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作者附記
前言(弗里曼·戴森)
1.愛因斯坦之前的物理世界
自述(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2.一個物理學家的形成歷程
相對論簡史(史蒂芬·霍金)
3.1905奇蹟年
4.廣義相對論
變化的C:無酒精的伏特加?(喬奧·馬古悠)
5.關於量子理論的爭論
6.尋找萬有理論
愛因斯坦對統一的求索(史蒂文·溫伯格)
7.愛因斯坦以來的物理學
愛因斯坦的科學遺產(菲利普·安德森)
8.世界上最著名的人
9.個人與家庭生活
愛因斯坦的情書(羅伯特·舒爾曼)
愛因斯坦與音樂(菲利普·格拉斯)
10.德國、世界與和平主義
11.美國
12.猶太復國主義、大屠殺和以色列
愛因斯坦論宗教、猶太教和猶太復國主義(馬克斯·雅默)
13.核聖徒與核惡魔
愛因斯坦對世界和平的追求(約瑟夫·羅特布拉特)
14.一個時代的結束
愛因斯坦的最後談話(伯納德·科恩)
15.愛因斯坦的持久魅力
愛因斯坦:二十世紀的偶像(阿瑟·克拉克)
後記
撰稿人簡介
愛因斯坦年表
引文出處
參考書目
致謝
譯後記
作者附記
《愛因斯坦:相對論一百年》初版於2005年,時值愛因斯坦作出那項著名發現一百周年。這個最新修訂版則與另一個關鍵的愛因斯坦一百周年相吻合,兩者紀念的都是相對論。如果這個重複的一百周年紀念看起來有些令人困惑,請允許我解釋一下:2005年紀念的是狹義相對論,它僅僅描述了空間和時間;2015年紀念的則是廣義相對論,它包括了加速運動和引力。在發表之後的許多年裡,這兩種理論都因為太富爭議而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然而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它們經受住了地球和太空中越來越精確的實驗檢驗,就像牛頓運動定律一樣現已成為物理學基礎的一部分。
本書探討了愛因斯坦作為科學家和作為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從他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到他的政治立場和人際關係,讀者都能有所涉獵。這個新版還考慮了愛因斯坦逝世之後出版的他的觀念、思想和感受。愛因斯坦的文獻檔案在體量上與拿破崙的檔案相當,更是牛頓和伽利略的數倍。《愛因斯坦全集》(TheCollectedPapersofAlbertEinstein)是1987年在美國與以色列的愛因斯坦檔案館合作發起的一項龐大學術計畫,如今已經出版了14大卷以及若干卷英譯本,涵蓋了愛因斯坦在1925年以前的生活,未來要出版的更多卷將會涵蓋他最後30年的多事之秋,包括從德國移民到美國、納粹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核武器的進化。
人們對愛因斯坦的興趣仍在與日俱增,而且不僅限於學者內部。圖書館目錄中列出的關於他的單本圖書就有1700餘種。沒有任何科學家(也許只有達爾文除外)能像愛因斯坦那樣令世界著迷。當然,也沒有科學家能像他一樣被如此廣泛地引用(和錯誤引用):這是2011年出版的一部愛因斯坦語錄的第四版所討論的一點。即使是從愛因斯坦的母語德語譯成其他文字,他那機智之中透著深刻的雋永語言也是無法仿效的,這可見於本書正文的字裡行間。
事實上,我禁不住要引用我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愛因斯坦的話來作結,這是他1930年寫給一位朋友的警句:“為了懲罰我對權威的蔑視,命運把我變成了一個權威。”鑒於愛因斯坦的複雜性,任何人聲稱對他具有權威性都是輕率的。但我可以信心滿滿地說,本書及其各位著名作者(其中有三位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確以生動的語言和圖片復活了愛因斯坦的科學和人格。
媒體評價
廣義相對論方程就是愛因斯坦最好的墓志銘和紀念碑,將與世長存。
——史蒂芬·霍金
對愛因斯坦的生活和科學理論作了無可匹敵的介紹……可以說是我迄今讀過的關於愛因斯坦的最佳著作。
——派屈克·摩爾(PatrickMoore),《BBC仰望夜空系列》(BBCTheSkyatNight)
引人入勝……包含了關於愛因斯坦科學工作和私生活等各方面的材料及我們或熟悉或不熟悉的各種形象。
——《物理世界》(PhysicsWorld)
愛因斯坦的生活充滿了悖論,這本可愛的書收錄了霍金、安德森、溫伯格等人撰寫的文章,揭示了所有這些悖論。
——《新科學家》(NewScientist)
一本基礎紮實的愛因斯坦傳記。任何對宇宙、科學或物理學感興趣的人都會被這本書吸引。它是關於愛因斯坦的最佳著作之一。
——《學校圖書館員》(SchoolLibrarian)
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 >。但我可以信心滿滿地說,本書及其各位著名作者(其中有三位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確以生動的語言和圖片復活了愛因斯坦的科學和人格。
編輯推薦
“在我看來,愛因斯坦當數20世紀思想最透徹的科學家,他對什麼是基本問題有著異常敏銳的直覺。他能夠很自然地把握事物的根本,而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這不僅體現在他對科學的理解上,而且體現在他對人生和社會的看法上。從這個角度講,愛因斯坦具有永恆的意義。”湖南科技出版社科普編輯吳煒認為,任何對宇宙、科學感興趣的人都會被這本書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