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作者:[英]西蒙·巴倫-科恩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國
副標題:論共情與殘酷行為的起源
原作名:TheScienceofEvil:OnEmpathyandtheOriginsofCruelty
譯者:高天羽
出版年:2018-9
頁數:232
定價:42
裝幀:平裝
ISBN:9787559810397
內容簡介
為什麼有人會持刀闖進幼稚園砍殺兒童?
為什麼有人會為盜取一枚戒指切下別人的手指?
為什麼納粹科學家會在俘虜身上做活體實驗?
為什麼有人會忽視其他同類的人性?
在哲學、宗教的思路里,人類的殘酷行為通常被解釋為犯下罪行者的“惡”,但這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惡”的概念只是虛晃一槍、將問題暫時擱置,其實並沒有給出答案。
本書是一位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對“惡”進行的系統思考,他藉助科學家擅長的調查、實驗和分析,以“共情腐蝕”取代了“惡”:某個人作惡時,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蝕,共情水平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的共情水平不會導致極端惡行發生,雖然人們常常會不顧他人的內心感受。
這一替換看似簡單,卻能幫助我們擺脫價值偏見,給出預防惡行發生的思路。它同時提出了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共情腐蝕”是如何發生的?
社會環境會對人的共情水平造成多大的影響?
為何同樣遭遇“共情腐蝕”的自閉症患者一般不會作惡?
本書也許會改變你思考“惡”的方式,甚至會改變你對待“惡”的態度。
-----------------------
名人及媒體推薦
大腦狀態與共情能力之間存在什麼關係?這本書提供了令人著迷的解答。——特里·伊格爾頓
本書提出了一個簡潔而可信的假說,藉此我們能夠以全新的方式來思考惡。——《紐約時報》
未來我們也許能夠理解人類境況的陰暗面,而巴倫-科恩為此搭建了一個科學的基礎,讓這一探索更明晰了。——麥可·加扎尼加
著譯者簡介
作者
西蒙·巴倫-科恩(SimonBaron-Cohen,1958—),知名臨床心理學家,劍橋大學精神病理學教授,劍橋大學自閉症研究中心主任,三一學院研究員。畢業於牛津大學、倫敦國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代表作有《惡的科學》《心盲》《關鍵的區別》《自閉症與阿斯伯格綜合徵》等。
譯者
高天羽,筆名“紅豬”。長期任《環球科學》雜誌與果殼網翻譯。出版譯作有《遙遠地球之歌》《魚為什麼放屁》《世界為何存在》《神經的邏輯》《惡的科學》《打開一顆心》等二十餘種。
目錄
致謝
第一章 對“惡”和人類殘酷行為的解釋
第二章 共情水平在人群中的常態分配
第三章 囚禁於自我聚焦狀態中:邊緣障礙、精神病態與自戀人格
第四章 在模式中尋找道德:阿斯伯格與自閉症患者
第五章 共情基因
第六章 對人類殘酷行為的反思
附錄一 共情商數(EQ)量表
附錄二 如何識別零度共情(負面)類型的人
參考文獻
人名、地名、機構名對照表
專名對照表