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我對盧雲這本著作,有一點十分欣賞,他對深處的社會現象、教會現象,十分敏感,例如修院裡的抑鬱症,牧者的精神健康,都是十分切中時代的課題,我呼籲每一位神學生、傳道人、福音機構工作人員都必須一讀,固然,盧雲以天主教修院背景寫作未必每一環節都配合基督教的時間,可是,他對問題背後的因素大膽探索,敢於跳離老生常談的框框,好些討論都切中要害,令人不能不停下來再思反省,而對於在經常沉思反省的讀者,又不禁拍掌共鳴。本書經常採取心理學角度來討論教會現象、校園現象,這種結合分析十分精彩。在第七章,作者提好些建議都很有意思,其中一項湊巧也是我多年從事心理輔導也曾想過的意見,就是向屬靈工作者、校園服務者提供督導。猶記得許多年前,士齊(編按:譯者丈夫)在校園團契服務,我就曾經提出為何基督教機構當中沒有督導制度?我想凡是面對人的工作,在心理、精神、情感上都十分吃重,很需要另一位睿智、成熟有經驗的人給予諒解、支持。同時,另一方面,在個案處理、服務方向、服務策略上也需要專業的討論分析、思考啟發,一方面,對於不斷付出的服務人員,也不斷有所支取;另一方面,對於服務工作也有監管作用,並保障服務素質。盧雲提出在服務工作上實行督導制度,我當然擊節讚賞,可是,對於督導特徵方面的描述,我卻未敢同意,其中一些觀點甚至違反了一些基本的督導原則,或者至少不是督導的核心精神。這方面是有待各方有心人士繼續探索討論。
盧雲這本書是應該受到廣泛注意的,因為當中實在切中教會中、校園中許多人關心的現象,也帶給我們許多重要提醒,惟一美中不足的,盧雲雖然有敏銳的時代觸覺,可是,在涉及一些終極的神學回答時,卻有一些士來馬赫的影子,以致問題和答案都有一種不斷繞圈的感覺。
作者介紹
http://www.henrinouwen.org/ :盧雲神父(Fr. Henri J.M.Nouwen 1932-1996),原籍荷蘭,1957年晉鐸。曾任教於美國聖母大學、耶魯和哈佛大學。自1986年應方舟團體(L’ Arche)之邀加入黎明之家(Day break)服務智障人士,直到因心臟病突發安息主懷。
他是近代天主教內、外著名的神學家及靈修作家。他獨具心慧眼能從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最弱小的人身上透視人生偉大及軟弱層面所深藏的奧秘。他的著作共有40多本問世,暢銷全球,深受各界人士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