能滿足需要,德軍地圖則是一張廢紙,上面標示的主要運動、補給路線在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這片荒無人煙的原野極難通行,即使最有經驗的山地部隊一小時也前進不了半英里,火炮、彈藥只得由騾馬馱載。部隊得不到空中文援。經過幾次交戰,迪特爾的部隊清醒了,因為蘇軍擁有一切有利條件:他們有強大的炮兵、充足的彈藥供應、優勢的空中力量、很好的公路和海上交通線。對於在堅固設防的陣地上打防禦戰,蘇軍部隊受過這方面的訓練,而且在當時他們也最適合於這種打法。由於缺少火力,迪特爾無法將蘇軍趕出陣地。很快地,出現了一個由水兵和當地居民拼湊起來的蘇軍第三個師,他們使只前進了十五英里的迪特爾部隊終於停頓下來。
1941年11月,德國指揮部進行了改組:芬蘭北部和中部的德國部隊由新編拉普蘭集團軍指揮。1942年1月15日,迪特爾升任拉普蘭集團軍軍長,同時將部隊番號改為第20山地集團軍。此後,他一直在這個職位上乾到生命結束。迪特爾是德國人和芬蘭人都很喜愛的巴伐利亞人,也深受希特勒器重。 他也在1942年6月1日晉升上將軍銜。德軍第20山地集團軍的兵力最後曾達到三個軍,將近二十萬人。他們除了守衛從來沒有受到過嚴重威脅的佩薩莫以外,幾乎無仗可打,更沒有什麼戰果。
進入1944年,迪特爾同時也擔負一個重要的政治任務,就是勸說芬蘭不脫離軸心國。以及計畫如果芬蘭退出戰爭,如何與之作戰,如何撤退。 由於芬蘭軍隊在蘇軍強大的攻勢下被迫後撤,因而在1944年6月22日的晚上薩爾斯堡會議上,希特勒指責了芬蘭軍隊總司令曼納海姆,而出席會議的迪特爾馬上用拳頭砰砰地敲著紅色大理石地圖台,他認為希特勒的批評是完全不懂軍事知識的典型的“坐辦公室”的見解,並且他當即決定要飛往芬蘭支持曼納海姆的行動。當迪特爾離開大廳時,希特勒轉向那些目瞪口呆的下屬嚷道:“先生們,這樣的將軍我喜歡!”
1944年6月23日,迪特爾上將在飛返赫爾辛基,在1800公尺高空,飛機發生機械故障,不幸墜毀,迪特爾上將罹難。上將的飛機墜毀於奧地利境內施泰爾馬克州的哈爾貝爾格附近的山上。同機遇難的還有第18山地步兵軍軍長埃格者爾山地步兵將軍(1941年10月23日騎士),第10步兵軍軍長維克德步兵將軍( 1940年8月15日騎士),可謂損失慘重。因政治原因,將軍的死還被保密一段時間。
希特勒在迪特爾死後的1944年7月1日追贈雙劍橡葉騎士十字勳章給這位納爾維克的守護者,使迪特爾成為第72位獲此殊榮的德軍軍人。在迪特爾的葬禮上,希特勒讚揚道:“他對部下要求嚴格,甚至嚴厲,但同時又是部下的真正朋友和父親,同他們休戚與共,他不是一個口頭的納粹黨人,而是在意志、思想和內心方面表明自己是個納粹黨人。”為了紀念他,第39山地旅被命名為“迪特爾上將旅”。 1944年7月2日,經過隆重的國葬儀式,將軍被葬在慕尼黑以北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